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胡偉祖:那些「我為書狂」的日子,見證著少年的青澀與青春的饑渴

胡偉祖:那些「我為書狂」的日子,見證著少年的青澀與青春的饑渴

一年一度的上海書展又開幕了,作為一個喜歡買書看書的人,觀展是必須的。漫步在上海展覽中心書展主會場,滿目書頁飄香。看到「我愛讀書、我愛生活」的書展主題,思緒會忍不住回放,想起當年為買書、為看書而「瘋狂」的往事。

第一次買書,是在上小學一年級時。剛認識幾個字的要好同學不知怎麼就相約去新華書店買書。當年,閘北區的書店不多,離居住地最近的書店在老北站的寶山路上。那天下午不上課,我們幾個吃好中午飯不久就一起出發,從滬太路走到大統路,穿過中興路,拐進永興路小菜場後,便一直前行,途中穿過長興路、共和新路、育嬰堂路、和田路、會文路、公興路……到鴻興路右轉彎不多遠,到了寶山路近虯江路的新華書店。

那時的書店都是不開架的,要買書須隔著玻璃櫃檯自己找,再讓營業員拿出來後直接付錢。那天,我花了一角六分「巨款」,選了一本「小人書」《劉文學的故事》,高高興興趕在父母下班前回到家裡,一個來回兩三個小時,也不感覺累。

晚上睡覺後,母親在我換洗的褲袋中翻出了一張購書發票,知道我一個八歲的小屁孩竟跑了那麼遠的路去買書,非常擔心和生氣,連夜把我叫醒,狠狠教訓了一通……

第一次看小說書,是在上小學二年級時。那天,偶爾在隔壁鄰居的飯桌上,看到一本嶄新的書,彩色封面和《烈火金剛》四個潦草字吸引了我的注意。好奇心驅使我打開書頁,看了前言中幾句話,感覺寫得非常好,便提出「借給我看看」。鄰居是在上海鐵道學院讀書的大學生,帶著「你看得懂嗎」的懷疑目光,勉強答應了我的請求。把書拿回家,我認真看了起來,雖然不認識的字很多,但連猜帶蒙,還是讀懂了大致情節,「史更新拼刺豬頭小隊長」「肖飛買葯」等章節讓我看得激動不已。

知道書里有這麼好看的故事,從此便一發不可收,開始了「我為書狂」的日子,覓書、借書、看書幾乎成了我課餘生活的全部。當時囊中羞澀,買書又不方便,看書基本靠借。為此,我喜歡與年紀比我大的鄰居交往,誰家裡有書或借得到書,就經常想辦法去「蹭」。借到書後,急吼吼沖回家,不管不顧,白天連著晚上看。有的書借到後,「上家」限時限刻要求歸還,為抓緊時間看完,吃飯、如廁時都手不離書,為此也未少挨父母責怪。

「文革」開始後,學校不上課,看書時間多了,但要借到好書卻很難了——這時,很多小說書成了「大毒草」被批判,新華書店裡則少有喜歡看的書賣,學校的圖書室都關門了。民間私底下互借傳閱書籍要「偷偷摸摸」,像搞「地下活動」似的,借到的書,很多還沒封面、封底或版權頁,常常不知書名和作者是誰。不過,這對喜歡看書的人來說並不重要,只要能借到書,無論古今中外,不管什麼書,我都會讀得津津有味。

說來也怪,整個學生時代是「書荒」最嚴重的年代,卻也是我看書最多的時段。其間看過多少書,沒有統計過。上世紀八十年代,當青工補課時重讀經典,發現很多「著名」的書小時候都看過,《三國演義》《西遊記》等,我看的還是繁體字豎排本。當然,看得最多的還是新中國成立後出版的那些「紅色經典」,對我三觀形成影響最大的也是這些書籍。印象特別深的是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寫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的故事和那句「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的名言,激勵我努力奮發了好多年。

在「缺書少文」的年代,我還干過「抄書」的傻事。借到好的書,看到好的「段子」,如果時間允許,會大段大段將文字抄錄下來,英雄日記、名人名言、唐詩宋詞以及美文佳句很多都抄寫過。有一年暑假,一位老師借了本《成語字典》給我看,我冒著酷暑躲在家裡抄,竟將大部分成語連同注釋一起抄了下來,當工具書用。直到1973年春天,在市郊羅店公社學農勞動時,在鎮上新華書店看到新版發行的藍塑料封面《成語字典》後,我立即花五毛錢人民幣買下,才替換了那本「手抄本」。

參加工作以後,有了工資收入,逛書店、買新書、讀新作的自由度就大多了。此時,上班途中的共和新路中華新路交界口附近,有了一家新華書店,而四川北路、南京東路、福州路、淮海中路的各家書店亦是我工余經常光顧的地方。我還利用工作之便與新華書店發行組的一位團幹部成了朋友,互通有無,為購書「開後門」行了不少方便。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恢復出版發行世界名著,我也曾是排隊搶購的眾多「文青」之一,瘋狂惡補讀了好多本外國小說,知道了許多名字拗口難記的外國文學巨匠的大名、巨作和他們的奇聞逸事,還斗膽將法國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項鏈》改寫成劇本,作為參加區文化館業餘創作學習班的作業。上世紀八十年代,武俠小說風靡時,金庸先生的一部《射鵰英雄傳》看得我如痴如醉。1985年夏天,去杭州屏風山療養院療休養,我也帶上兩本厚厚的武俠小說,就在行駛於國道上的大客車上,不懼顛頗,捧書讀得不亦樂乎。

年資增長,「迷書」的熱情在漸漸消退,我對以後出現的「言情小說熱」「官場小說熱」等雖然也曾跟風,但迷戀程度已大不如前。近些年,網路文學異軍突起,那些懸疑言情會「穿越」,夢幻仙俠獲「重生」的小說數量很多,但接觸得卻很少了。

實事求是說,現在逛書展,更多看的是熱鬧,感受的是氛圍,在海量書籍充滿書市、閱讀方式多元方便的情況下,像我們年少和年輕時代那樣瘋狂迷書的現象,還會在我們後代身上重現嗎?

轉載自上觀新聞 朝花時文 欄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歷史內參 的精彩文章:

珍本古籍市場兩岸此消彼長
何池文:黃道周的鄴侯李泌情結

TAG:中國歷史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