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元帥林堪比明清皇陵,張學良為何不給墓碑刻碑文?張學良:很難辦

元帥林堪比明清皇陵,張學良為何不給墓碑刻碑文?張學良:很難辦

1928年6月4日清晨,「東北王」張作霖在瀋陽皇姑屯被炸成重傷,送到瀋陽後不治身亡。張作霖死得太突然,生前有沒有修建墓地,張學良決定為父親修建一座堪比明清皇陵的墓地。

當年8月,張學良派出風水先生遍尋東北山川,尋找風水寶地。經過層層篩選,風水先生選定了撫順縣第四區高麗營子水龍卧村。張學良等人實地探查後,發現這裡確實適合修建墓地,這就是如今撫順東35公里東洲區章黨鎮高麗村南高阜地帶的元帥林。

元帥林總投資1400萬元,預計3年完成,風格按照瀋陽東陵(努爾哈赤和皇后的陵墓,又稱福陵)修建。整個陵園坐北朝南,由方城、圓城、寶頂三大部分組成,四周外圍有高牆,四角建有炮台。

上世紀50年代,由於南部祭祀區域被規劃為水庫,原來修建的正門、牌坊、隆恩門、享殿、方城等建築,已經不復存在。儘管「九一八」事變使得營建工程被迫停止,但當時已經頗具規模。為了讓父親陵園更有氣勢,張學良竟然從北京弄來了6000噸明清石刻,包括石五供、漢白玉石牌坊、石階兩旁的兩對翁仲人。

然而,我們發現張學良沒有為張學良立碑。要知道立碑是無比重要的,張學良為何沒有?不是張學良不想,而是不能,這也是元林里出現無字石碑的原因。比如安陽袁林里袁世凱石碑上碑陽鐫刻總統徐世昌撰寫的「大總統袁公世凱之墓」幾個大字,碑陰無字。

再比如中山陵,孫中山的石碑也是碑陽刻字,碑陰無字。孫中山和袁世凱,都是舉行了國葬。反觀張作霖,不符合國葬,儘管曾推舉為「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但是畢竟名不正言不順。在張學良看來,碑文怎麼刻都不適合。

李鳳民的《話說元帥林》就寫出了張學良的無奈,「元帥林原設計的碑亭是按明清帝陵『神功聖德碑』形制設計,關外三陵都有,而元帥林因仿『孔林』、『關林』而稱之為『林』,設計此廳不妥,遂將計劃中碑亭刪除。」

1928年12月,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 服從南京國民政府。這樣的情況下,將「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鐫刻在父親墓碑上,顯然不合適。張學良晚年口述這段歷史時,沒有正面提到墓碑沒刻字的原因,但是提到一點,「當時有人提議叫元帥陵,可我不同意。」

元帥林修建的如此奢華,最終還是成為一座空墓。在張作霖死後9年,他的靈柩才得以下葬遼寧錦州市凌海市石山鎮南驛馬坊村,與原配趙氏合葬,旁邊就是張作霖母親的墓地。

參考資料:《張學良口述歷史》、《話說元帥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三姨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位面之子」:生平開掛,連編劇都不一定編的出
1794年,英國人送來一個改寫歷史機會,結果卻被乾隆視為垃圾

TAG:十三姨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