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蔡鍔,一位有情有義,俠肝義膽的民國將軍

蔡鍔,一位有情有義,俠肝義膽的民國將軍

文/傅華軒

一部電影《知音》,讓更多人知道了民國著名將軍蔡鍔。影片描寫了民國初年,護國儒將蔡鍔在風塵女子小鳳仙的掩護下,衝破袁世凱的監控,回滇興師討袁的故事。

蔡鍔(1882年—1916年),原名艮寅,字松坡,出生於湖南邵陽一個貧寒的裁縫家庭。12歲中秀才,16歲考入長沙時務學堂,12歲16歲,也就是當今小學畢業和初中畢業,童稚未退的小孩子!有如此考績,十分了得。到長沙後,師從梁啟超、譚嗣同,接受了梁啟超等人的維新思想,後入上海南洋公學(今天"上海交通大學"的前身)。

後來在而立之年,就成為了近代歷史公認的偉大愛國者,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初年的傑出軍事領袖。嗚呼哉,真是一代英才!

蔡鍔一生中,做了兩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時期在雲南領導了推翻清朝統治的新軍起義;另一件是四年後積极參加了反對袁世凱稱帝、維護民主共和國政體的護國軍起義。其遺著被編為《蔡松坡先生遺集》。如此了不起的將軍去世時,年僅34歲,令人扼腕嘆息!

青少年時代的蔡鍔,家裡很窮。據梁啟超回憶說,蔡鍔去日本留學之前,手裡沒錢,從長沙出來只借到兩毛錢,到了漢口,從親戚手裡借到六塊大洋。到了北京後,袁世凱看此人奇貨可居,是個人才,逐慷慨資助,出手借他一千大洋。

蔡鍔還有一個終生難忘的恩人李經羲。

李經羲,李鴻章之弟李鶴章的第三子,清末最後一任雲貴總督。此人知人善任,胸懷寬廣,在他手下出了兩個大人物:蔡鍔和朱德。

李經羲總督雲貴時,曾兼任雲南講武堂的總辦(校長)。他曾對學員宣布,他自己雲貴總督可以不做,但講武堂不可以不辦。朱德早年家貧無錢,從四川走到昆明,來報考雲南講武堂。但是,報考時間已過,門衛不讓朱德進來,朱德跋山涉水奔波而來,著急上火,與衛兵大聲爭辯,恰好李經羲在講武堂巡視,聞聲前來查看,得知此人是步行千里前來,且儀錶不凡,相貌堂堂,當即破格錄取。朱德後來多次跟人提起此事。

李經羲對蔡鍔有知遇之恩,不僅在廣西給了蔡鍔發展機會,而且在蔡鍔受廣西革命黨人排擠的時候,把他召到雲南,頂住各種壓力,直接奏請朝廷任命蔡鍔做協統,也就是旅長。

李經羲絕對忠於朝廷,但以他的經歷和閱歷,也知大清朝是日暮西山奄奄一息。因此革命黨人蔡鍔在他眼皮子底下從事革命活動,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人提醒他"講武堂多革命黨,虎大傷人",李大人也不在意。蔡鍔身處困難時,李經羲還資助他500塊銀元,並收過他的門生帖子,還將他人揭發蔡鍔反朝廷的密信拿給他看,勸其小心謹慎從事。

李經羲對蔡鍔,真是喜歡加欣賞,非同一般。

武昌起義了,傾向革命的蔡鍔,怎麼對待這位既處於敵對陣營,又是自己的恩人加老領導的李經羲呢?會不會為革命大義滅親呢?

蔡鍔沒有辜負李經羲對他的公交和私誼。

首先,蔡鍔動員李經羲參加起義,並請其做雲南都督。但是,李經羲念及李家所受皇恩,堅決拒絕。

可是,既然革命,總督府是必然要攻打的,怎麼辦呢?與自己的恩人自此刀兵相見、恩斷義絕嗎?這是擺在蔡鍔面前的一個大難題。蔡鍔是這樣做的,他在發動攻勢之前,先寫了一封信,請李總督到法國領事館避難。起義成功之後,蔡鍔又勸李經羲主持雲南大政。李經羲不肯改變立場。蔡鍔不再勉強。

最後,蔡鍔把李經羲和其家人恭敬地送出雲南。據當事人回憶說,李經羲是坐著轎子去車站的。剛就任的雲南軍政府都督的蔡鍔卻是跟著轎子,在一旁步行,一直把李總督送到車站。為了防止路上出現意外,蔡鍔還派了一連士兵隨車護送。

蔡鍔將軍真是個有情有義的人,既堅決革命又不忘舊情。

佩服!佩服!

難怪後來的紅顏知己小鳳仙對蔡鍔青眼有加,一往情深,至死不渝。

據《李宗仁回憶錄》記載,清末新政時,全國各地都進行不同程度的改革,軍制改革也是其一。李宗仁所在的廣西陸軍小學堂仿照的是日本和德國的軍制,非常正規、嚴格。蔡鍔就是陸軍小學的總辦(校長)。

當時的情況是,由各省辦陸軍小學,就基本學術科訓練三年,畢業後升入陸軍預備中學,兩年後畢業,再行送入國立保定軍官學堂分科受訓二年,畢業後派充各軍下級幹部。這三級學堂內部的組織和設備,均極完善,而訓練和管教的嚴格與認真,實為民國以後的中央或各省軍官學校所望塵莫及的。(《李宗仁回憶錄》,廣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

李宗仁當年眼中的蔡鍔校長,簡直是軍神一般,與一般大腹便便的酒肉校長完全不同。李宗仁晚年的回憶錄中詳細地記載了蔡鍔年輕時的風采:

我們的總辦(校長)蔡鍔將軍有時來校視察,我們對他更是敬若神明。蔡氏那時不過三十歲左右,可稱文武雙全,儀錶堂堂。他騎馬時,不一定在馬的側面攀鞍而上。他常喜歡用皮鞭向馬身一揚,當馬跑出十數步時,蔡氏始從馬後飛步追上,兩腳在地上一蹬,兩手向前按著馬件,一縱而上。這匹昂首大馬,看來已夠威風,而蔡氏縱身而上的輕鬆矯捷,尤足驚人。我們當時仰看馬上的蔡將軍,真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之感。(《李宗仁回憶錄》,第30頁)

這就是蔡鍔將軍短暫一生的幾件事,讓我們領略了蔡將軍當年的風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控 的精彩文章:

28名甲級戰犯16人被判無期,除病死獄中外,1955年被釋放
民國奇才多,語言學大師趙元任誓不為官的趣聞

TAG:文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