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專訪編劇王小槍:一人寫戲八人搶功,戲外的故事才是真狗血!

專訪編劇王小槍:一人寫戲八人搶功,戲外的故事才是真狗血!

一部《讀心》讓觀眾再次讀出了某些編劇「憋屈」已久的心聲。

「編劇還是要轉導演,否則連單屏署名都保不住了。這八個把我擠到一邊,形成圍剿之勢的責編老師,我一個都沒有見過。」隨著《讀心》熱播,該劇編劇王小槍的一則朋友圈,就編劇署名權問題在網上再掀波瀾。

事實上,王小槍從事編劇工作以來,還是第一次遇到這種狀況,但這讓他不能忍。「在編劇的權益中,首當其衝就是署名權。」王小槍表示,業內雖然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編劇單屏署名卻是約定俗成的。作為一劇之本的重要創作者,他希望每一位編劇都能得到應有的和足夠的尊重。

王小槍 知名作家、編劇

01

侵犯署名權,是對編劇權益最直接侵犯

早些時候,有媒體提出了「去編劇化」這樣的概念,其主要表現為剝奪或淡化編劇的署名權、肆意修改劇本和壓低稿酬三種現象。其中,剝奪或淡化編劇的署名權與肆意修改劇本尤為明顯。

據王小槍介紹,編劇地位的改變是有階段性變化的,「五六十年代以及之前的電影海報,編劇署名一定是最醒目的,演員是最小的;八九十年代,雖然有變化,但編劇署名依舊如此,而近幾年,電影海報上就不體現編劇了,全是導演或者原著作者」,「雖然電視劇相對好一些,海報上會出現編劇的名字,但是因為各種原因,重視程度還是不夠。」

這種「不被重視」主要體現在,作品在宣傳播出時,重點突出導演和演員,編劇的名字即便出現,也多處在極易被人忽略的位置。而對編劇署名權的侵犯,其實是對編劇權益最直接的侵犯。

以王小槍這次因《讀心》在朋友圈發聲為例,該劇是他編劇生涯中迄今唯一一部改編劇,由於原作講述的是女主角作為離婚律師參與的具體案例,沒有主線,所以王小槍添加了大量能夠表現出女主角情感困境的故事情節,以形成劇本主線。

與此同時,為了豐富案例的社會性,並考慮到創作的可行性,他與導演每天都到東城區人民法院的民事法庭旁聽,觀察各類離婚官司當事人的狀態。

「《讀心》裡面90%劇情基本都是新編的。」王小槍表示,自己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進行的創作,最終卻被幾位從未打過交道的責編「形成圍剿之勢」,以意味著地位相當的同屏署名形式出現,感到意外自然難免。

據悉,就在王小槍發聲當天,《讀心》製片方已與他取得聯繫,雙方在單屏署名的問題上達成了一致,對方表示會對未播出的部分進行修改,在二輪、三輪播出時,也會整體上進行單屏處理。

對於編劇來說,「署名權是人身權利」,而在王小槍看來,「編劇只要為劇集做出一定貢獻,就應該享有署名權」,當然 「編劇可以選擇要求或放棄署名權。」

02

為了作品完整性,曾想過自己當導演

「去編劇化」更體現在對劇本的肆意修改,從製片到導演、甚至到演員,似乎都可以對劇本「指手畫腳」,經過幾番修改,劇本或已面目全非。而由於大多數時候,編劇是不參與到拍攝環節的,所以他們可能直到作品播出,才知道自己的劇本被動了「手術」。

去年一季度播出的諜戰劇《面具》,是王小槍編劇的作品,至今仍保持著豆瓣8.0的較高評分。快節奏,邏輯在線,尊重觀眾智商,在諜戰劇逐漸被偶像化、懸浮化的當下,《面具》對於傳統諜戰的回歸,讓人眼前一亮。

對於《面具》的創作,王小槍按照30天的縱橫軸寫了一個30集的劇本,情節環環相扣,人物邏輯完整,但導演和責編在未同他商議的情況下,將劇本進行了修改。在王小槍看來,這種修改打斷了原本的邏輯線,導致劇本大打折扣,這讓他感到不滿和遺憾,也是他在彼時接受採訪時為什麼會流露出「自己當導演」的念頭。

現在回想起來,他笑稱這個想法中玩笑的成分更大一些,因為自己「還沒有具備很多導演需要具備的能力」,比如導演需要和很多人打交道,「而我在這方面就很不擅長,所以目前還是專心當編劇」。

無論「當導演」是否是一句玩笑話,未來是否會落到實處,王小槍始終很在意作品的完整性體現。這與他一直以來的創作理念是一脈相承,就像他一直以來都堅持一個人創作,「這能保證故事的完整性,以及我的表達的完整性」。

而當麻辣魚問到對於近幾年出現的「明星編劇」有何看法時,他依舊從這方面來考慮,「編劇就是因為長期不被人關注,默默無聞,所以有時候權利會受到一些不公平的對待,有影響力一定是好事,它在編劇自身獲得權益和完整性表達這塊一定是有幫助的。如果一個編劇有足夠的話語權,肯定沒有外行過來改他的劇本,這是最好的獲益之一。」

03

現實題材特別不好寫,離觀眾太近

從醫科大學畢業,成為擁有執業醫生資格證的醫生,到做記者,成為媒體人,再到如今成為職業作家、職業編劇,王小槍無數次說過,興趣和對文字的熱愛,是他轉行並在這條路上堅持了十餘年的動力。

熟悉他作品的人都知道,懸疑、諜戰是他擅長並且偏好的題材,即便是像《讀心》這樣一部都市情感題材,王小槍也在其中創新性地加入了懸疑、推理元素。比如,作為一名離婚律師,女主角姚瑤不僅要善於同各種人打交道,還要懂得察言觀色,邏輯推理。她將一套「基本演繹法」熟記於心,可以從當事人的衣著打扮、行為舉止,分析推理出其心理狀態,對自己是否有所隱瞞等等。

《讀心》劇照

在劇情展開上,王小槍認為,懸疑化和懸念化,是近幾年來國內外劇集里一個很行之有效的趨勢。他也深諳懸念對於觀眾的吸引力,再加上出於創新的考慮,他不想只是單純地羅列一些案件,於是加入了一些涉案劇裡面的反轉等元素。比如,「用一些倒敘、插敘、懸念性的方法改變一下敘事方式,一上來讓觀眾產生疑問,每一個單元,都是女主角破案的過程,觀眾也會被帶進劇情中,就會想知道到底為什麼要離婚,真相是什麼。」

而在另外一部他擔任編劇的都市醫療題材《小大夫》中,王小槍則植入了許多諜戰劇的元素。比如,某個病人原來可能得過肺結核,但是他因為各種原因掩飾隱瞞,所以醫生就像一個特工一樣,要獲得一些情報,實際上就是病人的癥狀或者他的病史。「寫普通的醫療戲沒多大意思,有這種元素,可能會更好看一些。」

在王小槍看來,現實題材的劇特別不好寫,因為「它離現實觀眾太近了,你稍微的一個細節不注意,觀眾就能挑出錯來。」所以,他傾向於快節奏,更注重邏輯性,尤其是在現實主義題材中,但快節奏不等於狗血。

至於什麼是狗血?王小槍認為,什麼事都極致了就是狗血。「舉例來說,你把所有衝突的東西都放在一起,第一集就要出現跳樓或者車禍,就是咱們所謂極致的那些東西,我覺得這個就是灑狗血。」

「快節奏是現在的主流,狗血也是一個審美問題。」於是乎,分寸感就顯得頗為重要,「分寸感加上個人審美,決定了如何去選擇和編織情節。如果戲劇張力足夠的話,兩個人坐在這兒互相不說話,一樣可以驚心動魄,不一定非要追求極致化的畫面。」

作為職業編劇,王小槍在劇本創作上一直在求新求變,而身為作家,他也在不斷拓寬自己的創作領域。

據悉,《我是誰》此前還入圍了2019年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年度IP30強。小說雖然還在連載,影視版權卻已受到了多家一線平台、影視公司的關注,它能否成為王小槍繼《面具》之後的又一爆款,我們拭目以待。

THE END

金鮫分享會

大咖專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毒藥App 的精彩文章:

曾軼可罵警察,他們貼臉干
從日韓到好萊塢,影視IP還可以這麼玩

TAG:毒藥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