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文徵明89歲離世前作《千字文》,感受人書俱老的火候

文徵明89歲離世前作《千字文》,感受人書俱老的火候

郭西閑泛

——明·文徵明

雨足新蒲長碧芽,野塘十里抱村斜。

青春語燕窺游舫,白日流雲漾淺沙。

湖上修眉遠山色,風前薄面小桃花。

老翁負汲歸何處,深樹雞鳴有隱家。

文徵明,明代書法家、畫家與文學家,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而在文徵明的「四絕」之中,又以書法的造詣更高。其書法書法初師李應禎,後廣泛學習前代名跡,篆、隸、楷、行、草各有造詣。尤擅長行書和小楷,溫潤秀勁,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

文徵明《滕王閣序》

雖然作為吳門四才子,但是文徵明的藝術造詣來得後知後覺,從早年科舉考試的「屢試不第」到被同時代文人所嘲諷的「愚笨」,文徵明直到40歲後才漸入藝術的法門。但正是因為旁人眼中的「愚笨」,文徵明反而是耐住了寂寞,其清雅、純正、醇和的品格,表現了文人「士氣」與隱逸之風。

如果說以沈周為首的吳中才子們都津津樂道於文人意氣和隱逸之風,那麼文徵明則又以其適度的把握,使這種高雅的書法趣味轉為平易近人,得以適應當時市民審美情趣的需要。儘管後人將其書名置於祝枝山之後,但祝枝山故後,他獨領書壇風騷,客觀上影響要超過祝氏。

文徵明《滕王閣序》

尤其是文徵明的行草,瀟洒秀逸,古雅悠淡。其行草師承上出於王羲之、智永等王氏一門風範,又能從宋元諸家上擷取精華,提煉創新,尤其是融合蘇軾、米芾、黃庭堅、趙孟頫之眾家之長,而自成一格,頗令人稱賞。

文徵明的行書《滕王閣賦》行草羼雜,渾然成篇。與王勃的名賦《滕王閣序》的華美格調隔空呼應,相得益彰。

文徵明《滕王閣序》

此貼用筆清爽勁利,圓熟流暢,提按頓挫明晰,使轉靈活利落,淋漓痛快而富有韻律感,頗有《聖教序》意味。有些字的用筆和結體又有宋元人的影子,如撇、捺及「門」,「頁」等偏旁部首均襲趙孟頫而出。點畫掩映問一派瀟洒秀逸的風姿,又不失古澹閑雅的韻味,稱之為韻法兩勝,當不為過。

文徵明《千字文》

據傳文徵明臨寫《千字文》,每天以寫十本作為起點,可見其書法用功之深,而其技藝通過堅持練習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平生於書,未嘗苟且,或答人簡札,少不當意,必再三易之不厭,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文徵明《千字文》

縱觀其傳世名帖《千字文》,在平整與跌蕩中傾向平整,在融和與激昂中選擇了融和。即使這個大器晚成的「吳門四才子」之首在晚年筆觸仍然不能「老辣」形容。雖然這種老辣已經爐火純青,但其書法和詩意整體上不隨「人書俱老」,倒是仍保持著俊逸細膩的美學風格。柔和有力,恬淡香醇,從寧靜中流溢的純與真。這與風流才子無關,與達官顯宦習氣無關,可謂無關風雅,無關慾望和境界。宛如風前的「薄面桃花」,只有清香和呢喃。

(本文源於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雜談 的精彩文章:

因為那個寒食節,他被稱為蘇東坡
書法拼的是記憶力?看完你會明白!

TAG:書法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