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僧不幫通天河老龜問壽命,真是忘了嗎?不,他被如來這句話勸退

唐僧不幫通天河老龜問壽命,真是忘了嗎?不,他被如來這句話勸退

在《西遊記》第四十九回中,唐僧師徒四人路過成陳家莊。遇上了靈感大王禍害人間,唐僧又遭靈感大王俘虜。孫悟空苦於無水中戰鬥的本領,八戒、沙和尚又能力泛泛,只能前往求助於觀音菩薩。

觀音菩薩編得一個紫竹籃兒,用此寶貝最終得以順利收服靈感大王。唐僧師徒四人得以渡過此難,繼續踏上求取真經之旅。

師徒四人行至通天河處,通天河內冒出一個老黿。老黿自稱想要報答唐僧師傅的恩情,只因老黿本是通天河之主,而後通天河被靈感大王所佔據,老黿諸多親屬皆被靈感大王所殺。而今唐僧師徒為其報了大仇,感念唐僧師傅的恩情,因此想要馱他們渡過通天河,用以報答此次恩情。

最終,唐僧師徒接受了老黿的善舉,順利渡過的通天河。行至通天河對岸,老黿請求唐僧見到如來佛祖之時,替他問一下佛祖,他何日得以修得人軀。唐僧答應了下來。

無奈,唐僧將此事忘記,取得真經之後。再遇到了老黿,老黿得知唐僧將此事忘記,於是將唐僧師徒四人甩下通天河,憤恨離去。師徒四人雖無性命之憂,可惜了經書遭水之禍,有所殘缺。

按理說唐僧是一位嚴於律己的和尚,既然答應了老黿又怎麼會將此事忘記呢?實際上,細細考究原著,會發現唐僧並非不想問如來佛祖,而是不敢問如來佛祖。

在原著中,如來佛祖接待唐僧之時,有過一番話。原文為:「你那東土乃南贍部洲,只因天高地厚,物廣人稠,多貪多殺,多瀅多誑,多欺多詐;不遵佛教,不向善緣,不敬三光,不重五穀;不忠不孝,不義不仁,瞞心昧己,大斗小秤,害命殺牲。造下無邊之孽,罪盈惡滿,致有地獄之災,所以永墮幽冥,受那許多碓搗磨舂之苦,變化畜類。」

如來佛祖一見面就對唐僧一頓打壓,唐僧一心向佛,如來佛祖在他的心中是至高無上的存在。初見面便是如此情形,唐僧必然是戰戰兢兢,又怎麼可能因此私人之事詢問於如來佛祖呢?

再者,如來佛祖的話中,提到了一詞「多貪多殺」,老黿早已活得千年,又得到了唐僧師徒的幫助,繼續坐上了那通天河的河主。然而,他卻不知道滿足,依舊想要早早修得人型。便就是如來佛祖口中所說的「多貪」。

還有,老黿其實並非善類。在孫悟空與靈感大王鬥法之時,老黿並無出現。若他真想報仇,當初孫悟空不能下水,要豬八戒馱他下水之時,便可出現。豬八戒人生地不熟,肯定不比老黿這個千年王八熟悉地形。

等到靈感大王被順利收回之時,老黿方才出現,想要報答恩情。起初,孫悟空不信他,多番惡語相向。老黿也不生氣,洋洋洒洒一番話,說得令人潸然淚下。又發了毒誓,原文為:「我若真情不送唐僧過此通天河,將身化為血水!」

孫悟空才勉為其難的相信了老黿,能令老黿在孫悟空如此不信任的情況下,做出如此舉動,原因無外乎兩點。其一,真心感念唐僧師徒對他的恩情。其二,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隨後,老黿將唐僧師徒馱至對面,便請求唐僧替他問如來佛祖一事。由此,通過對於老黿上述的舉動,得以看出老黿並非有心馱唐僧師徒,其目的是為了讓唐僧替他做事。這也就是犯下了如來佛祖話中的「多欺多詐」。

反觀如來佛祖的一番話,好似在打壓唐僧,實際上是在為唐僧指出南贍部洲的問題所在,希望他得到經文之後,能夠對症下藥。唐僧剛得到了如來佛祖的教導,如果此時再問老黿之事,不就是聽不進去如來佛祖之言嗎?

參考文獻:《西遊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壺濁酒一根煙 的精彩文章:

文藝復興時期的高富帥亨利八世,為何能君臨天下?
「永恆之王」亞瑟王到底是不是真實存在?

TAG:一壺濁酒一根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