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矩聲 MatrixAudio element-M 數字音頻播放系統測評報告二耳機輸出與USB DAC等Soomal

矩聲 MatrixAudio element-M 數字音頻播放系統測評報告二耳機輸出與USB DAC等Soomal

客觀測試

先做一個簡單複習,矩聲element-M的耳機輸出在前面板上為一個3pin的XLR介面,這種介面也可以複合兼容6.3mm的TRS插頭,即中間插進去即可。之前介紹里好像寫錯了,寫成兩個介面了。為什麼要做一個非平衡的XLR介面呢,不得而知,可能是為了前面板好看吧。在element-X上搭配左右聲道雙3pin XLR的平衡輸出,這樣一個系列看起來前面板確實更為統一好看一些。耳機輸出需要在遙控或app遙控里切換,繼電器跳動後切換至耳機輸出。耳機輸出電壓最高變成了 12dBFS[0dBFS=2Vrms]。而在內部,element-M有一對散熱片下的晶元,官方介紹使了分立元件來完成耳放擴流輸出,即非集成電路運放應該是三極體放大。客觀測試基於0dBFS無負載進行。

從測試結果來看,雖然RMAA的測試結果還可以,但肯定比不過LO下接近理想狀態。而仔細來看頻譜,分布了比較細密而微小的失真,這是分立元件不可避免的[測試已經充分預熱]。而在USB DAC模式下,客觀成績表現和播放器模式一致,但主觀聽感不同,下文專門說明。

順便說說Airplay和DLNA推送。DLNA推送矩聲目前軟體做的不完善,不是所有的DLNA控制端都可以看到element-M,比較有意思的是《Audirvana Plus》卻可以看到,而且還可以支持到MQA、DSD等新規格的數據推送。但實際測試,24bit/96kHz以上工作穩定性還是一般。AirPlay在蘋果系統上,AirPlay2已經推行了第三年,但蘋果似乎沒有明確過AirPlay是否可以支持16bit以上採樣精度的音頻文件。實際測試,目前在macOS 10.15beta下24/96是可工作的,但不穩定。不過16bit/44.1kHz工作沒問題,穩定且質量有保證。但是!還是有一點輕微不穩定,不知是否我在使用beta版操作系統相關。

主觀聽感

耳機輸出部分,我們選用了兩款入耳式小耳塞索尼Z5和Vsonic GR09,其他主要以頭戴式耳機參考為主,包括森海塞爾HD800、AKG K812、HIFIMAN HE1000和Audeze LCD4。對比了HIFIMAN R2R2000的耳機,主要參考3.5mm單端輸出。

整體印象:首先,element-M的耳機輸出還是基本忠於前端傳送過來的聲音風格,柔軟細膩,數字音量控制應該是調整了前級的輸出增益,最低給到了-40dBFS的輸出,所以搭配靈敏度非常高的小耳塞反而表現更好。但懷疑用這麼大的機器還用小耳塞去聽的用戶可能不會太多吧。在搭配幾款大耳機時,它的聲音細節,主要是高頻部分的表現有著比較大的差別,下面單獨會談一談。而element-M的耳機輸出整體風格還是以追求細膩為主,在中頻以及中高頻方面,聲音有特別細微的顆粒感,帶來一些絲般細膩的高頻細節修飾,而同時,搭配一些耳機也總會覺得這種高頻欠缺了幾分乾淨,或者是發燒友喜歡說的背景不夠黑。極高頻部分密度,相比我們搭配音箱系統時感覺加強了一些,對於有些耳機還會格外敏感。比較遺憾的是,中低頻和低頻部分,因為耳機系統沒有音箱系統那麼強大的低頻細節,所以這套系統低頻細節優勢變得很小。

高音表現:搭配小耳塞、AKG 812高頻還是相當細膩的,此時輸出的電壓比較低,聲音大多還是我們在之前一篇測評文章中談到的element-M的風格,細膩柔軟,層次豐富,不過在耳機上耳放還是帶來了一些輕微的修飾味道,以及更明亮一點高頻和更寬一點的聲場,這兩方面幅度不大。搭配HD800,電壓需求開始變大,聲音也開始有點變沖,不過對於HD800來說,這還是在正常表現範圍之內,因為HD800本來就是類似風格。高頻還是相當細膩,而此時能感受到了更明顯的密度加強和細節修飾的味道。相比小耳塞時,感覺此時高頻已經略顯煩躁。Audeze LCD4,在element-M下輸出電壓應付它足夠,LCD4穩健和高質量的高頻在element-M下表現算是最為乾淨細膩的,完全要高出HD800、K812好幾個檔次。HE1000是不是也會這樣?沒有想到大相徑庭,不知為何,HE1000在element-M耳機輸出下高頻尖銳,密度有點過頭,基本無法使用,表現很差,少見HE1000出現這樣的問題。

中音表現:element-M的中音表現並非飽滿厚實類,相比搭配音響系統,在耳機下還是這種飄飄的味道,對於表現成熟人聲或一些追求大動態的音樂來說不太適合,對於一些中高頻樂器,輕音樂,年輕女聲可能問題不大。我們試用幾款耳機,K812、HD800的表現在動態上是沒問題的,但控制力方面不夠好,主要還是不夠乾淨的中高頻以上部分導致。這方面沒有想到,相比R2R2000,竟然是R2R2000更強,在耳機系統下,R2R2000的解析力劣勢基本不存在[高音解析力還是偏弱,中高頻以下部分解析力劣勢基本不存在]。而整體聽感來說,R2R2000的控制力、穩定性優勢很大。

低音表現:element-M的耳放部分對低頻的處理不夠理想,如此輕描淡寫不知是否對得起這樣一套龐大的系統,中低頻開始聲音就很難凝聚,低頻下潛部分也同樣沒什麼力度和厚度。不過,也不奇怪,我們聽過這樣味道的分立元件耳放不止一款兩款。看來更高端的element-X使用運放構成耳機輸出估計會比element-M更好吧。

USB DAC表現:不知何故,在第一篇測評放出後,很多網友留言都說這設備還不如一台USB DAC。那就來看看XMOS的表現,XMOS下DSD256、PCM384的表現穩定,更高指標的音樂沒有找到測試文件。但說實話,USB DAC模式下的音質要比播放器模式下差一個檔次,XMOS比較死板的老問題還是存在,既然有播放器模式,播放器模式音質又更好,為何不用呢?

數字輸入表現:最有價值的數字輸入可能是那個HDMI介面的IIS,但我們沒有輸出設備。S/PDIF方面,如果有享聲或樂之邦輸入,相比XMOS還是有不小優勢和風格可查的變化,但這也僅限PCM。估計在PCM的數字信號部分,那些數字源也可以做手腳。不過如今,element-M是一台播放器,所以沒有太大必要用S/PDIF源來改善它的聽感。而這兩年來,這樣的高級音效卡也越來越少,估計增加這樣的介面也是為了方便接駁設備,而不是去添加一個更高音質的數字輸出設備。

總結

矩聲element-M向我們展示了從桌面解碼器到桌面播放器的轉變,似乎也是矩聲第一次涉及播放器軟體系統,從整體完成度來說還是相當不錯,你不能要求一個音頻廠商把播放器做到像iOS、Android那麼成熟,但經過簡單的嚮導上手之後,可以完成播放任務就算不錯。在數據管理方面,因為缺乏生態支持,同樣誰都不可能做到像手機那樣拿來就會用的感覺,不過仍有優化空間。手機app控制部分沒太大問題,但自身穩定性需要提高,當然自身的不穩定不會影響播放器端的播放。

網路內容方面,SMB共享是我們最最常用的區域網內數據共享協議,不知為何大家看到了SMB共享就說element-M還不如一台USB DAC,難道SMB就不是網路共享?文章說的很清楚,SMB與DLNA伺服器各有利弊。SMB是更純粹的數據共享,不用擔心伺服器端對音頻文件做手腳,但巨量的數據全部交給播放器來管理不太合理。DLNA伺服器本身對音樂做了分類管理,理論上是更為理想的方式,但目前來看,對高清規格音頻文件能否做到穩定不做手腳的推送是關鍵。另外,新app配合新固件,element-M可支持TIDAL,由於國內特殊網路環境,沒有做測試。

音質方面,element-M的ES9028Pro方案還是發揮了Pro系列ESS DAC的長處,就是高頻部分的細膩程度確實高出移動版本一個級別。而矩聲也基本保持了自家產品[使用ESS的解碼器]大體聲音風格同時,將element-M的風格推向更為細膩,更為柔和的方向,甚至說是非常柔軟的高音方向和非常寬鬆的中低音風格。在搭配音響系統表現上,element-M還是有著高檔解碼器的素質,尤其解析力和層次方面。耳機輸出表現輸出電平和輸出功率都足夠,在解碼器部分前級細膩風格基礎上,進一步柔化了中高頻,加強了高頻的密度,和一點點修飾感。但在中低頻部分和低頻部分力量感差的問題更為嚴重,對於中高端耳機用戶來說,這可能讓耳放分數下降至少一個檔次。對於低阻易推的耳機,反而更容易體現出它解析力優勢和柔軟風格的特點。

element-M售價是11800元,element-X是19800元,之前X-Sabre Pro MQA版為13800元[非MQA是11800元],矩聲產品這幾款屬於精品路線,對於追求性價比玩家來說顯然不夠友好。有人說,一台電腦 解碼器不也能實現播放器功能嗎?當然可以,而且十幾年前就可以,可是你真的這麼做了?而何謂消費升級?一方面還是有用戶希望有一套看起來體面漂亮不是山寨公模樣子的設備提升聽音環境的檔次。矩聲的高端產品一直有這樣功效。另一方面,如此音質、功能的產品萬不可接受,但5000元起已經是入門的門檻,十多年來大家收入提高很多,不能用老觀念判斷新事物。但即便如此,Soomal在評級方面仍然選擇性價比極高的產品為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oomal數碼多媒體 的精彩文章:

vivo X27 Pro智能手機音質測評報告Soomal
Apple 蘋果 Macbook Pro 13 Retina2019音質測評報告Soomal

TAG:Soomal數碼多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