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博物館有幾件文物,看了以為是在糊弄人,博物館:其實都是真寶貝

博物館有幾件文物,看了以為是在糊弄人,博物館:其實都是真寶貝

博物館作為古代文化重要的收集、陳列場所,也肩負著教育、傳播古代文化的重任,在人們眼中一向都是一個充滿著文化氣息的場所。

尤其是其中展出的一些文物,除了向現代人傳達出古代的一些習俗特徵,更是憑藉優美、華貴的色澤以及造型,收穫了不少驚呼聲。比如說這件粉色的芙蓉石蟠璃耳蓋爐,展出在南京博物院中,因色澤明亮,曾在微博上狠狠地掀起了一股探尋文物的熱潮。

在人們一般印象中,文物都應當如同這件香爐一般,或是自身形態優美,或是蘊含著很深刻的歷史意義。但是博物館中有這麼幾樣文物,卻讓不少人覺得這是在「惡搞」,甚至懷疑這根本不是古代文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讓我們繼續往下看。

看到這個玻璃小碗,是不是以為哪個小孩子玩的玩具,或者工藝市場批發的小工藝品?但實際上這是從北魏古墓中出土的文物,而且是鈉鈣玻璃。那些想著穿越回去靠製造玻璃賣錢的朋友們可以省省了,中國古代早就有玻璃了好嗎。

如果說北魏藍玻璃小碗還依稀能看出幾分文物的樣子,那杭州博物館這個戰國水晶杯則是完完全全打破了人們的認知。這真的不是哪個工作人員將自己喝水的杯子放進去了嗎?這在1990年出土於杭州市半山鎮的戰國晚期窖藏的水晶杯,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而古人究竟是如何將水晶打磨的如此晶瑩剔透,至今都沒有一個結論。

而看到上海博物館這個銀香盒,估計不少人眼珠子都要驚掉了,怎麼隨便拿了兩個啤酒瓶蓋放博物館展覽啊?不過雖然讓人很難以置信,但是這真是古代女子用來隨身攜帶香粉的小盒子,至於為什麼其他小香盒都長得古色古香,就這個充滿了啤酒烤串的氣息,那小編也不知道啊。

接下來這個,真不是痒痒撓,不要認為這是世界上最珍貴的痒痒撓,這玩意叫做銅耙,現典藏於陝西省博物館內,是我國古代用於農耕的一種器具。耙,是用來翻地的,耙的出現,是我國農業進入精耕細作的農耕階段的有力證明。

接下來這個手機殼,不對,是石鏟,現藏於鄭州博物館內,是我國原始農具之一,也是新石器時代中磨製石器中的代表。只不過看上去真的太像手機殼了,看到這張圖是不是很多讀者朋友已經在翻過自己的手機進行對比了?

不過雖然這些文物被有些認為是在惡搞,但都是實實在在的寶貝,每一樣文物背後都各自印刻著不同歷史時代的軌跡,帶領我們領略千年之前的風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漫談南明 的精彩文章:

此國原為我國一部分,脫離後多番挑釁,中國:收回來當個省處理
為何俗語說「過了夏至節,夫妻各自歇」,老祖宗的經驗受教一生

TAG:漫談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