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實行「一夫一妻多妾」制,為什麼光棍的比例比現在小多了?

古代實行「一夫一妻多妾」制,為什麼光棍的比例比現在小多了?

近年來我國出現了一場「單身潮」,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國內適齡單身人口已經達到了2億以上,其中男性的比例偏大。這意味著,如今在國內產生了大批「光棍」。其中,有些人是能結婚卻不想結婚,而有些人,是想結婚,但找不著結婚對象。

對比之下,古代的光棍比例比現在小多了。注意這裡說的是比例,而不是人數。古代人口數量比現代少,至多也就是幾個億。很多人可能會疑惑,古代明明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一個男人可以娶多個老婆,在這種情況下,娶不著老婆的光棍,不是應該更多嗎?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首先,古代雖然實行「一夫一妻多妾」制,但有那個條件娶好多個老婆的男人並不多。在農耕社會,小老百姓天天面朝黃土背朝天,顧得上溫飽就不錯了,哪能像富家貴族一樣,享受齊人之福?所以民間依然是「一夫一妻」居多。

其次,因為古代沒有現代的避孕措施和手術,所以一旦懷上孩子,基本都會生下來,這樣的自然生育模式,讓男女比例維持了穩定,很少出現大面積的失衡狀況。而且古代的醫療水平落後,孩子生下來能不能健康長大是個問題,所以哪怕生了女兒,很多人也會安心撫養的。

然後就是古代女子婚嫁制度跟現代女性不同。在古代,女子基本十三四歲就可以嫁人了,這個年紀被稱為「豆蔻年華」。《孔雀東南飛》里,劉氏就是「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一般來說,古代女子出嫁,大都是在13歲到18歲之間。

超過了20歲,被人當成「剩女」,家裡人會臉上無光。而且古代統治者為了繁衍人口,往往會定下強制措施,規定女子到了某個年紀必須出嫁,否則就是犯法。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文獻記載:「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

為了實行強制結婚,古代還設置了「官媒」,也就是官方的婚姻介紹所。《管子》說:「凡國皆有掌媒。丈夫無妻曰鰥,婦人無夫曰寡,取鰥寡而合和之。」那時候,統治者設定的官媒,不但要管年輕人的婚嫁事,還得幫鰥夫、寡婦拉紅線,讓他們湊一對生孩子。

在官方的干涉介紹下,古代男子哪怕窮了點、丑了點,也是能娶到老婆的。現代實行自由戀愛,女性接受了高等教育,很多人會覺得一個人生活比結婚更有意思,所以現代光棍比例遠遠大於古代,從這方面來說不難理解。

再就是,古代雖然重男輕女,但因為戰爭多,參戰的士兵都是男人,傷亡很大,所以也會讓男性人口減少;而且明清以前,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是很支持寡婦再嫁的,有時候皇帝自己都會娶寡婦,這也讓「光棍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蜀山筆俠 的精彩文章:

她婚後愛上同學,回家提出離婚,老公假裝同意,次日她悔之晚矣
朱元璋吩咐最心愛妃子:去看下你哥哥吧!妃子看完回宮便含淚自盡

TAG:蜀山筆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