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上市公司如何避免掉入併購陷阱?

上市公司如何避免掉入併購陷阱?

【獵雲網(微信:ilieyun)北京】8月23日報道(文/張鵬會)

「併購是把雙刃劍,2018年諸多上市公司併購失敗,商譽大幅減值,造成公司巨額虧損。」2019年8月22日,在金融街企業傢俱樂部舉辦的「2019第二屆併購峰會」上,路演天下董事長張永剛表示。

根據Choice數據不完全統計,僅2019年1月30日一天,就有335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預減、預虧的業績預告;2019年4月26日,在已公布2018年年報的公司中,虧損金額超過1億元的公司達299家,創A股歷年新高,商譽減少超過5億元的公司有87家,商譽減少超過10億元的公司超過48家。

張永剛稱,商譽減值是造成公司巨額虧損的重要原因之一。所謂「無併購不商譽」,張永剛稱,很多公司的併購非但沒有實現企業業績增長,反而因為大量商譽減值吞噬了利潤,讓企業造成嚴重的虧損。「更有甚者上市公司被「ST」,公司實際控制人債台高築,不得不遠走海外。」

上市公司併購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局面?企業該如何破局?張永剛認為,從底層邏輯思考更容易破局,當前A股上市公司併購有三個邏輯——投資邏輯、產業併購邏輯和套利邏輯。

「投資邏輯」即尋找優質的企業,通過低買高賣、孵化增值,讓企業IPO上市,做到百億市值或者千億市值。

「產業併購邏輯」是以上市公司作為產融雙驅的資本運作平台,在上下游上進行整合,減少產業成本,擴大市場份額,從而拿到市場的定價權,並返回到企業的基本面,形成好市值、好股價。

所謂「套利邏輯」,即上市公司為了併購而併購,為獲得高股價、高市值而進行的財務性併購、短期性併購。這種套利邏輯「重交易、輕整合」,沒有從企業戰略發展出發,導致併購業務不但不能增厚利潤,反而拉低甚至造成嚴重虧損。

張永剛認為,上市公司併購要回歸產業併購,回歸價值投資。

「根據長線投資公式,市值等於凈利潤乘市盈率,好的市值有賴於高的凈利潤和高的市盈率。」張永剛認為,在任何行業,高市值的決定性因素有兩個:高規模的市場份額和高毛利。

張永剛進一步分析,規模化的營業收入能產生高凈利潤,而高毛利行業意味著企業未來有較高的安全邊界,即使行業進入紅海競爭、同行打起「價格戰」,或者上游成本增加,企業依然能有很好的利潤空間。因此企業增長只有一個永恆不變的動力,那就是創新的動力,包括技術要創新、模式創新等。

那麼在實操中,上市企業如何通過併購實現市值倍增?深創投執行總經理劉綱認為,上市公司在併購重組時要避免犯兩個錯誤,「謹小慎微」和「過於冒進」。

「謹小慎微」即態度上保守、戰略上遲疑。劉綱認為,造成上市公司保守的重要原因是能力不專業,「中國股民對上市公司信任度高,如果企業能深耕行業,依靠專業團隊進行併購重組,並建立在細分領域的領導地位,很容易實現盈利。」

第二個錯誤是過於激進、冒進。劉綱舉例,當樂視把布局延伸到汽車領域,並斥資上百億元收購上市公司酷派,並投資TCL時,已經迷失了方向。「上市公司併購重組既要有長遠的規劃戰略,又要一步步腳踏實地實現自己的版圖。」

劉綱建議,要用產業基因助力上市公司市值倍增,劉綱認為,表面上,中國處在複雜、動蕩、低潮且充滿著矛盾信息的時代。但實際上,中國正處於結構化長期增長階段,眾多垂直行業、品類與海外市場蘊藏發展機遇,現在正是孕育下一階段偉大公司的大時代。

北大縱橫管理機構董事長王璞建議,上市公司做併購不應忽視新三板企業。「新三板企業雖然體量相對偏弱,卻是一群幹事的創業者、小企業家,同樣值得被稱為中國的脊樑。

全國股轉公司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7月末,新三板掛牌公司存量9921家,總市值達3.25萬億元。2019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共發起51起對掛牌公司的收購。值得注意的是,標的掛牌公司凈利潤中值為3222.39萬元,51家標的公司中,凈利潤3000萬元以上的有26家,佔比50.98%,僅1家企業虧損。因此上市公司通過併購質地良好的新三板企業,是增強業績的有效途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獵雲網 的精彩文章:

趣店集團二季度總收入22.2億元,凈利潤 11.6 億元同比增長57.1%
被忽略的流量「入口」,洗車新業態背後爭霸賽

TAG:獵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