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本投降後想要贖走一把指揮刀,我方看到刀上9個字後,斷然拒絕

日本投降後想要贖走一把指揮刀,我方看到刀上9個字後,斷然拒絕

聲明: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二戰史話》一書,作者保證史料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民國三十四年八月,日本昭和天皇深知二戰發展到此時,再繼續打下去,日本將會永世不得翻身,於是,昭和天皇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至此,二戰結束。隨後,日本軍隊開始向盟國投降。日本在華侵略年頭最久,並且投入兵力也最多,因此,中國算是盟國中,接受倭國降兵最多的國家,在接受過程中,按照國際法規定,收繳了他們大量的武器。而日本在投降後想要贖走被繳獲的指揮刀,結果被我方拒絕。

之所以中方斷然拒絕日方想要贖走指揮刀的緣故,是因為指揮刀上有著9個字。起初日方向中方提出要贖買投降過程中被繳獲的指揮刀,並沒有引起中方警惕。當時中方政府以為日方念念不忘指揮刀只是因為日本特有的文化和傳統關係——因為在日本的傳統中,指揮刀大多是家族傳承的一種象徵和榮耀。

但隨後發生的事情,開始讓中方高度警惕,並意識到了這背後大有文章——因為日方甚至表示願意出巨資,從中國購買被繳獲的指揮刀。要知道,戰後的日本百廢待興,處於瘡痍滿目、一片焦土的狀態,日方不急於戰後重建以及民生恢復,反而執念於一批指揮刀。這怎麼說都會讓人起疑。事實上,日方也確實因為做賊心虛的緣故,引起了中方警惕。於是中方命人仔細檢查一下收繳來的日方指揮刀。

結果,在指揮刀中,赫然發現了日方急於要回指揮刀的目的——指揮刀上的那9個字:南京一役殺107人。這9個字象徵著中國人民苦難的同時,也凝聚了侵華日軍的罪證。在當時,近代國際法生效已經很久了。根據當時的國際法,戰敗國的戰犯所要面臨的處理,以及戰敗國所要負擔的一系列法律責任,都需要經過國際法庭的審判才能做出裁決。當時的日本距離明治維新已經有了半個世紀之久,對於國際法的規定,日本當局相當明了。因此,日本當局為了逃避責任選擇毀屍滅跡。

其實,早在日本投降之前,日本就在偽滿境內,銷毀了大量殖民中國的痕迹。指揮刀這類罪證,是因為日方當時沒有來得及銷毀,而使其落在了中方手中。不過,投降後的日方賊心不死,幻想逃避法律責任,於是上演了一出贖買指揮刀的鬧劇,不料卻弄巧成拙、欲蓋彌彰,導致指揮刀的秘密被中方發現,並且,南京大屠殺的證據,因為指揮刀上的這九個字,而更加完善、更加有說服力了。

大量的證據,促使負責此事的軍事法庭就日本戰犯犯下的罪行做出了判決:主犯代表東條英機等多名日方戰爭罪負責人死刑,並且在證據面前,部分日本戰犯也無法抵賴自己在中國犯下了滔天大罪。無奈的是,由於之後國際社會出現了較大的變化,最終,持續數十年的東西方冷戰,讓日本有了喘息的機會,二戰期間的戰犯餘孽,趁機掌握了一定的話語權,進而開始否認二戰罪行。然而,鐵證如山,怎麼抵賴都無濟於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海雜談 的精彩文章:

她本是甜白純,金庸只用了一招,就把人家逼成了綠茶婊
薛岳交不起房租,被告上法庭,他是如何為自己辯護的

TAG:史海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