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海公園畫舫齋今天開放

北海公園畫舫齋今天開放

8月23日早晨

北海公園畫舫齋迎第一批遊客

自此三大園中園均對外開放

8月23日,位於北海公園東岸的畫舫齋開放迎來了第一批遊客,由於歷史原因,畫舫齋之前一直因空間狹小隻用於專業展覽。目前試開放將延續靜心齋、快雪堂等景區博物館限流參觀的方式,為遊客增加了一處休閑納涼的好去處。

北海公園的故事,從遼代開始。

遼太宗建都燕京(今北京),在當時的白蓮潭(就是北海)建了瑤嶼行宮。

時間軸快進到金代。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諸部後在今哈爾濱建都立國,後滅遼,再滅北宋。

海陵王遷都燕京,改燕京為中都後擴建瑤嶼行宮,增建瑤光殿。

再之後,金世宗建瓊華島,以北海為中心,建大寧離宮。

大寧離宮是按照一池三山的建築傳統建造的。

所謂一池三山是指太液池和蓬菜、瀛洲、方丈三座仙山。

如今無論是從北海後門還是東門進來沿著湖面東側的林蔭路走都能見到路邊的濠濮間石碑,進入山石堆砌的小路往南是濠濮間,而往北拐就會看見一座有著三開間大門的院落,這裡就是北海公園的另一處園中園--畫舫齋。但長期這裡都的關閉的,自今天開始才正式開放。

畫舫齋位置示意圖

畫舫齋建於乾隆22年(1757年),它東面靠著浴蠶河,南接濠濮間,北鄰先蠶壇,四面環山,院牆隨山就勢,連綿起伏,宛如波浪。整個畫舫齋掩映在松柏綠蔭之中。畫舫齋原是清朝的行宮,清朝皇帝經常到此檢閱射箭。

畫舫齋 是清代行宮建築,在北海東岸。稱水殿。這是一座以方形水池為中心,迴廊四匝的幽靜庭院。主體建築坐北朝南,東西為"鏡香"、"觀妙"二室。

乾隆曾坐冰床來此題詞,"畫舫齋"三字便是他的手跡。清末,慈禧常至此游幸與傳膳。南接濠濮澗,北鄰蠶壇,隱藏於土石山林之中。原是皇帝行宮,門前一帶曾是練習弓箭的地方。齋建於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主體建築坐北朝南,以池水為中心,南為春雨林塘殿,東西分別是鏡香、觀妙室,四面環繞迴廊,構成一處幽深的庭院。西北角院落為小玲瓏,東北為古柯庭、奧曠和得性軒等。古柯庭前有一棵枝繁葉茂的古槐,相傳已千年。畫舫齋布局緊湊,建築精巧,雕樑畫棟,是北海的園中之園。

由於畫舫齋是行宮,所以它的主體建築群保持了嚴整的中軸對稱的布局和金碧輝煌的色彩。乾隆皇帝將江南園林意境融入進畫舫齋中,既不失北方皇家宮苑的特色,又再現了江南園林的情調。

園中主殿為清乾隆皇帝御筆親題「畫舫齋」。院中一池碧水,清澈見底,四面輝煌的景緻高低錯落有致,遠近相間不同,雕樑畫棟倒映在水中,影影綽綽隨波而動。

此次畫舫齋的開放極大地滿足了廣大遊客的需求,同時也意味著北海公園著名的靜心齋、濠濮間、畫舫齋三個園中園已經全面與廣大遊客見面。

綜合北京日報客戶端新聞報道及網路上有關介紹資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契丹馬與射獵
《獨步天下》在歷史上發生真實的故事

TAG:富察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