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果雍正沒有繼位,而是八賢王,清朝會有怎樣的結局?

如果雍正沒有繼位,而是八賢王,清朝會有怎樣的結局?

有人問,如果雍正沒有繼位,而是八賢王,清朝會有怎樣的結局?

對於康熙晚年的弊政比如吏治腐敗,國庫空虛,人事廢弛,聰明能幹的老八胤禩難道就不知道?很多人通過胤禩的為人處世來斷定他不會如同雍正一般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實在是太過淺見了。在這裡,有個基本前提條件,那就是必須首先掌握權力,才能進行新政和改革。

康熙不止在一個場合說明朝政存在的狀況,皇子們參與政務,對時政的弊端了解不可謂不夠深入,對改革新政的認識不可謂不夠深刻。如果,手中沒有政權,那麼所說一切都是枉然。

康熙在世說,要尋求一位「堅固可托」的皇子來當皇帝,以保大清永世太平。

如果翻開真實的歷史,你就會發現,老四胤禛在康熙在世的時候並非是以一「堅固可托」的形象示人的。

胤禛早年心性急躁,悠然閑散,是一個備受康熙冷落的皇子。有一些史料可以證明:

一是關於爵位加封事宜。康熙三十七年,三次親政葛爾丹後,康熙皇帝對皇子們進行爵位加封,老四胤禛處於十分尷尬的位置,皇八子胤禩以上的皇子都得以加封為貝勒(皇三子以上都已經封王,而老三胤祉只比胤禛大一歲)。有大學士建議對他們都封王,康熙說到:朕對諸阿哥觀察良久,四阿哥為人輕率,七阿哥賦性魯鈍,朕意決,你們不要再請奏了。從這件事可以看出,老四根本還沒有入康熙的法眼。

二是老四胤禛的性格問題。康熙曾對皇子們有評語,對老四胤禛的評語是「喜怒不定」,這件事被記入到皇子們的檔案之中,老四胤禛為此十分惱火,在經過十年後,上奏取消該評語,康熙方才應允。但是,從雍正登基後的種種表現來看,他的性格並沒有因此有所改善,應該是老四胤禛在康熙面前隱瞞了許多性格上的弱點。

三是參與有關政務情況。康熙為了磨練皇子們的行政能力,經常交給皇子們差使。作為第一方陣的老四胤禛,似乎很少被派與差使,在現存的檔案文獻中,很少看到他參與軍國政事的記載,想必老大老三和老八老十四而言,少之又少。現存滿文硃批奏摺4千多件中,關於老四的單獨奏本幾乎沒有,康熙獨批給老四胤禛的諭旨也幾乎沒有。這些情況表明,康熙實際上是冷落了老四。

在這樣的情況下,老四胤禛似乎就是一個鬆散閑人,他研究佛經,專心詩畫。絲毫沒有表現出堅固可托的形象。這是不是可以反證所謂老四胤禛繼位就可能實現改革新政的論斷呢?

反觀老八胤禩就不同了,他才能卓著,參與了很多軍國大政,比如處置索額圖,管理朝廷部門等,甚至,老四胤禛的親弟弟老十四胤禵,在於康熙的溝通中關於大政事務都多得多。

另外,在雍正重要謀士戴鐸書啟中,戴鐸給出的奪嫡「三策」中,孝心康熙,搞好皇子們的關係,啟用府邸舊人為官等,前兩條是彰顯孝義和兄弟和睦的,胤禛如何展現堅韌堅固之性格呢?反倒是老十四胤禵,受任撫遠大將軍王,平定和穩定西藏,展現出他的文治武功和雄才大略。

以上的這些論述,已經遠可以否定那些所謂胤禛繼位就能大刀闊斧改革和推行新政的論斷了。除非是胤禛可以隱瞞欺騙了康熙皇帝,否則,康熙如何將江山交給他這樣的人?

那麼老八胤禩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康熙三十七年,胤禩與胤禛同時封為貝勒,而那年,老八胤禩只有17歲,是加封貝勒之中最年輕的皇子。康熙皇帝喜歡外出巡遊,而胤禩則多次被指定留守京城,處理政務,在於康熙皇帝的文書交往中,老八胤禩的批奏位於前列。

老八還獲得康熙信任的兩個重要人物的舉薦,一個是康熙的哥哥福全,另一個則是李光地,這兩個人對於胤禩的評價和舉薦從來沒有改變過。康熙四十二年,胤禩只有23歲的時候,福全就主張廢黜太子胤礽,立胤禩為儲君。

更為重要的是,一廢太子之後,康熙實習公推太子,胤禩以絕對優勢獲得朝野諸王大臣的舉薦,這次具有民主特色的推薦已經足以說明胤禩在諸王大臣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康熙皇帝雖然對胤禩進行了打擊,但是不久又恢復了他的爵位。當時康熙給出了三條理由其實細細一想根本就站不住腳。

如果公推太子都不能滿足康熙的意願,那麼還有誰符合康熙所謂「堅固可托」之人呢?老八胤禩雖然號稱「八賢王」,但是他才能突出, 聲望極高是受到康熙及雍正大力肯定過的。

很多人以他太賢,怕得罪人,處事圓滑來斷定他就不是一個敢於改革新政的皇帝,這未免有些牽強。而這一切的前提在於皇權並沒有掌握在他的手上,一旦他掌握了皇權,誰又能斷定他不會進行改革和推行新政呢?

雍正的新政和改革始於雍正本人嗎?

這是一個極為關鍵的問題,卻被很多人忽視了,我們知道雍正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新政,包括: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軍機處的設置,清查虧空,改土歸流以及養廉銀制度等等。

那麼,這些改革和新政真的始於雍正登基之後嗎?非也。

攤丁入畝,是在康熙朝"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政策的進一步改革和發展。這項政策的基石在康熙二十年平定「三藩」後就開始了的,到康熙五十年左右,為了彰顯康熙皇帝的仁愛,對攤丁入畝政策的推行更進一步,到雍正朝時,只是更加規範和明晰。

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這項政策連同火耗歸公和養廉銀制度本是河南田文鏡首倡,意在廢除士紳階級的特權,但是請注意,雍正在實現這項政策的時候,目標對準的卻是不法士紳,對於那些守法的士紳,雍正是持保護態度的。

清朝番庫虧空。這項政策在康熙年間就已經展開,老十三胤祥曾是清查番庫的得力戰將之一,雍正上台後,只是將清查番庫虧空推向深入而已。

設置軍機處。最初設置軍機處是因為西北戰亂的問題,最後演變成皇權集中的最高表現形式。試問,西北戰亂,國庫空虛,糧草調度困難,難道胤禩就想不出這樣的法子來解決效率低下的問題?對於從政經驗十分豐富的胤禩來說,只怕一繼位就有可能設置這一機構,只不過可能不叫軍機處罷了。

改土歸流。這是一項民族政策,目的是有效統一和管理少數民族地區,我不相信老八胤禩辦不到。

綜上,這些改革或者新政並不是始於雍正,有的在康熙早年就已經開始了,有的則是到了雍正那個時代自己就暴露出來了,比如養廉銀制度,無非是雍正對這些事務進行了總結,然後進行了推行,再比如清查番庫,康熙年間就已經開始,如果擬定了一定的政策,讓庫銀回籠只是快與慢的問題,而絕非是老八為了拉攏人心就放任官員們私借庫銀不還了,他可以命令官員們分期還款啊。

改革或者新政都是依照形勢變化而進行的,若是積弊太深,導致皇權受到掣肘,那麼,任誰當皇帝也要壯士斷腕,鐵腕改革了,像老八胤禩這樣精幹的皇子,難道不懂這點道理?

所以說,老八胤禩要是繼承皇位,我可以肯定的說,改革和新政肯定是必須要推進的,因為形勢所迫。只是手段和方法可能不像雍正那樣操切急躁硬著陸,也許就是軟著陸了。大清的命運不難猜測,至少不會倒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覃小懶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如果沒有滿清,李自成得了天下,是否會放過張獻忠?
希特勒上台後,德國為何突然有錢了?錢從哪裡來?這裡告訴你答案

TAG:覃小懶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