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莊子:做人記住兩條原則,此生自然逍遙快樂

莊子:做人記住兩條原則,此生自然逍遙快樂

有一天,佛祖無奈的詢問自己的影子:「你為什麼如此的黑暗陰毒呢?」

影子回答:「沒有我的黑暗和陰毒,又怎麼會有你的光明和慈悲?」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本就不是非黑即白的。在光明和成功的背後,也會有不為人知的黑暗悄悄滋生。

當我們感到人生無望,或是正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時,不妨記住莊子講的這兩個故事。

不偏執,才能身心逍遙有一天,莊子和弟子們在山中行走的時候看到了一棵大樹,路過的木匠只是靠在樹旁,沒有砍伐的意思。

莊子詢問緣由,他說:「因為這樹沒什麼用處」。莊子若有所悟,他教育弟子們:「這棵大樹正是因為不成材,才能享盡上天賜給它的壽命。」

莊子一行人走出了山區,在老朋友做客,朋友立即命令童僕殺鵝招待客人。

童僕提著刀子詢問:「現在家中有兩隻鵝,一隻會叫,一隻不會叫,我該先殺哪一個?」主人回答:「殺了不能叫的。」

第二天,弟子費解地詢問莊子:「為什麼昨天遇到的大樹,不成材可以存活;但是那隻鵝,卻要因為不會叫而被殺死呢?」

莊子總結道:「人世間的法則就是如此,有了匯合就有分離,有了成功就有毀謗,銳利的物品容易被折斷,尊貴的人容易被污衊。」

所以,我們時常看到有作為的人受盡議論,有才能的人總被算計,沒出息的人常挨欺負。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有功成名就就會有猜忌誹謗,有絕望低落也會有新的生機,這就是人間的法則。

當我們懂得這個法則,就能理解世態和人性。

當我們運氣不佳,失敗纏身的時候不能只是沉溺在痛苦中,因為全新的希望總是在絕望之中悄悄孕育著。

而當我們春風得意的時候也不能太過驕傲,要謹防自滿情緒引起的禍端,從而調整自己。

人若是太過執著於一種情緒,是很難感到快樂的。

放下偏執,學會多角度思考,才能讓我們的心靈得到解放,逍遙自在。

守虛己,才能無堅不摧。莊子還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艄公乘船渡河,這時候河面上忽然撞來了另一條船,艄公趕緊調轉方向才免去一場危機。

剛才危險的處境讓艄公很生氣,他剛要對著後來的船隻叫罵兩句,卻發現那是一艘空船。

艄公本想罵對方兩句,結果看到船上根本就沒有人,艄公的憤怒瞬間平息了,反而開始哈哈大笑。

剛才艄公還火冒三丈,現在又開始釋然大笑,原因就是剛才船上沒人。

如果一個人的心態能像空船一樣浮游在世上,那誰還能夠傷害他呢?

《易經》中寫到:「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從古至今,人們總是討厭驕傲自滿的人,而喜歡態度謙虛謹慎的君子。謙虛使人具有征服山川的胸懷,不懼面前的難關。

莊子將這種謙虛謹慎的生活態度,稱為「虛己」。對現代人來說,「虛己」最重要的含義就是讓自己學會謙虛。

在這個充滿浮躁之氣的社會中,做人最忌的就是驕傲自滿,自我為中心。

自我為中心的惡習不僅能讓人變得暴躁易怒,還會讓人更加敏感,更容易受到傷害。

如果一個懂得「虛己」的人受到了別人的責難,他並不會太當一回事,畢竟人生在世,誰不是生活在評價里的?

但是如果一個自我為中心的人被罵了,他只會覺得自己被冒犯了,繼而為了一點點小衝突與人爭執不休,不想放過別人,也不願放過自己。

只要我們學會不在意,不上心,就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傷到我們的內心。

我們的人生境遇會有貧賤富貴之分,但是時間對於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

無論家財萬貫的富人還是艱難求生的窮人,每個人的一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時,每年只有三百六十五天,過去了,就沒有了。

人生如此寶貴,我們用來擁抱幸福有時都會來不及,又為什麼要在自我折磨里浪費時間呢?

想讓生活更加輕鬆愉快,就要將心中的自己請下神壇。

每一個聰明人,最終都把自己活成了一個謙虛的傻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子道德經 的精彩文章:

人這輩子,無非就是走個過程!
修行,先修心;渡人,先渡己!

TAG:老子道德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