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擯棄「股東第一」理念重塑公司價值導向

擯棄「股東第一」理念重塑公司價值導向

堂吉偉德

8月20日舉行的美國商業圓桌會議上,亞馬遜CEO貝索思、蘋果CEO庫克等181位美國大公司掌門人聯合發表聲明,重新定義「公司宗旨」。令華爾街困惑多年的中國企業阿里巴巴的「股東第三」,成為美國這些頂級公司對於企業宗旨、理念與價值的新定位。這是美國商業史上首次摒棄「股東第一」、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經營理念。

2001年,創業剛剛兩年的阿里巴巴就形成了「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的價值觀,此不但顛覆了資本訴求,也顛覆了傳統的商業倫理。追求利潤的最大化是資本的本性,因而傳統的企業宗旨、理念與價值定位,從來都是「股東第一,員工第二,客戶第三」,出資的股東有著絕對的主導權,其利益具有優先性並獲得保障。反其道而行之,難免會遭受質疑與反對。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18年的價值堅持造就了輝煌:最近季度業績顯示,阿里巴巴集團收入達人民幣1149.24億元,同比增長42%,包括淘寶、天貓在內的中國零售平台移動月活躍用戶達7.55億,較上一季度增長3400萬;上半年增長5600萬。未來兩年阿里巴巴將完成1萬億美元的近期目標,2036年阿里巴巴將進入前五大經濟體的行列。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正如埃森哲的研究表明,中國各行業擁有巨大的數字化發展潛力,領軍企業現已遙遙領先,其成功之道已成為一種值得解剖的現象。

「股東第三」與「股東第一」呈現出涇渭分明的價值差異,是判定企業「社會屬性」還是「資本屬性」的關鍵指標。「客戶第一」才會「以客戶為上帝」,一切圍繞客戶的需求、權利、利益來開展業務和從事經營,也才會尊重市場、敬畏規則和嚴守底線,實現企業社會責任最大化,並以此作為企業的立身之本和發展之基;反之,以「股東第一」作為價值取向,就會以資本的喜好作為標準,把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作為目標,發展就會陷入瓶頸和出現各種困難,乃至陷入某種困境。結果,很多企業儘管取得了豐厚的經濟效益,但社會效益、公益影響和公共責任卻乏善可陳,企業形象也廣受社會詬病,終其原因就在於企業的價值排序出現了顛倒。

2003年非典期間,處於初創期的阿里公司總部600號人被關起來兩個禮拜,非常自發地想盡辦法在家裡辦公,就是因為他們信守「員工是可以被關起來的,但是我們對客戶的服務不能中斷」的理念。從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到平台賦能商家,從數據準備跟所有的人分享,到最大化的回饋社會……事實證明,一個企業唯有信守「客戶第一」,才會擔負起最大的社會責任和公共道義,在不斷解決問題、賦能提升、提升服務和共享發展中,去提升用戶的獲得感、歸宿感和體驗度,贏得用戶、市場和社會的最大信任、支持與反饋。這是一種相生相存的辯證關係,也是「股東第三」價值定位獲得的巨大成功。

事實勝於雄辯,蘋果在全美創造的就業機會是240萬,阿里巴巴是4082萬,差不多相當於20個蘋果。世界上有不少公司賺錢是比阿里多,但是阿里的社會責任方面的效益是他們的20倍。美國商界這種變化的起因,有比較綜合的背景,比如有觀點認為社交媒體和公司員工的呼聲讓美國企業更注重社會責任。那麼,為什麼大量美國企業每年都做CSR但仍然在此方面受到詬病?華爾街的資本意志、矽谷技術至上都各自暴露了問題,以阿里代表的社會企業的價值導向,契合了「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用事實和結果回答了「企業為誰」的核心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證券時報網 的精彩文章:

濱化股份:上半年凈利同比降45.75%
山東證監局原局長徐鐵被查,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TAG:證券時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