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日本為何要將手榴彈設計成敲擊後才能引爆?這裡告訴你原因

日本為何要將手榴彈設計成敲擊後才能引爆?這裡告訴你原因

有人問,日本為何要將手榴彈設計成敲擊後才能引爆?

首先,日本在甲午戰爭時就擁有擲彈兵這一編製,當時日軍擲彈兵裝備的手榴彈還是非常老舊的點火式,使用起來可以說是非常不便。為此,在甲午戰爭後日本再次選擇了向歐洲取經來加快自己手榴彈的研製工作,最終,在歐洲剛剛興起卵型手榴彈就成了日本手榴彈的模板。

在當時,歐洲的卵型手榴彈的啟動方式非常簡單,只要將插銷拔掉6秒後必然會發生爆炸。這種設計看似在投擲時十分可靠。但是在不知情的時候,插銷自行脫落所造成的士兵傷亡現象也是十分嚴重的,為此日本才在插銷的設計上有加上了按壓式引信來保證使用的安全。在正常情況時,一名日本士兵在使用手榴彈時需要先將插銷拔掉,然後將圓柱型截面砸向鋼盔和鞋跟來使圓柱體下壓並觸發引信,可以說安全性極高。

然而,這也帶來了使用上的繁瑣和引信點燃的緩慢。在太平洋戰爭時,初期戰爭就被打的丟盔棄甲跑進叢林里的士兵就面臨著這種按壓式手榴彈使用的難點。很多日本士兵在從前線撤下來時別說是頭盔,連鞋子都已經被水泡爛,這往往導致了日本士兵沒有堅硬的地方用來觸發手榴彈,所以在太平洋戰爭後期日本都優化了手榴彈的靈敏性使其更容易觸發拋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品閱讀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選女航天員最好是選已婚的?這裡告訴你原因

TAG:軍品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