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復旦公衛重大研究刊《新英格蘭》:652城市樣本證實空氣污染與健康影響呈無閾值上升

復旦公衛重大研究刊《新英格蘭》:652城市樣本證實空氣污染與健康影響呈無閾值上升

空氣中的顆粒污染,與人群健康關係到底幾何?長久以來,大眾知曉空氣污染影響健康,概念與相關數據卻呈現模糊狀態。今天,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傳出喜訊,該院闞海東教授領銜團隊,通過全球範圍多國、多城市研究合作,確證「顆粒物空氣污染的顯著健康危害」,研究成果今日在線發表於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復旦大學博士研究生劉聰、副教授陳仁傑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闞海東教授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

霧霾近年來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越來越多的研究報道了顆粒物空氣污染的健康危害,然而由於地區差異、方法學的不統一性、報道偏倚等等,導致研究間結果可比性較差。

針對上述情況,研究團隊組織了多國多城市研究平台(MCC),來自24個國家和地區的頂尖空氣污染研究專家傾力合作,進行了一項全球範圍內652城市的顆粒物空氣污染與居民死亡關係的時間序列研究和Meta分析。結果顯示,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短期暴露可顯著增加居民的死亡風險。短期內細顆粒物濃度和粗顆粒物濃度的增加,與總死亡率、心血管死亡和呼吸道疾病死亡之間存在統計學的顯著相關性。在低於主要國際組織和國家的空氣質量標準限值之下,暴露反應曲線呈近乎線性增加,且不存在明顯的閾值,提示應進一步收緊空氣污染治理的相關標準和政策。

闞海東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早前,復旦大學積极參与國際領域的環境與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主題聚焦在氣候變化。團隊參與研究過程中,將關注度進一步聚焦在空氣污染領域。這也是由中國科研單位主導的相關領域首個多中心研究。「研究最大的難點在於數據的收集及協調,如何獲取高質量的環境數據,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彼此之間怎樣達成共識。」專家表示。

耗時近五年的研究,首次在全球範圍內系統評估了顆粒物空氣污染對居民死亡的影響,並探索了這種影響的地區、城市和人群分布特徵,擬合了具有全球代表性的顆粒物急性暴露反應關係曲線。闞海東表示,「通俗地說,就是我們首次畫出了基於全球尺度的『空氣顆粒污染與健康』曲線,這將為世界衛生組織修訂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和風險評估提供重要的流行病學證據,同時為主要國家和組織未來採取公共衛生措施、降低空氣污染的疾病負擔提供了科學依據。」

專家進一步解釋:研究得出的最主要結論就是「空氣污染找不到安全值」。通過全球最大樣本的研究發現,空氣顆粒污染與人體健康呈現「無閾值直線上升」,也即,不存在「低於哪個指標即對人體沒有危害」一說。這意味著,政府在推進空氣治理過程中應該考慮持續、長久,而非達到一個目標就此作罷。

此外,研究同時揭示,不同國家不同城市的空氣污染與健康影響各有不同。例如,中國城市與美國、非洲城市的空氣與健康關聯不盡相同。這背後存在怎樣的化學、物理元素,將成為團隊下一步深入研究探索的關鍵內容。

專家述評

清華大學醫學院公共健康研究中心 底騫教授

(2017年以第一作者在《新英格蘭》發表論著《美國空氣污染和老年醫療保險人群死亡率的關係》)

作為全球視角下的中國學者,闞海東團隊的研究特別之處在於,它是由中國學者主導、多國研究人員合作、具有全球視野的研究。治理空氣污染是具有本地特色的環境問題,也需要因地制宜。團隊研究發現細顆粒物造成死亡率的升高具有較為明顯的區域差異。背後原因可能是人群易感性不同,空氣污染的成分差異,以及空氣污染的濃度不同(死亡率和空氣污染兩者關聯不是完全線性的,所以不同濃度下單位濃度空氣污染的升高導致的死亡率增加會有差異)等。在估計本國本地區空氣污染造成的疾病負擔或做相關的經濟政策分析時候,團隊提供了科學數據,並指導治理空氣污染需要充分考慮到地區的差異性,不能簡單照搬其他地區結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用禿頭開瓶蓋!韓國瑜也玩「瓶蓋挑戰」,網友:現在都愛選「網紅」了嗎?
人工智慧將迎來應用爆發期,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