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何梅協定》簽訂後,實力最弱的宋哲元為何反而被選中接管平津

《何梅協定》簽訂後,實力最弱的宋哲元為何反而被選中接管平津

1935年5月29日,日寇借口東北抗日義勇軍進入《塘沽協定》所劃定的」非武裝區域」,向中國政府提出抗議,並派軍進入山海關進行武力威脅。北平軍分會代理委員長何應欽與華北駐屯軍司令梅津美治郎經過會談後,被迫簽訂了辱國喪權的《何梅協定》。

接管平津等地防務的三個選擇

按照這一協定,原駐紮平津和河北省的東北軍第51軍、中央軍第2師、第25師及憲兵第3團等部隊都要限期撤離,;藍衣社、勵志社等國民黨機關則被全部排擠出華北地區。日本將在華北地區培植傀儡勢力,製造第二個「偽滿洲國」的狼子野心已經昭然若揭。

蔣介石雖然正忙於追剿長征途中的紅軍,無力北顧,但也不甘心日軍勢力在北方無止境的得到擴張,因此希望能夠找到新的部隊接管京津、河北地區防務,當時周邊地區有3個選擇:西面的晉系軍閥閻錫山、東南面的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復榘、西北面的察哈爾省政府主席宋哲元。

閻錫山實在靠不住

晉系閻錫山是中華民國的老牌軍閥之一,早在辛亥革命時期就在太原被推舉為山西都督,北伐以後有很長一段時期掌管平津等地區,因此,此人有資歷、有實力接管平津等地防務。但作為反蔣的老對手,讓其擴充實力無異於與虎謀皮,另外這傢伙與日寇的關係也一直不清不楚。

更讓人不放心的是閻錫山的牆頭草性格,其在歷次軍閥混戰中首鼠兩端,坑害友軍。如中原大戰期間,閻錫山見敗局已定,突然率部撤回山西,保留了自己晉綏軍的元氣,卻把30萬西北軍盟友留在了包圍圈裡。此人如果駐防平津,稍有風吹草動就可能腳底抹油,根本靠不住。

韓復榘實在管不住

山東省主席韓復榘,曾經是西北軍馮玉祥麾下的一員大將,與劉汝明、孫良誠、孫連仲、石友三一起被稱為中期五虎上將。此時兼任國民革命軍第三路軍總指揮,麾下也有近10萬人馬,而且韓部官兵都是1929年蔣馮戰爭期間被其拉走的西北軍精銳,戰鬥力很強。

山東與平津察之間一馬平川,因此韓復榘部隊接管防務最為便利。但韓復榘從1930年9月入主山東開始,就肆意截留稅收、擴充軍隊,與中央分庭抗禮,甚至通過暗殺等手段不斷打擊蔣介石派往山東的親信。如果進一步擴大其地盤,其野心也將急劇膨脹,最後形成尾大不掉之勢。

相對而言,勢力最弱、有著抗擊日寇光輝戰績的宋哲元及第29軍脫穎而出,成為駐防平津與河北省的最佳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萬卷書破萬里浪 的精彩文章:

秦始皇不愧千古一帝,其勃勃雄心為歷代君王之冠
第一次國共合作為何遭到國民黨眾多老黨員強烈抵制

TAG:讀萬卷書破萬里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