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資本賦能「大健康」,醫藥產業投資峰會於珠海橫琴隆重召開

資本賦能「大健康」,醫藥產業投資峰會於珠海橫琴隆重召開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橫琴醫藥產業尤其是中醫藥產業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在粵港澳大灣區高速發展的浪潮推動下,橫琴通過整合一流的高校資源、臨床資源與中藥企業資源,不斷推動中醫藥產學研一體化和中醫藥產業化。在各項利好政策的加持下,橫琴醫藥產業資金、人才等各類資源不斷聚集,橫琴新區如何結合自身優勢,以資本賦能「大健康」,聯動內地和港澳搶抓機遇,迎來醫藥產業更好的發展?

8月21日,第二屆十字門金融周醫藥產業投資峰會在珠海國際會展中心隆重召開。來自海內外的優秀醫藥企業、資深投資團隊、高端人才齊聚於此,共同探討大灣區醫藥產業最新動態及發展趨勢,解讀在大灣區政策「東風」助力下,橫琴醫藥產業如何緊抓歷史機遇,把握未來趨勢。

在開幕致辭中,橫琴新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康洪表示:

過去十年橫琴金融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也為橫琴的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推動金融助力醫藥產業發展,橫琴一直在探索。橫琴新區政府投資基金自2017年開始運作至今,已成立5隻子基金,重點投向醫療健康、高新技術領域。自2015年起,橫琴每年組織舉辦橫琴國際醫療健康產業高峰論壇暨投融資大會,並不定期持續舉辦各類路演、培訓、投融資對接等活動,助力大灣區醫健投融資項目對接。出台了專門扶持醫療健康產業的政策,在2017年底印發了《橫琴新區支持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發展的若干措施》。

截至8月20日,橫琴註冊的涉及到醫藥健康的企業已達4253家,涵蓋新葯研發、生物醫藥、醫療服務、藥品貿易、大健康等領域。其中既有廣葯集團、修正葯業、仁和葯業、湯臣倍健等知名醫藥企業,同時也有粵港澳醫藥產業協同創新聯盟、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中醫藥科技與政策研究中心等創新載體,還有愛姆斯坦生物科技、中珠、正泰、盈科瑞、歧微生物等一大批新興醫藥研發機構。

橫琴醫療健康產業總體呈現出增長速度快,知名大型醫藥企業眾多、新興醫藥類研發機構密集、產業國際化程度高,港澳力量參與積極,實體產業與金融資源緊密對接的突出特點。橫琴加快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建設的同時全力構建促進了醫療健康產業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產業環境。

四大主旨演講

為何醫藥產業倍受投資界青睞?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執行會長宋瑞霖在其主旨演講中帶來他的看法。宋瑞霖指出,「在創新驅動引領下,醫藥產業正在實現跨越式發展,中國的醫藥行業即將迎來新的變局。中國醫藥要以發展突破性的藥物研發新技術3-5項、研發5-10個原創新葯和國際上市為目標,力爭2035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

宋瑞霖表示,醫藥創新所折射的是一個國家的創新能力及系統性的工業能力。中國醫藥企業越來越重視研發,本土製葯正在崛起。對於橫琴未來醫藥產業的發展,宋瑞霖提出了四方面的建議:第一,橫琴要利用澳門與葡語系國家合作平台助力中國藥品「走出去」。同時探索合作建立中國與歐盟之間的藥品認證平台,讓葡萄牙成為中國葯企通向歐洲的轉折點;第二,橫琴可探索建立中國藥品與歐洲藥品相互申報與服務貿易的平台,成為中歐藥品交易的通道,實現轉口貿易和離岸貿易第三,探索建立國際藥品知識產權評估和交易中心;第四,橫琴要在制定行業標準方面發揮出最大價值,探索建立天然藥物的標準和評價中心,推進中醫藥產業前進發展。

天風證券醫藥首席分析師鄭薇在演講中帶來了她對未來醫藥行業的預判,「仿製葯躺贏的時候其實已經過去了,未來就是由「仿」入「創」。鄭薇表示無論是在渠道還是品牌效應上,與頭部企業正面競爭是不明智的,差異化競爭是未來的方向。伴隨國際局勢的改變,她指出,「醫藥行業已經由原來的渠道為王過渡到產品為王,未來醫藥產品的競爭力肯定著重拼產品質量、拼藥效、拼儀器的穩定性」。

國內醫藥產業蓬勃迸發,珠海橫琴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節點城市,醫藥產業未來發展有著怎樣的規劃?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開發有限公司首席財務官張海鴻為現場嘉賓帶來了關於粵澳醫藥產業發展前瞻解讀

張海鴻表示,作為《粵澳合作框架協議》首個落地項目,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自成立以來,備受矚目。在2018年8月15日召開的首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上,中央提出「支持澳門建設中醫藥科技產業發展平台」,為澳門的中醫藥產業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2018年的10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橫琴考察的第一站就來到了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對產業園的工作給予了肯定,並做出一些重要指示。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其中有多處提到我們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為園區未來發展做出指引。

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中長期發展規劃為實現兩大目標,打造三大集群」,張海鴻指出,兩大目標是將產業園建設成為「國際級的中醫藥質量控制基地」和「國際健康產業交流平台」,致力於打造「中醫藥產業與文化一帶一路的國際窗口」。三大集群則是指「研發和推廣集群」「健康產業和文化集群」和「健康技術和產品國際交流、交易平台」。

醫藥產業發展不斷向前邁進,2019年對於醫療服務行業來說,亦是充滿變革與新生的一年,民營機構該如何應對挑戰?來自上海俊維寓醫醫院的院長宋維先生在其演講中明確指出,目前醫療體制中的發展痛點是「沒有醫患互信」。該如何破局?宋維指出,解決這個互信問題,一定要建立「切斷利益鏈的互信機制」,讓民生和非民生的服務利益鏈切斷,讓民生的救死扶傷,國家政府做好兜底,讓資本市場有投資動力。橫琴有區位及政策優勢,在高品質平台載體的加持下,藉助前沿醫療科技及政府的科學規劃實施,一定能做出好品牌。

在隨後的演講環節當中,元明資本管理合伙人李克純站在科學家以及企業家的角度分享了中國醫藥產業的發展現狀。李克純提到,曾有人問過他,覺得醫藥產業鏈上哪個階段最有投資價值?他指出,「從早期到做臨床到做CMO到做最後做上市,都有它的價值。」李克純指出,這兩年是中國創新醫藥的爆發元年,中國市場上存在著大量的機會。

兩大圓桌論壇

新形式下醫療投資的機遇與挑戰

主旨演講環節後,大唐元一董事總經理趙寧遠主持,天風證券醫藥首席分析師鄭薇、大格資本創始人余亦武與弘暉資本合伙人陳兵共同開啟峰會首個圓桌討論環節。

過去一年「資本寒冬」多次被提及,醫療市場融資額也相較去年跌幅近半,在陳兵看來,對於優秀的企業而言,此時的市場環境或許不失為一種「利好」,資本過剩往往帶來市場中無序的競爭,而對於真正優秀的公司而言,環境對於其融資的影響有限,此時龍頭效應更加明顯。

針對科創板醫療板塊的估值與市盈率過高的問題,鄭薇指出,「科創板確實超我們的預期」,也為資本市場注入了一些新的活力。她表示,如果沒有這樣的一個創新土壤的話,很多真正生而創新的公司,可能要一直依賴外部的投資,而現在整體融資形勢相對嚴峻,或將令此類公司的發展受限,「但如今有這樣一個融資平台,是真正能夠鼓勵醫藥創新領域發展的。」

余亦武亦指出,「科創板帶來的調和作用,可以說對整個資本市場的推動是非常大的。」

醫藥產業的風口在哪裡

來自大唐元一董事總經理趙寧遠、步長製藥副總裁蒲曉平、健客副總裁郝建垚、微醫互聯網醫院總經理林瞰與俊維寓醫醫院院長宋維共同參與了第二場圓桌討論。

與會嘉賓均表示,近年來我國老齡化趨勢加重、人民平均壽命逐漸上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醫療衛生支出擁有非常大的擴張空間,醫藥行業也是當之無愧的朝陽產業。

從事醫藥產業已有十年的宋維分享了其過去開辦綜合醫院的經驗,並建議民營醫藥產業參與者要更多關注市場需求,政府醫院不想做的,就是社會辦醫、資本辦醫需要去做的,與其錯位發展,就會做得更好。

中國醫藥行業正處於洗牌的關鍵時期,優勝劣汰勢在必然,經歷了一系列醫改政策後,蒲曉平指出,「今年或者明年是一個決定醫藥行業未來的時間點」,國家行業正在洗牌,一定是優勝劣汰,估計未來存活的醫藥企業在10~20%左右,頭部企業也就10%。但任何變革都孕育著新的機遇,預期是利於大公司,讓頭部企業更強大。

互聯網醫院的出現帶來了新的機遇,但伴隨著與實體醫院之間的衝突與挑戰,如何實現線上與線下的融合發展成為其難點所在。林瞰指出,實體醫院應當去迎接互聯網的變革,借力互聯網,滿足國家分級診療的需求。分級診療的初衷,也是希望能夠讓資源更加匹配。與此同時,互聯網醫院在為患者提供服務的基礎上,也能夠降低整體醫療資源的成本。

圓桌討論的最後,郝建垚指出,「機會一直存在,只不過打破原有的很多利益體系,需要一個過程。」郝建垚提醒行業參與者,對於葯企,需要去關注和擁抱互聯網,因為互聯網的增速遠快於線下;對於醫療企業,醫療場景遷移已經開始,需要多關注新場景。

現場嘉賓以高端視角深度解密金融賦能破局困境,分享當前經濟態勢下醫藥產業發展之道,資本賦能「大健康」,橫琴更有大機遇!

第二屆十字門金融周已然完滿落幕

金融 賦能產業融合發展腳步不停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灣區 的精彩文章:

海內外百家媒體看西江千戶苗寨
澳門特首選舉委員會399名選委產生 目前4人參選特首

TAG:大灣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