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蒙古國被稱蘇聯「第16個加盟國」,蘇聯解體後,蒙古有何變化?

蒙古國被稱蘇聯「第16個加盟國」,蘇聯解體後,蒙古有何變化?

在我們印象中,蘇聯有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其實蘇聯還有一個加盟共和國,被稱為「第16個加個加盟國」,此國就是蒙古國。連蒙古國自己都稱它們是蘇聯「編外加盟共和國」。 戈爾巴喬夫就說過,蘇聯和蒙古「實際上是一個整體,蘇聯各部門壓根兒把蒙古人民共和國一向當作是我們的一個加盟共和國,有些政治家,包括蒙方,鄭重提出過蒙古併入蘇聯問題。」可見蒙古當時與蘇聯關係有多深。

「奶媽式」關係養成依賴

蒙古與蘇聯有著「牢不可破的聯盟」關係,而且蒙古國與蘇聯歷史,甚至比一些加盟共和國都要長。

1911年12月29日,外蒙在沙俄策划下搞獨立,但沙俄本想吞下這個已經送到嘴邊的「果子」,此後不久爆發了一戰,隨後又爆發十月革命,此時俄國亂作一團,等到內戰結手,蘇俄才開始梳理沙俄留下來的遺產。

1921年,蘇聯紅軍到蒙古,扶持蒙古建立了蘇維埃政權,但蒙古建立政權並不被國際承認,不過蘇聯卻不管那些,繼續按自己的模式改變蒙古。甚至把蒙古納入蘇聯整體發展進程。凡是蘇聯經歷過的階段,蒙古也經歷了。比如蘇聯大饑荒,蒙古也跟著挨餓。在執行斯大林政策時,蒙古比蘇聯還要堅決。

二戰結束後,蒙古已經是一個完全依賴蘇聯的國家,加不加入蘇聯在他們眼裡已經無所謂了。那時蒙古的執政黨人民革命黨的幹部都要到蘇聯培訓,蒙古國任用幹部一個標準:誰得到蘇聯喜歡誰就重用誰,誰有蘇聯妻子或者蘇聯背景的也能快速提拔。當時澤登巴爾因為岳父是莫斯科衛戍司令費拉托夫將軍,他成為第二領導核心。當時蒙古中層幹部中,娶蘇聯女人為妻的佔到五分之一。

在蒙古全面倒向蘇聯的時候,甚至在本國文字動手術,拋棄回鶻式文字,改用斯拉夫字母的蒙古文。無論服飾、飲食還是傳統,蒙古與蘇聯沒有什麼兩樣,只是長相有所不同而已。

蒙古依附蘇聯時,從1920年後,就不斷向蘇聯提供肉、皮毛、礦產等大量物資,二戰時更是不斷援助蘇聯。蘇聯對於「小兄弟」也給予很大實惠,拉蒙古進入「經互會」,使蒙古獲得大量援助,國家收入一半來自援助。

經互會是計劃體制國家的一種聯繫,實際上是蘇聯按照自己的意圖對東歐各國進行生產分工,東歐各國無不抱怨蘇聯對他們剝削,蘇聯也不滿,認為自己提供的能源都低於國際價格,很吃虧。但這種經濟組織對蒙古是有利的,實際就是送給蒙古一個「奶媽」,餓了有人保障。我國還向蒙古提供過援助。

但蘇聯對蒙古這種包辦式的做法,使蒙古產生了過度依賴,也為後來蘇聯解體,蒙古突然「轉向」遭遇鎮痛埋下隱患。

「老大哥」轉型也跟著轉

戈爾巴喬夫執政時推行的「民主化」、「公開性」等政治變革,也影響到蒙古。而蘇聯政治改革是蘇聯主動送給蒙古的。1984年,經歷過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的領導人澤登巴爾在蘇聯的要求下,以年齡過大,被解除職務,隨後蒙古的領導集團全部換成了在蘇聯培訓過的學者、博士、碩士等知識分子。

在這批學者中有一個叫包爾德·巴特爾,他是蒙古最早思想解放的年輕人。他在蘇聯讀博士就接觸過西方的一些書籍,當戈爾巴喬夫改革時,巴特爾等人立即心領神會:「看來我是正確的,戈爾巴喬夫和我想的一樣。」巴特爾在蒙古的《真理報》和《勞動報》積極撰文,呼籲民主。

蒙古國也跟著蘇聯民主轉型快速轉變,有一個叫巴桑蘇仁的還翻譯《人權宣言》和《美國新聞記者守則》,在蒙古廣為傳播。

1988年,戈爾巴喬夫公開宣布:放棄對各「衛星國」的內政干涉,要求執政黨改革,要獲得民眾支持不是武力庇護。這又給蒙古「鬆綁」。1989年,蘇聯開始從蒙古撤軍

命運只能在自己手裡

蘇聯在蒙古眼裡是「老大哥」,蘇聯快要解體時,已經沒時間顧得上蒙古,蒙古國命運只能自己掌握。

1989年12月10日,蒙古首都烏蘭巴托也出現了非群眾遊行,這是五十多年第一次,當時青年人喊著口號,發著傳單,要求蒙古民主改革,不久蒙古全國都爆發流行示威。

面對這種情況,蒙古領導人沒經歷過,但他們卻很寬容。

怎麼改?蒙古國沒經驗,蘇聯更沒經驗可給他們。此時一個29歲的青年人成為主角,此人叫卓力格,他建立了一個蒙古持不同政見者地下青年團體成員,該團體主要傳播改革和民主思想。

柏林牆倒塌,兩德統一一個月,1989年12月,卓力格成立反對派政黨:蒙古民主聯盟,支持者居然達到10萬人。

卓力格要求改革現行體制,實行自由市場經濟。1990年1月,卓力格甚至不顧蒙古遊行集會禁令,發起抗爭活動,要求蒙古實行多黨制。

1990年2月,卓力格的民主聯盟宣布成立蒙古民主黨,但其指導綱領居然是「馬克思主義」。當時人民革命黨巴圖蒙赫向他發去賀信,但這個反對黨並不領情,繼續對蒙古人民革命党進行批評。

此後蒙古國不斷出現動蕩局面,蒙古決定派兵干預。卓力格站出來要求蒙古政府不能使用暴力。才避免了一場流血。現在蒙古國首都有一座卓力格的銅像,他被人稱為「蒙古民主之父」。

面對這種形勢,蒙古人民革命黨,只得換了新一屆領導人,並對外宣布將蘇聯式體制轉入多黨制和自由市場經驗。

1990年5月,蒙古修訂憲法,刪除「一黨專政」條文,正式開放黨禁。後來人民革命黨居然以多票當選。那些反對黨居然沒有勝利。

1991年12月26日蘇聯正式解體,此後蒙古苦難才真正開始。

「蒙古大夫」操刀經濟

蒙古轉型並不像蘇聯這樣漫長,應該說速度夠快。但接下來經濟怎麼改,又需要蒙古國自己來定。因為在蘇聯時,蒙古就是一個生產車間,對蘇貿易佔了80%。但蘇聯解體前後,蘇聯也沒有實力進口蒙古原材料,也減少了對蒙古的援助。蒙古經濟從1990開始受重創,到1993年已經崩潰。

蒙古對蘇貿易,1991年比1989年下降了70%。本來蒙古工業就依賴蘇聯,1990年蒙古工業已經處於半癱瘓狀態。以前蘇聯提供的機械、燃料、化肥等也中斷了。

蘇聯解體後,蘇聯專家也撤走了,蒙古各項產業到了無人能幹的境地。據資料記載,我國施工隊伍到蒙古後,蒙古人甚至不知道建築物內各種管道的用途。

1991年1月15日,蒙古政府把60%的商品價格放開了,實行市場定價。本來國家經濟就依賴蘇聯,在蒙古國根本沒有所謂的市場經濟概念,價格一放,蒙古成為世界通貨膨脹最高的國家。

但實行私有化,國內卻找不到懂私有化的人。此時一個只有27歲的年輕人出現了,此人名字從資料看是一連串英文,無法拼出漢譯,暫且叫Z。他的父親是蒙古以前的商務部長,母親是前財政部長,哥哥是中央銀行行長。他在匈牙利留過學,在美國呆過半年,供職於蒙古中央銀行,他對計劃經濟失望。

在Z看來,蒙古國經濟已經不行了,需要有一個治療方案,於是與他的哈佛大學同學用半個月時間,在家裡炮製出來一份蒙古私有化方案。

此方案借鑒了波蘭、捷克等東歐國家的「投資證書」,把蒙古國的國有資產配成股份,向民眾發放,最初以為能公平給每個民眾。當時在服務業和小企業最先推行時,每個蒙古國民眾只領個卷,可以買商店的東西或者小企業。第二步再發張藍卷,就是工業企業的股票。

這個年輕的「蒙古大夫」天真認為快速變革能杜絕腐敗,但他沒想到「快速」也導致了腐敗,但老百姓卻很無奈。

當時的股票在老百姓手裡一文不值,有人就開始收購。當時大量的國有資產被私人佔有,他的公平而且平均分配想法失敗了。

蒙古是一個以畜牧業為主的國家,但到了1996年,超過一半的牧戶手裡牲畜竟然不到100頭。蒙古國在蘇聯解體的「鎮痛」比俄羅斯還要嚴重,國家經濟崩潰了。

歡迎各位看官批評指正,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泥腿看客 的精彩文章:

和珅指揮的唯一一次戰爭因何失敗?並非因蘇四十三強大,只怪乾隆
阿富汗戰爭已經打了18年,為什麼有蒙古軍隊駐紮?並非刷存在感

TAG:泥腿看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