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一民族,沙俄曾給他們取了個族名,族人不滿,改用新稱謂

中國一民族,沙俄曾給他們取了個族名,族人不滿,改用新稱謂

在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中,一共有五十六支民族,每一個民族的名字起源背後,都有一段精彩的歷史故事。比如傣族,最早在史料記載中,有「白衣」「擺夷」的稱謂,新中國成立後,在確定民族名字時,傣族這一稱謂被正式固定了下來。

而在我國數十個少數民族中,還有這樣一個少數民族,他們中的一大部分,曾長期生活在西伯利亞地區,後來在沙俄入侵時,被迫前往我國的大興安嶺等地區。當年的沙俄,在侵佔西伯利亞的過程中,曾給予該民族一稱呼,但他們卻拒絕接受,這一民族便是今天我國的鄂溫克族。

最初的鄂溫克族,主要以游牧和漁獵為生。對於該少數民族所生活的地域,《鄂溫克族簡史》一書在經過大量的考證後認為:該族最初居住在外貝加爾湖以及貝加爾湖的沿岸地區。而鄂溫克族的民族傳說中,也說到在他們的故鄉,有一處一望無際的大湖,他們叫做「拉穆」湖,學者考證,拉穆湖其實就是貝加爾湖。

在中原王朝的史書中,生活在貝加爾湖一帶的鄂溫克族,生活非常艱苦,他們「射獵為務,食肉衣皮,鑿冰沒水中而網魚鱉」,在和大自然作鬥爭中頑強地生活著。所以在元代的官方稱謂中,他們將生活在貝加爾湖以東、廣大黑龍江流域的鄂溫克族,稱作「林中的人」。

但曾經廣泛生活在貝加爾湖一帶的鄂溫克族,卻在沙俄入侵時,被沙俄軍隊驅趕,他們只好集體搬遷到大興安嶺一帶居住。而沙俄在驅趕鄂溫克族時,認為他們的民族起源,是古代的通古斯人,通古斯人這一稱號,是生活在西伯利亞的布里亞特人給鄂溫克族起的民族稱謂,在布里亞特人的眼裡,代表著「養豬人」的含義,沙俄侵佔了西伯利亞後,也沿用了布里亞特人的稱謂,稱呼鄂溫克族為通古斯人。

鄂溫克族對於沙俄的這一稱謂,非常不滿,所以他們在搬遷到大興安嶺一帶居住的時候,又給自己取了一個新的名字,也就是今天我們所稱呼的「鄂溫克」。鄂溫克的意思,在鄂溫克族的語系中,代表著「住在大山深處的人」,這也是當時鄂溫克族對自身現狀的一種客觀描述。

而那些留在西伯利亞的少數鄂溫克族,卻一直被沙俄稱之為「通古斯人」。因此在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在甄別民族成分時,徵求鄂溫克族的意見,他們堅決不要「通古斯人」這一稱呼,我們自然非常尊重鄂溫克族的意見,從此便確定了他們今天的族名。

今天的鄂溫克族,有著自己的民族語言,但沒有自己的民族文字。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鄂溫克族也由當初的游牧和漁獵生活方式,大多轉變為定居的農業生產這一生活方式,和鄂倫春等少數民族交錯雜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慕楓歌歌 的精彩文章:

這個家族左右中國的歷史進程,美國人說:她是這個神話的創造者
此人研究中國,越研究越感到害怕,上書對國王說:必須要征服中國

TAG:慕楓歌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