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孟森:得國最正,唯漢與明!這個觀點你能同意嗎?

孟森:得國最正,唯漢與明!這個觀點你能同意嗎?

孟森先生是近代清史研究的大家,人稱「孟心史先生」,他是近代清史研究的奠基者,在史學界享有崇高的聲望。孟森先生曾在自己的著作《明史講義》中寫過一句話叫:自三代(夏、商、周)以後,得國最正者,唯漢與明。他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因為漢朝和明朝有以下幾個共同的特點。

第一,開國皇帝都出身布衣,而不是權貴。這一點非常重要,在古人看來,以下犯上是不忠,尤其是你飽食君祿,反過頭來卻想著要幹掉自己的君主,這樣的人自然很多了,比如唐朝的李淵,宋朝的趙匡胤,他們身居高位,卻選擇了「謀逆」。朱元璋和劉邦都出身布衣,他們沒有這種道德上的煩惱和缺陷。

第二,他們所推翻的王朝都是非常不公的王朝,推翻他們相當於為民除暴。秦朝我們就不必多說了,秦法過於嚴苛,秦朝的統治者過於驕奢,天下苦秦久矣,推翻秦朝是符合天道法理的。而元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在其執政期間,採取了錯誤的民族政策,將漢人和南人視為下等人物,推翻他們,也是有法理依據的。

第三,劉邦和朱元璋都沒有想著自己要當皇帝(或者沒有預料到),是時勢把他們推到那個位置去的。一開始的劉邦根本沒有想到自己能戰勝項羽,朱元璋打陳友諒的時候,也根本沒有想到自己能百分之百獲得勝利。用孟森先生的話來說,這兩位開國皇帝一開始並沒有「預窺神器之意」。

對於這個觀點,大家倒也不必完全同意,畢竟它只是一種看待歷史的角度,我認為,東漢得朝就挺正的,光武帝劉秀高居漢室後裔的大旗,結束了中國各種勢力割據的局面,避免了中國繼續陷於戰亂。

以唐朝的輝煌來看,他們就算得國不正,也是可以原諒的,況且當時天下分崩離析,隋朝也不是單純因唐而亡。只要幹得好,得國就是正,幹得不好了,就會有人去取代它,這是歷史的必然。在幾千年前,孟子就說過這個道理了,武王伐紂,討伐的是「一夫」,而不是他的國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麻辣歷史 的精彩文章:

養心殿作為皇帝的寢宮,為何近代常年陰冷潮濕?一次維修揭開真相
馬克思一語道破:印度是一個沒有歷史的國家!他為何這麼說?

TAG:麻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