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詩三百首》中最難模仿的一首,寫在牆壁上,二流詩人一詩成名

《唐詩三百首》中最難模仿的一首,寫在牆壁上,二流詩人一詩成名

詩詞中,什麼最難寫?空和靜,最難寫。而與一般的空和靜相比,空靈的意境,寂靜的禪意,又尤其難寫。在空靈和寂靜中還要寫出極大的美,滌盪乾淨塵世的俗,那就更是難上加難。王維算是唐代最著名的詩人之一了,寫靜的高手,詩很有禪意。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因為太難寫,成了千年來難以超越之作。

不過唐代二流詩人,卻絲毫不弱於王維。他在一座荒山破寺廟中題寫了一首詩,無一靜字卻句句是靜,入選《唐詩三百首》。這位詩人也因為這首詩,一詩成名。這就是來自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

《題破山寺後禪院》

唐代: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

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

全詩為我們描寫了一個靜謐的禪院風景畫:披著清晨的一縷陽光,走進古寺,初升的太陽照在高高的樹林枝頭。彎彎曲曲的小路,通向更幽深的地方,禪房掩映在花木叢林的深處。山光明媚,飛鳥穿梭,情性自然,潭水清澈如鏡,滌盪人心。此刻萬籟俱靜,只有鐘磬之音,久久不絕。

這首詩讀完,就像給心靈進行了一次充滿詩意的沐浴。首句"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點明時間和環境。清晨的初日,雖然明朗,卻不燥熱,清幽宜人。而由於林高,初日並未能夠穿透高林,形成斑駁樹影,沁人心脾。

正是在初日照高林這樣的暖色之下,曲徑通幽才更加顯得寧靜而清幽。蜿蜒的小路,通往何處?那裡幽靜而斷絕塵俗,是花木掩映下的一座寂靜禪房。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形成互文,相映成趣,令人冥思妙悟,心神寧靜。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山光之色,合乎鳥的天性;潭影沉沉,滌盪人的心靈。這才是道法自然,頗得自然真意。在這裡,萬物都恢復了本來的靈性,不再受到任何束縛和遮蔽。這是人與自然,人與自己的內心,達到高度和諧統一的妙境和至美至善之境。

在空靈,幽靜中,萬物的靈性得到舒展,最後還需要在心靈深處,給予小小的撞擊,達到最後的頓悟和升華。於是就自然有了「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之語,這句以動寫靜,最重要的是以鍾罄之音,輕輕撞擊人的內心,形成萬千回想,令人陶醉難忘。

後世文人墨客,有人愛「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之句,以為警策;有人愛「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認為靜美。事實上,這首詩全篇皆工,全篇清韻自然,清境幻思,令人回味無窮。同時這首詩還有極深的禪意,後世不少人模仿此作,但卻無一成功,可謂《全唐詩》中最難模仿的作品之一。 這首詩大家喜歡嗎?歡迎討論一、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叨叨不訣 的精彩文章:

《唐詩三百首》最糾結一首,一個千古名句,卻讓女人犯選擇困難症
為紀念歐陽修,蘇軾在同一地點寫首與其相似的詞,千年來難分高下

TAG:叨叨不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