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亮風台副總經理吳侖:AR使人重新「站立」,未來人機交互將以人為中心

亮風台副總經理吳侖:AR使人重新「站立」,未來人機交互將以人為中心

2019年,5G商用建設已然開啟,伴隨著5G商用建設的大規模鋪展開來,5G高帶寬、低時延、大連接等方面的性能優勢將進一步助推各產業的升級發展。

一直以來,由於AR技術具有將虛擬的AR內容疊加到現實場景當中的「特異功能」,這使其擺脫了受制於使用環境的限制,AR技術也因此被認為具有著比VR技術更加寬廣的運用前景。那麼在5G AR這一領域,這兩項技術的結合能夠摩擦出怎樣全新的商業圖景?目前又有哪些企業正在以何種方式開展相應的布局以及嘗試呢?

近日,記者採訪了亮風台北京副總經理、工信部智能製造標準驗證項目AR技術負責人吳侖,分別就亮風台的產品體系,商業模式以及公司對於5G時代AR產業的發展思考等話題展開了討論。

雲管端一體化,打造卓越AR產品服務

成立於2012年,亮風台是一家擁有自主研發能力的AR產品與服務提供商,公司在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智能交互等領域均有著核心技術。此外,公司還深度整合了軟硬體技術,並基於雲管端三大核心業務面打造了一體化的產品體系,致力於為行業提供平台級的行業解決方案。

在雲端,亮風台開發了自己的HiAR Cloud雲平台。在雲平台的基礎層集成了數據服務,讓包括地圖數據、IOT數據等這些業務數據聚合起來,同時還將這些數據分析的方式方法都集成在了上面。同時在Paas層增加包括三維場景重構,場景識別等功能。在此之上,亮風台還通過Saas把基礎能力提供給包括工業、安防、旅遊、智慧城市等在內的行業用戶。

據悉,公司通過AR插件的形式將雲平台的AR能力通過SDK,API等形式提供給外部企業,允許不同的終端產品使用,同時公司還對能夠外提供定製化的服務,能夠為合作夥伴提供嵌入到晶元硬體層級的技術服務。

在雲端提供基礎能力的基礎之上,亮風台為包括AR眼鏡在內的終端產品打造了能夠實時通訊與協助的產品——HiLeia,對外提供多模態、3D視覺以及全息數據的傳輸,承擔著通訊管道的作用。

從文字、語音、視頻到未來的全息影像,人們一直在追求跨越時空傳遞更加豐富的信息。吳侖表示:「全息通訊將會是未來通訊的終極形態,但為了最終實現全息通訊,首先需要實現的就是AR協作通訊,其次還要實現3D通訊,最後才能達到全息通訊。而HiLeia則正是亮風台真在實踐中的AR協作通訊產品」。

據了解,HiLeia通過第一視角的畫面多方共享,能為用戶帶來如同親臨現場的交互體驗,而且支持全新的一鍵凍屏和瞬時標註技術,讓協作更精準、更高效。同時還支持 AR 智能眼鏡、智能手機、 平板、 電腦等多終端設備接入,兼容 Android、Windows 等多種操作系統,能夠與雲端打通輸出行業級的解決方案。據悉,目前HiLeia已經與施耐德電氣、格力、海爾、中國移動等客戶合作,在遠程巡檢、指導、運維等方面開展了落地實踐。

在終端產品層面,亮風台分別從AR軟硬體研發以及產業鏈整合等角度出發,不僅率先研製出了第一款支持全球通4G通訊的AR眼鏡,產品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12層任意階主板設計工藝,性能穩定堪比蘋果。而且最新推出的G200產品在重量上也減到了80g,更加適合長期佩戴使用。

賦能B端用戶,看好AR在工業場景的落地

AR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硬體、軟體、以及內容這三大要素的共同發展推動。在AR產業整體發展不是那麼成熟的情況之下,無論是單獨做AR硬體或者是軟體的企業都存在極大的技術制約性,被動性很強,而亮風台的產品不僅涉及雲管端全鏈條環節,並且結合軟硬體技術做了整體技術的深層優化,這是亮風台立足行業的優勢所在。

一般而言,AR技術及相關產品的落地一般都要經歷企業預研階段,隨後推廣到業務部門,最後才能運用到一線。據吳侖透露,目前亮風台的技術已經能夠落地到一線場景,並且已經與多家行業標杆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

對於大多數技術導向的產品以及服務而言,由於行業客戶更注重於產品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使用體驗等方面的要求相對會比C端客戶低,所以大多數技術型導向的產品在走向市場時候大多遵循一個先商用再民用的過程。對於AR產品以及相關服務而言,其走向市場的過程也將遵循這一規律。它將會首先在一些行業應用場景做起來,慢慢做到比較輕便的時候才會推向民用市場。

在具體AR能夠實現落地運用的場景方面,目前亮風台更加看重AR技術在工業、安防以及旅遊領域的落地運用。

早在2010年的時候,我國的製造業增加值便已達到世界第一,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世界製造大國。然而,我國的製造業大而不強,存在自主創新、勞動生產率低、產品質量問題突出、資源利用效率低等問題,產業結構調整刻不容緩。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智能製造等概念的提出受到了國家政策的高度重視,近年來,智能製造也受到了國家以及地區政府的高度重視。

吳侖重點介紹了AR技術在工業場景的運用,其表示:「AR技術的落地運用主要還是要看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目前AR技術在工業場景的運用相對更值得看好。一方面,工業場景可控性更高,使用者對產品體驗的需求不那麼高,但是對性能卻有可以要求極高;另一方面,在同一家工廠內,目前AR技術已經可以被用於對供應商的管理層面,而且在生產過程中的生產材料管理、生產巡檢、培訓教學、輔助維修、裝配等多個業務環節都可以採用。所以工業場景對於AR技術的應用需求量足,未來相關業務的需求將會越來越旺盛,市場前景廣闊」。

5G帶來多元信息,交互將更以人為中心

雖然目前5G正處於發展初期,但是5G通訊能力的升級將帶來的變化就是每一個設備都會有自己的IP,這一根本性的變化將進一步推動工業、安防、旅遊、醫療教育等垂直領域的數字化升級和發展變化。

5G將會帶來網路數據的指數級升級,與此同時,伴隨著AR、全息、3D圖像等相關技術的發展,通過網路能夠獲取到的數據以及能夠被挖掘到的有效信息將會進一步提升。通過AR眼鏡等智能設備,在5G通訊面向大連接的mMTC技術首先打通了物理世界的信息互聯之後,通過AR眼鏡進一步將人與物理世界相連接起來,這不僅使得人能夠獲取到的信息維度更加的多元。而且這一變化還將導致許多商業模式的變化,使得數據不僅僅只是聚集在手機之上,而更有可能直接附著在實物本身之上。

吳侖表示:「5G時代,伴隨著AR技術的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將會更加的多元化,而且交互以及展示的形式也將更加的變得以人為中心。人類將擺脫一直低頭看手機的時代,從一定意義上說,AR使得人類再一次站立起來,不再是低頭族。」據悉,目前在諸如上海張江智慧島等一些小型的園區內,上述關於AR技術運用的暢想已經進入測試以及落地實踐階段。

根據最新發布的《IDC全球增強與虛擬現實支出指南》預測,到2023年,中國AR/VR市場支出規模將達到652.1億美元,較2019年的預測的65.3億美元有顯著增長。隨著5G通訊帶來網路基礎設施建設的進一步成熟,類似於亮風台這一類以硬體、軟體以及服務為一體的企業將會帶動中國地區AR產業的進一步快速發展。

對於未來發展是否將會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吳侖表示:「目前AR領域的市場空間足夠大,行業內也很少存在同質競爭的情況,各家公司的產品形態,資源積累都有一定的差異性,行業已經細分,長遠來看發展前景廣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億歐網 的精彩文章:

5G「瘦終端」時代,智能硬體走上神壇?
海思科發布半年報摘要,總營收18億,兩個仿製葯獲批

TAG:億歐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