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構築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

構築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個普遍形態和基本特徵就是綠色發展。作為衡量資源與環境效率的標尺,綠色發展是反映發展質量高低的重要標誌,推動綠色發展也是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內在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推動綠色發展就是要建立包括綠色經濟、綠色技術、清潔能源、資源節約在內的綠色生產體系,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建立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綠色轉型和建設美麗中國的迫切需求和重大任務,對於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和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時代影響。

1

準確把握我國綠色發展形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綠色發展成為新時代我國發展戰略的核心內容,並呈現出以下特徵。

一是綠色發展取得顯著成效。隨著我國經濟總量的穩步增長,以及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能源資源利用效率不斷提高,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下降到59.0%,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消費量佔比達到22.1%。與此同時,森林覆蓋率不斷提高,空氣、水等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為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基礎。

二是綠色發展仍面臨眾多挑戰。我國正處於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快速發展階段,生態環境壓力居高不下,特別是產業結構偏重、產業布局偏亂、能源結構偏煤等問題,導致結構性污染問題突出。同時,經濟總量增長與污染物排放總量增加尚未脫鉤,粗放式發展和資源消耗使生態環境壓力持續增加。目前,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超過9000美元,正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由中高收入國家邁向高收入國家。在這個階段,多領域、多類型、多層面的生態環境問題累積疊加,不僅加劇治理的複雜性和難度,還使綠色發展面臨眾多挑戰。

三是綠色發展處於重要機遇期和窗口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高度重視,為綠色發展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引和政治保障。全黨全國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為推動綠色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為了進入後工業化時代、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我國將更加重視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盲目追求發展的速度,深入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紅利正在逐步釋放,為綠色發展增添強大動力。

2

形成綠色發展體系的主要任務

推動形成綠色發展體系的核心,是加快推動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具體包括八個方面。

一要轉方式。加快扭轉依靠要素擴張的粗放發展方式,徹底摒棄高投入、高污染、能源資源消耗型和生態破壞型的發展模式和路徑依賴,依靠技術和制度創新,推動國家整體發展方式的綠色化、低碳化和循環化。

二要調結構。優化宏觀經濟增長機制,提升產業結構與競爭力水平,特別要加快提升工業智能製造和綠色製造能力,將我國製造加工業從世界產業鏈、分工鏈、價值鏈的中低端提升到中高端。調整能源消費結構,大力推動煤炭清潔化利用,持續降低化石能源比重,繼續擴大清潔與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比重。

三要優布局。重點優化國土空間開發布局,調整重點區域、重點流域產業布局。加快落實「三區三線」國土空間規劃控制體系,強化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准入負面清單硬約束,合理確定區域環境承載能力,培育發展新動能,從源頭減少污染物排放。

四要強產業。推動傳統產業智能化、清潔化改造,形成有活力的產業生態網路和共生體系。進一步加快節能環保以及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實現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和製造業深度融合。加強對生態產業化培育的支持,將生態資源有機轉化為面向市場的生態產品,實現生態產品價值。

五要節資源。強化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節約用地和水資源管理制度,提升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健全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節礦標準體系,大幅降低重點行業和企業能耗、物耗,推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實現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

六要控污染。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為重點,以防控生態環境風險為底線,以壓實地方黨委和政府及有關部門責任為抓手,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包括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從緊從快補齊生態環境短板,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七要育生態。堅持底線思維,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實現一條紅線管控重要生態空間,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堅持法治思維,及時發現並嚴肅查處生態破壞行為,限期進行整治修復。堅持系統思維,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有效保護國家重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完整性,增強生態服務功能和生態產品供給能力。

八要綠生活。加強生態文明和生態環境保護宣傳,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大力推動綠色消費,加強政府綠色公共採購,大力發展公共交通,鼓勵公眾綠色出行。廣泛開展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商場、綠色餐館等創建活動。通過生活方式的綠色革命,倒逼生產方式綠色轉型,形成生產、生活、生態的綠色有機聯通。

3

完善綠色發展體系的政策保障

建設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確保其沿著中央部署的正確方向前進,需要從指標、政策、標準、統計、績效評價、政績考核、技術創新等方面,給予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強化黨的領導。全面加強我們黨對綠色發展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領導,真正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切實落實、壓實、做實生態環境保護的「黨政同責」與「一崗雙責」。

完善指標統計。以結果為導向,根據不同主體功能區定位,制定差別化的綠色發展指標體系,形成全面、客觀、公平反映各地區自然稟賦、環境狀況和綠色發展水平的指標體系。

加強評估考核。加強綠色發展評估結果的運用,增大其在黨政領導政績考核中的比重,引導各級黨委朝著綠色發展的方向和道路前進,發揮其「綠色指揮棒」的關鍵作用。

提升政策標準。切實落實國家綠色發展戰略,加快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法律、制度和政策等的綠色化進程。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體系,強化生態環境法規、標準、監管和執法對於推動綠色發展的積極作用。

創新科技研發。提升科技創新對綠色發展的產業支撐能力,不斷加強節能、環保、新能源、碳減排等綠色發展領域的標準、統計、計量、監測等基礎研究和能力建設,為綠色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開展試點示範。加強生態文明試驗區、綠色發展示範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等試點示範工程建設,總結可借鑒、可複製、可推廣的綠色發展機制、模式和經驗等,以點帶面,不斷提升綠色發展水平。

(作者系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

精彩推薦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胡雪菲 排版編輯:胡雪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提升中國電影理論與美學水平
在創新中尋找非遺生存之道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