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IMF鬆口建議取消總裁年齡限制!她離」接棒「拉加德又近一步

IMF鬆口建議取消總裁年齡限制!她離」接棒「拉加德又近一步

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執行董事會(下稱「執董會」)建議取消總裁年齡限制後,原本「超齡」競選的世界銀行(下稱「世行」)首席執行官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離IMF總裁的位置又近了一步。

當地時間21日,IMF執董會發聲明稱,「執董會今天建議IMF理事會投票取消目前適用於總裁職位的年齡限制。」

接下來,IMF理事會需要在9月4日之前完成對這項建議的投票,並計劃在10月4日之前完成遴選程序。

據外媒報道,一位IMF官員表示,美國和歐盟主要國家對此建議並未表示反對。

IMF提議取消年齡限制

此前,擋在格奧爾基耶娃面前最大的競選障礙即為她的年齡:格奧爾基耶娃1953年出生,本月剛過66歲生日。

然而自1951年以來,IMF的相關規定禁止任命65歲及以上年齡的候選人為總裁,並且禁止總裁在70歲生日後繼續就任該職位。

之前有消息稱,在7月的會議中,IMF董事會未能就是否應當改變IMF總裁年齡限制問題達成一致意見。不過,法國等國彼時就透露,如果能得到美方的支持,年齡不是問題。

此次,IMF執董會在取消年齡限制的聲明中解釋道,取消年齡限制將使IMF總裁的任命條件與執董會成員和世行行長一致,「即均不受年齡限制。」

IMF理事會將根據其投票權比重代表189個成員國,對這項提議進行投票。IMF方解釋道,「該提議需要簡單多數票通過,即參加投票的理事至少應持有三分之二的總投票權,投票期從8月21日到9月4日。」

第一財經記者查閱數據顯示,目前,美國仍掌握IMF最大投票權,為16.52%,隨後是日本(6.15%)和中國(6.09%)。歐洲國家眾多,加在一起共掌握了IMF25.5%左右的投票權。如果將歐美日三方投票權相加,則其選票就已近半。

目前,IMF現任總裁拉加德已提交辭呈,將於2019年9月12日正式卸任。在選拔繼任者期間,IMF第一副總裁大衛 ? 利普頓將繼續擔任代理總裁一職。IMF計劃在今年9月6日截止提名,隨後在10月4日之前完成遴選程序。

格奧爾基耶娃是一位傑出的經濟學家,出生於保加利亞的一個小村莊,她畢業於索菲亞國家和世界經濟大學,擁有經濟學博士頭銜。

在母校任教近20年後,她在1993年加入世行,成為一名環境經濟學家並在世行體系內一路晉陞,在2010年成為副行長。2007年1月1日,保加利亞加入歐盟,從此保加利亞籍人員也可以進入歐盟機構任職。2010年開始,格奧爾基耶娃成為歐盟委員會負責預算方面的副主席。

2017年,格奧爾基耶娃再次回到老東家世行擔任首席執行官角色,並在今年世行前行長金墉宣布辭職期間,暫時代理行長職權。如格奧爾基耶娃能夠順利成為IMF總裁,她將是第一位掌管IMF的東歐人士。

萬一IMF投票沒過,歐盟也有後手

不過,如果萬一出現就取消總裁年齡限制投票不通過的情況怎麼辦?歐盟官員們指出,如果這一限制無法取消,那麼歐盟方面可能會重新推舉荷蘭前財政大臣戴塞爾布盧姆成為歐盟方面的IMF總裁人選。

8月2日,在無法達成共識的情況下,歐盟28國決定用投票方式打破僵局推選IMF候選人,在其短名單上最有競爭力的即為格奧爾基耶娃和戴塞爾布盧姆。隨後,經過14小時馬拉松式兩輪投票,格奧爾基耶娃在決勝局中擊敗戴塞爾布盧姆。

如果說格奧爾基耶娃能在歐盟層面的「選拔賽」中勝出,要多虧法國總統馬克龍的力挺的話,戴塞爾布盧姆的敗選則同他在歐債危機中的應對方式過於鷹派有關。

一位歐盟前法籍外交官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他認為單純以能力來看,這兩位候選人不相伯仲,且戴塞爾布盧姆作為財長,曾經在歐債危機中得到了鍛煉,其實操能力更強,但由於過於堅持緊縮原則,惹到了不少南歐國家。

譬如,在得知戴塞爾布盧姆在IMF候選人短名單上之後,曾在2015年希臘主權危機期間同戴塞爾布盧姆大吵一架的希臘前財長、雅典大學經濟學教授瓦魯法基斯馬上發推特指出,歐盟這樣的選擇代表歐盟建制派對於自己的技術能力毫無悔改之意,只喜歡「沒頭緒但盲目執行」的人。

除了戴塞爾布盧姆之外,歐盟方面也還有可能出現新的候選人。此前剛剛組建的英國約翰遜政府表示,由於沒有足夠的時間提出候選人,英國放棄全部歐盟投票過程,不過有可能仍要在未來推舉出一位候選人。

目前的消息顯示,英方仍在考慮推薦英國前財政大臣奧斯本成為IMF新總裁,且英國新首相約翰遜將在本周末在法國召開的七國集團(G7)峰會上,尋求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內的領導人的支持。

奧斯本此前在英國媒體上「自薦」自己出任這份工作,並對此表達了強烈的興趣。英國財政大臣賈維德在近日接受採訪時表示,支持奧斯本出任IMF總裁。

前述歐盟前法籍外交官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他對此並不看好,IMF從未有英國人擔任總裁的先例,且英國如果在10月31日脫歐,那麼這一候選人技術上怎麼界定算是歐盟的候選人?而如果英國以單獨身份推舉候選人,考慮到要同歐盟候選人同場競爭的情形,他也不看好投票結果。

第一財經記者查閱IMF數據顯示,歐洲國家掌握了IMF25.5%左右的投票權,其中英國手中的投票權在4.5%左右。

自1947年成立以來,IMF共有11位總裁,他們無一例外都是歐洲人,其中有五位來自法國,但沒有一位英國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貴州茅台獲北向資金連續凈買入,市場超跌後將有明顯反彈動力?
只有接管沒有破產?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路線圖來了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