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詳解英特爾10代酷睿CometLake處理器

詳解英特爾10代酷睿CometLake處理器

8月1日晚9點,英特爾解禁了10代酷睿Ice Lake處理器,這也是英特爾10nm製程工藝的首次正式落地。同時,Ice Lake旗下包含了多達11款不同規格的處理器新品,並且全部為應用於筆記本電腦上的U和Y系列。

而今日,英特爾正式推出Comet Lake處理器,需要明確的有兩點:

其一,Comet Lake處理器為14nm製程工藝;

其二,本次發布的Comet Lake處理器同樣面向筆記本產品,是8代酷睿U和Y系列的升級。

也就是說,英特爾10代酷睿筆記本處理器前所未有的由兩代製程節點處理器構成,14nm與10nm並存。別急,後面我們會解釋原因,而在此之前,我們還是來看看Comet Lake的主要技術點,以及它與Ice Lake處理器的差異。

·Comet Lake首發陣容一覽

14nm製程工藝Comet Lake架構首發包括8款產品,分別來自於U系列和Y系列。最高為6核心12線程的英特爾酷睿i7 10710U處理器,擁有12MB三級緩存,提供15W標準TDP和25W TDP UP,基礎頻率1.1GHz,單核睿頻頻率4.7GHz,全核睿頻頻率3.9GHz,支持LPDDR4 2933、LPDDR3 2133以及DDR4 2666內存,核芯顯卡執行單元為24EU規格。

其次為英特爾酷睿i7 10510U處理器,採用2核4線程,8MB三級緩存,主頻1.8GHz,全核睿頻4.3GHz。之後為英特爾酷睿i5 10210U處理器和英特爾酷睿i3 1011U處理器,分別為4核8線程和2核4線程,三級緩存規格、主頻/睿頻規格也略有不同。

Comet Lake處理器家族

除了四款U系列低電壓處理器之外,Comet Lake家族首發還包含4款Y系列超低功耗處理器,該系列處理器可以讓筆記本電腦實現無風扇設計,包含英特爾酷睿i7 10510Y、英特爾酷睿i5 10310Y、英特爾酷睿i5 10210Y以及英特爾酷睿i3 1011Y四款不同規格的產品,最高為4核8線程。

·Comet Lake處理器特性

Comet Lake是英特爾處理器路線圖、14nm製程上非常重要的一個節點。本次率先推出的面向筆記本平台的產品增加了三個全新特性:

其一,最高升級6核心12線程。相對於8代酷睿最高的4核8線程來說再進一步;

其二,支持英特爾Wi-Fi 6 AX201(Gig )無線網路;

其三,支持LPDDR4x、LPDDR3以及DDR4 2666 MT/s內存。

除了上述三項新特性之外,10代酷睿Comet Lake處理器依舊支持從8代酷睿開始的4核心數字音頻處理器(aDSP),支持Thunderbolt 3(通過外部連接器連接,Ice Lake直接整合在晶元中),支持傲騰H10固態盤。

同時,Comet Lake平台還支持Modern Standby快速喚醒、智能語音助手以及英特爾Adaptix Dynamic Tuning技術。

英特爾Adaptix Dynamic Tuning技術可以幫助OEM優化系統以獲得最大的性能輸出(提升8%-12%左右的性能),同時還可幫助用戶通過超頻進行性能自定義。其利用機器學習演算法和先進的功耗控制設置來適應系統環境,並允許定製處理器和圖形設置。

上方圖片左側展示了CTDP帶來的功耗與性能變化:Comet Lake英特爾酷睿i7 10710U處理器CTDP為12.5W,CTDP UP為25W,標準TDP為15W,功耗越高,性能越強;右側圖片則展示了Dynamic Tuning的工作狀態:處理器開始工作後整體頻率提升到高水準,當溫度升高之後,頻率會呈階梯式的下降而非斷崖式下跌,最後尋找到性能與功耗、熱量的平衡點。避免因頻率快速漲跌而造成的性能不穩定狀態發生。

因此相對來說,基於AdaptixDynamic Tuning這樣的先進技術,英特爾處理器在PC平台中的表現更加穩定、可靠。

·Comet Lake與Ice Lake處理器的命名規則差異

此前提到,英特爾10代酷睿移動級處理器會同時包含10nm的Ice Lake和14nm的Comet Lake,那麼二者在型號上如何區分呢?來看下面這張圖:

區分Ice Lake與Comet Lake

大體上都一樣,重點在於「G7」和「U」。

由於Ice Lake處理器會搭載更強的Gen 11和Iris銳炬核顯,所以在處理器命名規則中強化了核顯屬性,比如「G7」字樣就代表了規格最高的64 EU Iris Plus核顯,此外還有G4和G1。

而英特爾此前的命名規則則是通過U、Y、H、HK、K等等這些字母來區分低電壓、超低電壓、標準電壓或者桌面級處理器,這是Comet Lake與Ice Lake處理器命名的最大差異所在。可以看到,Comet Lake命名方式延續了傳統,比如英特爾酷睿i7 10710U里的這個U,就代表了低電壓處理器,主要面向輕薄型筆記本電腦產品使用。

·Comet Lake與Ice Lake的定位差異

近年來,英特爾處理器產品線的分布更加細緻,分支更多,10代酷睿移動級低壓處理器採用兩種製程節點設計也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對於用戶來說,Ice Lake和Comet Lake都是10代酷睿處理器,且都會搭載到筆記本電腦之上,那麼二者有何區別呢?

從英特爾官方角度來說,10nm製程的Ice Lake處理器目前最高為4核8線程,更加強調AI屬性,並擁有性能更強的Gen 11核顯,其中不乏64 EU的Iris Plus核顯,它能夠帶來更強的娛樂性能,同時藉助AI技術可以給用戶帶來與以往完全不同的使用體驗。

而14nm製程是英特爾研究多年,且遊刃有餘的製程節點,整體成熟度更高,性能優化更為徹底,所以能夠在TDP整體不變的情況下,最高提供6核心12線程的高性能處理器,並且在整體主頻/睿頻方面更為出色。

這是二者有所差異的主要方面。所以最終是選擇計算性能更強的14nm Comet Lake,還是選擇圖形性能更優的Ice Lake,就看大家平時的使用場景與哪邊更加契合了。

·Comet Lake處理器性能表現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性能表現。

英特爾官方傾向於使用SYSmark這種能夠全面反映用戶實際應用的軟體進行測試,所以在SYSmark測試環境中,相對於此前的U系列處理器而言,Comet Lake處理器能夠提供16%的性能提升;而在Office 365應用測試中則能夠帶來41%的性能提升。

此外相對於5年前的電腦來說,Comet Lake處理器能夠帶來2倍的性能提升,2倍的Office 365生產力性能提升,2.5倍的照片渲染速度提升,3倍的WiFi速度提升以及高達8倍的介面帶寬和性能提升。

·獨特的英特爾10代酷睿

此前,英特爾U系列處理器跳過了第九代,所以我們認為8代酷睿是14nm製程在低電壓U/Y系列上的最後演繹。不過隨著Comet Lake發布,英特爾又延續了14nm這個非常成熟的製程節點在筆記本平台的生命。

相對於製程更加先進,圖形性能更加強大的10nm Ice Lake而言,14nm的Comet Lake在成熟的架構基礎上再次優化,將U系列處理器提升到了最高6核心,這對於輕薄型筆記本電腦生產力水平的提升有著莫大助益。

時下,6核心處理器的地位越來越主流,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取代了4核心,6核心處理器能夠提供更強的多線程任務能力,使效率明顯提升,Comet Lake-U系列最高6核心的意義就在於此,它賦予了低電壓處理器更強的效能,使其產品的實用價值大大提升。

(696736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ZOL精品科技 的精彩文章:

年中盤點:2019上半年筆記本技術大事件回顧
三星Galaxy Fold發布日期確定 一篇了解詳情

TAG:ZOL精品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