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從綠茶、紅茶、白茶到黑茶,說說六大茶類儲存細節的變與不變

從綠茶、紅茶、白茶到黑茶,說說六大茶類儲存細節的變與不變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茶的由來,追溯歷史,幾乎衍伸至殷商時期。

那時的殷商被武王滅了後,將巴蜀地區的茶葉列為貢品。

而翻閱文學記載,「誰謂荼苦,其甘如薺」,這時最早出現在《詩經》中的茶葉。

時光更迭,茶的用處也在發生變化。

最早的茶葉,用來解毒。

神農氏發現解毒的作用後,帶領弟子們廣種茶樹,後至三國時期,茶開始用來入葯,再往後,茶葉美容、養生的功效被逐步挖掘。

茶也從一種藥品,一步步成為日常的飲品。

於是得見,唐代煮茶,宋代點茶、明代泡茶,茶葉代代相傳;形式上,有散茶、團茶,磚茶,餅茶的轉變。

明代茶磚的誕生,是出於運輸儲存的需要。

彼時,茶葉經過採摘、烘焙、運輸等工序,到顧客手裡的時候,往往已經失去鮮香之味,人們想了很多辦法延續茶香,像是花茶、奶茶等。

而茶磚,用壓緊的茶餅減少了與空氣的接觸,便能經得起長時間的輸送,古人的智慧,往往來源實踐,卻非常巧妙。

可見,儲存茶葉一事,困擾著古今多少愛茶人。

六大茶類的儲存,有異曲同工之妙,也有大相徑庭之處,值得一一解析。

《2》

不變之處,避開水汽

實踐才能出真知。

走遍幾大茶山,目睹過茶農們存茶的手段,不得不感慨,避開水汽和異味,確實是六大茶類儲存的共性。

茶農們的倉庫——乾燥、密封,甚至連窗戶也沒有。

倉庫通常選址在二樓或三樓,用心的茶農,四周都會鋪上木板,就連地板,也要用木板保證倉庫的乾燥、防潮。

倉庫的門,平日里很少打開,尤其是霧大、回南天的時候,更是房門緊閉。

出於對濕度的嚴格要求,有些茶農還會為倉庫配置抽濕機。

倉庫的防衛如此嚴格,茶葉的包裝自然也不能懈怠。

武夷山上的岩茶,茶農們一律用厚塑料袋裝起來,再用粗繩綁緊袋口,裝入紙箱。

如果長期存放,紙箱的隙縫更是必須用透明膠帶封牢,不留一絲空隙。

茶農們對水汽,如此嚴防死守。

普洱茶農,同樣如此。一樣的紙箱,一樣的塑料袋,都是為了防止茶葉受潮、變質發霉。

岩茶普洱之外,其它茶類,對於水汽的防範同樣嚴格。

尤其是白茶,早在加工製作時,茶葉的含水量便被嚴格控制在8.5%以下,裝入紙箱保存的時候,比上述的茶類包裝還增加了一道保險——最內層的鋁袋。

繁瑣的三層包裝,將水汽徹底隔絕於包裝之外。

畢竟,水汽之於烘乾完美的白茶,除了增加變質霉變的風險,沒有任何好處。

當然,在自己家中存茶,用不著大費周章地改造存茶室,只需要保證室內的溫濕度正常,減少開箱的次數,便足以避開水汽的叨擾了。

《3》

不變之處,避開強光照射、高溫

陽光,除了在茶樹茁壯成長,茶葉萎凋時發揮著作用,儲存時,對茶葉同樣有著難以忽視的影響。

只是存茶時,茶葉遇見的陽光,早已不再和藹可親,反倒成了電影反派的角色——

光照,會摧毀儲存的茶葉品質!

陽光熾熱的溫度,會讓茶葉中的葉綠素逐漸分解,殘餘在葉片內部的,是轉化而出的茶褐素茶紅素,以及原本茶葉便擁有類胡蘿蔔素。

這些物質像染料,將白茶的葉片浸上微紅黯淡的色澤。

顏色嫩綠的茶類,如綠茶、黃茶、白茶,儲存時受到陽光的影響,表現最為明顯。

它們的茶葉顏色逐漸深邃,嫩綠深綠的色彩,一步步轉變成古銅墨綠,或是深綠黃褐的模樣。

而黑茶、紅茶的顏色,在陽光的照耀下看似沒有波瀾,但它們同樣深受陽光的影響。

千萬不要小看陽光的作用!茶葉變或不變的外觀下,隱藏著茶葉內質分解的真相。

茶葉的儲存,一旦接觸到陽光過猛,紫外線過強,會讓茶葉內部溫度升高,高溫和強光的雙重作用,是茶葉的催命符。

此時,葉綠素受熱開始脫鎂,茶氨酸首當其衝,逐步隨著強光流失,多酚類物質開始加劇氧化,內質進一步損失。

另一方面,奠定茶香基礎的芳香醇類物質,受到高溫的催發,逐步潰散。

受此重創的茶葉,無論是哪一類茶,沖泡而出的茶湯,都是茶香單薄,茶湯寡淡,失去了原有的過人品質。

尤其是白茶,它雖然經得起長期存放,陽光卻是干擾它陳化的攔路虎,稍有不慎,好茶便就此夭折。

白茶的後期陳化,是內物質發生酶促反應的過程。

儲存的過程中,如果遇見強光高溫,茶葉內部的水分,會以露珠的形式出現在葉片上,受水分的沾染,葉片極其容易發霉。

而溫度越高,茶葉的氧化活動越劇烈,轉化的速度越快,茶葉陳化速度失調,就像揠苗助長的稻穀,白白消耗了內質。

《4》

特殊之處,綠茶、黃茶需保鮮,存不了太久!

春季是一年中茶葉的黃金時期,這個時候的茶,清香滿口,餘韻悠長,尤其春日的綠茶,更是時節佳品。

綠茶早在明代,蒸青、炒青、烘青、曬青茶都已存在,然而從古至今,基本沒有人將綠茶存成老茶。

綠茶,必須趁著新鮮勁喝。

綠茶獨有的鮮爽、清香,這兩種特質,來源於茶葉中的多酚類物質、茶氨酸。

綠茶依靠殺青這一步驟,將茶葉中的酶物質破壞殆盡,避免氧氣與內物質進行酶促作用,暫時抑制多酚類物質的氧化,形成了綠茶的鮮爽氣息。

然而,綠茶苦苦保留的鮮爽勁,最是脆弱。

大環境不是真空,再怎樣保存,茶葉必然會接觸到氧氣。

當綠茶存放的時間過長,雖不會發生酶促作用,但茶葉內的多酚類物質卻會氧化,鮮爽風情大打折扣。

即使是抽成真空小包裝的綠茶,最好也要在一年內喝掉,否則茶葉的滋味,不復以往。

如果買的綠茶較多,一時之間喝不完,那麼,在這個儲存的過程,可以將嚴實密封的綠茶放入無異味的冰箱,進行保鮮儲存。

黃茶,名氣較小,但儲存的要點同樣是保鮮。

蓋因黃茶與綠茶的工藝十分相似,唯獨多了一道關鍵工序——悶黃。

這道工序,促使茶葉在濕熱作用下進行非酶性的自動氧化,通過悶熱催化作用、堆放作用,破壞茶葉的葉綠素,形成了黃茶色澤「黃」的特徵。

工藝相近,意味著在儲存的時間上,黃茶和綠茶一般短暫。

因此,黃茶的儲存要點,與綠茶十分相近,同樣需要保鮮、低溫,儲存時間最好不要超過一年,避免影響風味。

《5》

特殊之處,黑茶、白茶的後期陳化有特殊指標

宋代,天寒地凍,江南地區的貢茶慘遭滑鐵盧,茶農無法完成貢額,於是貢茶的中心開始往建州轉移,南宋時期,還出現了重建茶、輕蜀茶的局面。

建州,對應如今的地圖,即在福建北部。

當時福建地區誕生的白茶,是宋徽宗最喜愛的茶。

白茶發展至今,走出了自己的獨有道路,「一年茶,三年葯,七年寶」的民間說法,點明了白茶的一種特性——經得起長期儲存。

碰巧,同樣經得起長期儲存的茶——黑茶,它的前身是南宋時「輕視」的蜀茶。

彼時的蜀茶,主要用於邊疆地區的茶馬交易,原料的選擇上,基本都是比較粗老的春尾茶、夏秋茶等。

而這些粗茶,因長途運輸過程中的濕熱作用,出現自然發酵,茶葉色澤逐漸泛黑,四川烏茶由此而生,它的誕生,意味著黑茶的渥堆發酵技術開始萌芽,並漸漸為世人接受,黑茶得以重新步入茶葉的世界。

黑茶白茶,兩種能夠慢慢老去的茶葉,在儲存上的需求,卻截然不同。

白茶的長期陳化,避諱許多事物:光照、高溫、雜味、水汽等等,於是長期儲存的白茶,不僅要求三層包裝,還必須保證存茶室的乾燥、通風、避光而無異味。

金貴如豌豆公主,便是白茶的儲存需求。

黑茶的陳化,則稍稍放縱。

黑茶本身能夠長期存放,離不開工藝的幫助,工藝中的關鍵,則是渥堆。

渥堆的過程中,濕熱作用幫助形成黑茶的品質,同時,高濕和溫度,為微生物營造了一個極好的氛圍。

微生物的活動分泌胞外酶,進行酶促作用,故而黑茶的陳化,受微生物的調控。

因此,黑茶的陳化儲存,雖然同樣不能接受長時間的光照、過高的溫度,但它也離不開溫度和濕度的把控,保證微生物的存活。

這種溫濕度的細緻差別,會導致黑茶發生截然不同的改變,根據自身對黑茶的需求,存茶的人需要掌握好溫濕度的平衡點,引導黑茶的陳化轉變。

黑茶白茶,同樣是長期陳化,一個全然不理世事,一個則必須根據濕度溫度轉變風味。

長期儲存茶葉,牢記因茶適宜。

《6》

宿醉、夢醒,清茶入喉,提筆寫詩,是古時文人墨客不可或缺的生活片段。

鬧市、乾渴,大碗茶湯,一飲而盡,同樣是古時尋常人家喝茶的生活場景。

如今喝茶,自在隨心,任君挑選。

眼前的茶葉世界,早已百花齊放。

想要買到任意一種茶,都是極為簡單快捷的事情,方便每一位茶友一一嘗試,找到心中摯愛的某一類茶。

了解六大茶類存茶的需求,對茶性瞭然於心,買茶時才沒有後顧之憂。

香芽嫩茶清心骨,醉中襟量與無闊。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陳茶事 的精彩文章:

大紅袍直接用自來水沖泡?用這樣的水泡茶,你再好的茶都會浪費
散茶要悶,餅茶也要悶,莫讓悶泡成為劣質白茶的通行證!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