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2萬多西路軍奮戰4個月,幾乎全軍覆沒,徐指揮含淚分析失敗原因

2萬多西路軍奮戰4個月,幾乎全軍覆沒,徐指揮含淚分析失敗原因

1936年10月,紅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後,組成西路軍,此時西路軍共有2萬餘人。西路軍當時任務是伺機進取新疆,接應蘇聯外援。但是西路軍在河西走廊時遭遇了「馬家軍」重圍,西路軍奮戰4個月,最後兵敗祁連山,2萬多人幾乎全軍覆沒。

這是我軍歷史上很少有的現象,為什麼2萬西路軍幾乎全軍覆沒呢?

作為當時的西路軍總指揮徐向前,他非常痛心和難過,在戰後,他進行了認真分析,此次兵敗祁連山,西路軍幾乎全軍覆沒,主要有以下3個原因:

一、任務問題。

1936年12月,隆冬時節,冰天雪地,墮指裂膚。我軍指戰員,衣衫襤褸,飢腸轆轆,冒著零下二三十攝氏度的寒冷天氣,長夜行軍,艱苦至極。再加上西路軍擔負的任務,飄忽不定,變化多端,並大大超出應有限度,是導致失敗的根本因素。

孤軍外線作戰,任務不定,遲疑徘徊,實為兵家之大忌。而西路軍的情況,卻恰恰犯了此忌。西路軍先是執行寧夏戰役計劃,渡河北進,鏖戰一條山,待機策應一方面軍西渡,共取寧夏;繼則放棄這一計劃,獨立西進,準備打通新疆;再又停在永涼地區,不進不退,建立根據地;復則根據西安事變後的形勢變化,忽而準備西進,忽而準備東進;後明確執行西進任務,剛至臨高地區,又停止西進,就地建立根據地;繼復為了策應河東,改為東返;再又奉命「固守五十天」, 西路軍的兵力有限,這樣飄忽不定的任力,是對西路軍致命的打擊。

二、戰場主動權問題。

兩軍對陣,這是決定雙方勝負存亡的關鍵一環。軍隊失掉了主動權不再自由,就有被消滅和打敗的危險。

一般說來,外線進攻的部隊,制敵機先,首先就處於主動地位。如果不是在駕馭戰局中發生帶根本性的偏差,是不致完全陷於被動,一敗塗地的。恰在那時,敵人被動而不是我們被動,是敵人畏懼我軍而不是我軍畏懼敵人。然而,好景不長,沒過多久,西路軍便轉人被動挨打的地位,直至最後被消滅。這種變化,正是喪失戰場主動權的結果。

三、機斷專行問題。

戰場上指揮員應該能當機立斷,機斷專行,可是對於西路軍,上級統得過死,沒能給戰場最高指揮官應有的自主權。

西路軍雖負著一個獨立作戰方向的戰略性任務,但每一步行動,均需請示報告,不折不扣地照上級指示去辦,指揮員毫無機動自主的權力。另一方面是西路軍一把手陳昌浩思想上有包袱,患得患失,當斷不斷。他是軍政委員會主席、政治委員,有最後決定權,對西路軍的行動,能起「拍板」的作用。但是,這個同志的精神狀態,很不理想,他受到中央指責,心情憂悶,不想吭聲,縮手縮腳,影響了西路軍的行動。

也正是因為上述三種原因才造成了西路軍的這一歷史性失敗。各位讀者,你認為西路軍失敗,還有什麼原因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發表自己的看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縱覽 的精彩文章:

楊虎城孫子找到殺害他爺爺全家的兇手,兇手愧疚,僅說了7個字
他中彈犧牲,屍體被解剖,日寇看到他胃裡的食物後驚訝不已

TAG:歷史縱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