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禪露 等待一朵花開

禪露 等待一朵花開

殊/勝/歡/喜/

好友喜歡讀古文,昨晚發來一段文字:「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我看後,心生慨嘆。現代社會,人人都在「慮」,人人都在想「得」,而「得」前面的「靜」和「安」,好像已經成為稀缺品了。

心不靜,焦慮如影隨形。在焦慮的心理下,都會亂了方寸、節奏和步伐,變得焦躁不安、心慌意亂,著急和不耐煩彷彿成了常見病,日子過得兵荒馬亂。

好友以前是個急性子的人,吃飯總是催菜,逛街總是急急忙忙,爬山總要最快爬到山頂,去一個地方總想用最短的時間到達目的地。最讓我無語的是,生孩子剖腹產,時間都要提前幾天選在8月底,因為「9月之後出生的孩子,晚上一年學」。後來,她的狀態越來越不好,焦慮失眠。一位學過心理學的朋友,推薦她認真讀一些古文,才能「心收靜里尋真樂,眼放長空得大觀」。

好友原本聰慧,開始試著放慢節奏、放空心緒,慢慢地讀書、養花。以前養花,總嫌它長得太慢。現在,她會坐下來,泡一杯茶,安靜地等待一朵花開。特別是在冬天的下午,坐在陽光遍灑的陽台上,捧一本《詩經》,等一盆水仙慢慢地、慢慢地開放,能收穫內心的充實與幸福。

自靜而始,終方能得。

我之前的情形跟好友也很相似。兒子上學之後,我就變得越來越煩躁。早上催他:「快點,起床了」「快點,刷牙了!」……晚上則是「快點吃飯」「快點寫作業」……「快點」,成了我家出現頻率最高的辭彙。

老公怪我浮躁,說一棵樹要慢慢長,一朵花不會立刻開,你總催他快點、快點,這是拔苗助長。我也覺得自己不對,但在這個焦慮的年代,很難靜下心來,等一個孩子慢慢長大,等一朵花慢慢地開。總有各種事兒催著,讓人不由得一直往前趕,忘了欣賞一路上的風景,忘了陪伴一段溫暖的旅程。

我的精神越來越緊繃,孩子和我越來越疏遠。像那位好友一樣,我知道自己需要改變,但又不知如何改變。不久前看到一篇文章,有人去拜訪著名的武俠小說作家金庸,那時老先生已經寫出了《射鵰英雄傳》等幾部成名作品,名氣很大,更不缺錢。但他們走的時候,看到金庸先生坐在書桌前,一盞檯燈,一支筆,一摞稿紙,開始寫《天龍八部》。

燈下那個寂寞的影子,震動了我的心。金庸先生能夠耐得住性子創作,這種願意等待和堅持的精神,讓我感動不已。我覺得,我應該慢下來,在人生的燈光下,等內心一朵花慢慢地開。

因為,花開不獨為結果,甚至也不為盛開時絢麗的色彩。花開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安靜的美。這種內心的安詳和充實,是一種難得的美好感受,人生不可或缺。唯有靜和慢的原野上,才能滋養充實而輕盈的靈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少林寺禪露雜誌 的精彩文章:

佛教的三世因果說
禪露 茶與禪

TAG:少林寺禪露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