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342.像微塵那麼多的如來,都是秉承著楞嚴大定的法門而得到心裡開悟

342.像微塵那麼多的如來,都是秉承著楞嚴大定的法門而得到心裡開悟

《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342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迷惑,於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

阿難!你在這個地方要特別注意、特別明白,如是十種禪那:像這十種靜慮的法門、十種靜慮的境界、十種靜慮的功夫所顯現的魔境,你都應該認識。中途成狂,因依迷惑:他在半路上,成了一種狂解,因為他所依據的事,他迷惑了。於未足中,生滿足證:在未滿足的這個時候,未證言證;就是沒有得道,沒有證果,他說:「噢,我證果了!」

沒有證初果,他說證初果;沒有證二果,他說證二果;沒有證三果,他說證三果;沒有證四果,他說證四果。那麼沒有成佛,他說他是佛了。你問他怎麼樣成的,他也不知道。你說成佛都不知道怎麼成的,這真是一個糊塗佛了!可是佛都是明白的,沒有糊塗的。這若是糊塗,就是妖魔鬼怪,他不明白真理。

皆是識陰用心交互:這都是色、受、想、行、識中的識陰作怪呀!你用功夫的時候,這識陰就和你的功夫來作戰。如果你稍微生出一種貪心、一種慾念、一種妄想,這就會入魔的境界。

前幾天我不是講走火入魔嗎?你著到這個境界上,這就叫走火入魔了,生出一種狂解。這種狂解,你很不容易把它破了。就是旁人指破他說:「你這個不對!」他都不相信的。他說:「嘿,你懂什麼?我現在就成佛了嘛!你講那個都不對的。」你告訴他,他也不相信。故生斯位:所以生出這種境界。

【編按】以下節自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補述

剛才果地說我們一般人把破五蘊的境界估計太高了,這是很對的。《心經》上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個「觀自在」也就是在那兒打坐,這個人在那兒打坐的。「行深般若波羅蜜」,就是那個禪的功夫一步一步地進到智慧的階段,所以他能明了五蘊是空的。這五蘊——色、受、想、行、識都是空的,因為你把這個都看空了,就不被五蘊遮蓋住了;不被它遮蓋,就是智慧現前了。

這時候還談不到什麼證果、出三界,談不到的。智慧是有了,所以才能離苦得樂。在離苦而沒有離、得樂還沒有得的這個階段上,還有一段的路程,還要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不被境界所轉。

他還是被境界轉,被色、受、想、行、識這五種的境界轉,這不單沒有證四果,而且連初果也談不到的。人證了初果阿羅漢就可以走路腳不需要碰到地下,離地下會有半分那麼高,腳不沾地了,在任何地方都腳不沾泥了。他怎麼能這樣的呢?就因為他把這見惑去了,斷了八十八品的見惑,因為他斷見惑就能這樣了。

什麼叫見惑呢?就是「對境起貪愛」。對著這個境界,就被這個境界所迷了,生出一種貪愛心來,這叫見惑。證果的人,「眼觀形色內無有,耳聽塵事心不知」,什麼都空了,無所執著了,那他怎麼還會走火入魔呢?根本就沒有什麼魔可走、可入的;沒有什麼火可走的,他沒有火了。

「迷理起分別」,這是思惑。二果、三果的聖人要斷思惑。你想一想,在這五蘊的階段,他修道若斷了思惑,怎麼會想東、想西、想南、想北,計度上、計度下的?用種種的分別心來研究道理呢?沒有的!什麼事情來了,他都迎刃而解,不需要去分別計度它。

這些妄想都是一些個識,尤其那個「識」,那分別更細微,細微、細微的地方,它都在那兒分別。不要說他沒有證果,他甚至於也不能升到非非想處天,為什麼?他這身體根本就沒有看破,沒有放下呢!還是在這臭皮囊上來用功夫,打轉轉。

所以你們以為破了五蘊證了果,證了什麼果?破五蘊那只是修道一個應行的路子,在那路子上走。所以各位要認識清楚這種境界,不要像那無聞比丘似的,以四禪天就認為四果了。這個破五蘊也就是在這初禪、二禪的境界上。這要是按著修行的步驟來講,還很早很早呢,這可以說是剛剛入門。

你不要對那剛剛開蒙的小學生,就以為他大學畢業了。就是神童,也沒有那麼多。或者有的小孩子讀書讀得快,那是神童,但是很少很少的。所以對於法要認識清楚,我早不講這話,就看你們各位的智慧怎麼樣?今天我告訴你們,沒有斷見惑、思惑,這怎麼能談到證果呢?談不到的。

所以他沒有證果,都是虛妄的境界,所有的都不是真實的。就是他色、受、想、行、識都破了,也還沒有證果,這不過只是在修道的路上跑著呢。他若是證果,就得到不退轉了,怎麼會著魔呢!證了初果也不會著魔的。

心經上說:「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破了五蘊,他只是明白這個空理了,談不到什麼了生死和證什麼果位,這還是在那個路上走著呢,還沒有到家,所以談不到了生死。

他這個落到一個偏空的理上,這時候他也不覺得有什麼苦,也不覺得有什麼樂,他在這個地方要是停止了,就落入外道去了;若再往前進步,那麼他是可以開悟,可以證果,但是要精進。所以修行,無論你到什麼程度上,你如果以得少為足,就認為在那兒就可以了,那就叫中道自划了,半途而廢,也就是就懂得那麼多,就沒有再往前進步了。

──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補述至此

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眾生頑迷,不自忖量:眾生這種頑固不化的迷惑,他也不想一想自己是個什麼東西,狗皮還沒有脫,豬皮也沒有掉呢,就說是佛了!唉,自己太不自量了!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逢這種種的境界現前,各以他所貪著的這種愛——這是他以前生生世世愚痴的迷心,在這個地方休息。他以為這個地方就是寶所了,其實是住到化城上。

化城,不是寶所。因為這個人向前去想要取寶,走、走、走,走到半路上就覺得太辛苦了,不去取寶了。於是乎,一個有神通的人,就變化出來一個化城,說:「前面那個地方就是寶所了,我們到那個地方去,就拿到寶貝了,所有的奇珍異寶都可以拿回來。」可是,等到在那個地方休息完了,還要再向前走。而現在這一些個人,就是到這個化城——變化城,卻以為是寶所,再不向前進,所以就休息了。將為畢竟所歸寧地:這一些個人說這就是畢竟了,這就是他們的所歸宿、究竟處,是他們想要去的地方。

自言滿足無上菩提:自己就說自己滿足了,已經證得無上菩提了,已經成佛了,這大妄語成:沒有成佛,他說他成佛了。你說若是聰明人,誰說這個愚痴話?沒有到那種果位上,就說是那種果位,這是愚痴的!

好像民主國家人人都可以做總統;不錯,人人都可以做總統,但不是人人都是總統!得要大家選你出來,才正式做了總統。不是說人人都是總統,那麼哪個是正總統?哪個又是副總統?所以就是這個道理。

你也沒有讀過書,也沒有研究過什麼道理,你就去做總統,你連簽自己的名字都不會簽,你怎麼做總統啊?這個成佛也是,你也沒修行,也沒有受過雪山六年、菩提樹下四十九天,這種的功夫你一天都沒做,你就成佛了?那你真是太容易了,所以這就是一種狂妄。

外道邪魔:這就是一種外道邪魔的思想,所感業終:他所感的邪魔這種魔業終了之後,墮無間獄:將來這個魔也有壽命終了的時候;壽命終,他那個靈性也墮落到無間地獄去。聲聞緣覺,不成增進:如果他是定性聲聞和定性辟支,這兩種雖然打妄語,他不會墮地獄的,但是也不能往前有所進步了,所以「不成增進」。

汝等存心秉如來道,將此法門,於我滅後,傳示末世,普令眾生覺了斯義。無令見魔自作沉孽,保綏哀救,消息邪緣。令其身心入佛知見,從始成就,不遭歧路。

汝等存心秉如來道:阿難!你們這些在會的大菩薩、大阿羅漢、大比丘、大富長者等,秉承著如來所說的這個道理,將此法門:把我《楞嚴經》所說「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這種圓通法門,於我滅後,傳示末世,普令眾生覺了斯義:在我滅度之後,你們要天天傳示末世,令所有的一切眾生覺悟明了這種的道理。

無令見魔自作沉孽:這個「見魔」,又有見愛魔。見魔是見著境界被境界轉了;有的見著就生出一種愛心,被這境界轉;這都是見魔和見愛魔。你不要令見魔和見愛魔讓你自己墮落。「沉」,是墮落;「孽」,是造的罪業,造的這種罪孽。

保綏哀救:你保護而安綏這一切的眾生,來哀憐救度他們,消息邪緣:把這種邪的、不正當的狂心野性、邪知邪見都停止了它,令其身心入佛知見:令他身和心到佛的知見這裡邊來。從始成就,不遭歧路:從一開始,乃至於到成就,不要遭受這個歧路。「始」,就是開始;「成就」,就是末、終點。「歧路」,就是在正路上分出一條岔路。

如是法門,先過去世恆沙劫中微塵如來,乘此心開,得無上道。

如是法門,先過去世恆沙劫中微塵如來:像《楞嚴經》這個法門,這是過去世恆河沙數那麼多的劫裡邊,像微塵那麼多的如來,乘此心開,得無上道:都是秉承著這個楞嚴大定的法門而得到心裡開悟,成就無上的道果都是從這條路來的。

所以現在我們也要研究這條路,把這條路修好了,我們才能成佛呢!不是一步也沒有邁就走到佛那個果位上去了,沒有這麼容易的事。不要說成佛,你就是在世界上讀書,得到個學士,要多少年的功夫;得到個碩士,又要多少年的功夫;得到個博士,又要多少年的功夫,何況得到一個出世的佛的果位?你一步也沒有邁就成佛了?這說夢話也不要說得這麼妙,說得這麼沒有邊際呀!

識陰若盡,則汝現前諸根互用。從互用中,能入菩薩金剛乾慧,圓明精心於中發化,如凈琉璃內含寶月。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四加行心,菩薩所行金剛十地、等覺圓明。

識陰若盡:在前邊行陰盡了,到識陰上。識陰本來要是在八識的本位上,這時候已經可以看十方世界,好像凈琉璃一個樣子,無障無礙的。可是現在這個識陰並不是完全第八識,而是第七識這個微細的生滅還沒有了。所以,如果第七識這個微細的常擾動元——這種微細的動相沒有了,就純粹是第八識。這時看三千大千世界,猶如凈琉璃一樣,那麼,再轉這個第八識,就是佛的大圓鏡智。但是在第七識沒有破盡的時候,就不能有這種的境界。

所以說識陰若盡,第七識這微細的動相如果沒有了,則汝現前諸根互用:則你現前「諸根互用」,諸根就是六根,就是以前所講的六根互用,每一根都有六種的用途。眼睛本來是看東西的,但是它也可以聽,也可以嗅,又可以嘗滋味,又可以吃東西,又可以有觸覺,又可以有思想。這六根互用,每一根都可以有這六種的用途,這是所謂「成就合開」,成就六根互用的這種能力。

從互用中,能入菩薩金剛乾慧:從六根互用裡邊,能入到菩薩「金剛乾慧」。「金剛」是不壞,不壞就是不退了。不退,是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這證得三不退。「干慧」是干慧地。圓明精心於中發化:得到這種圓明精心,在這個裡頭會發生一種的神通變化。

這種神通變化像什麼呢?如凈琉璃內含寶月:好像沒有塵垢的琉璃一樣,在那琉璃之內又含著一個寶月。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四加行心,菩薩所行金剛十地、等覺圓明:像這樣子就超過去前邊所講的十信的位,和十住、十行、十迴向、四加行位,加上菩薩所行的金剛十地,和等覺圓明這種的境界,這種的功夫。「四加行心」,各位記得不記得?是暖、頂、忍、世第一,這叫四加行位。

入於如來妙莊嚴海,圓滿菩提,歸無所得。

入於如來妙莊嚴海,圓滿菩提,歸無所得:這種境界,就是入到如來的妙莊嚴海裡邊,圓滿所修的這種菩提,最終就是無所得。為什麼無所得呢?菩提本來是自有的,並不是從外來的;這個如來藏性不是從外邊得來的,而是自己本有的,所以說「歸無所得」。

此是過去先佛世尊奢摩他中,毗婆舍那,覺明分析微細魔事。

以上所講的是這個識裡邊十種的種子,十種的境界。此是過去先佛世尊:以前的佛世尊奢摩他中:奢摩他就是一個定,這個楞嚴妙定。這毗婆舍那,覺明分析:那個微密觀照的功夫,由這個覺明而分析微細魔事:這是微細的魔事,這種的境界很微細的,不是很容易覺察得到的。

【編按】以下節自上人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二日補述

弟子:在這裡說楞嚴妙定奢摩他,可是在前面說奢摩是三止三觀。

上人:三止三觀,這都是一個比喻,道理差不多。

弟子:可是它並不是楞嚴妙定。

上人:在後面或者就證入這個楞嚴妙定。這一個道理,有的地方講法不同,這都是觀前後文有關連的,就是那又講了深一層。一樣的名詞、一樣的人,他那時候只是一個小孩子,以後長大了,那作用又不同了嘛!這都是變化的,沒有什麼,都是差不多的,所以這個地方這麼講,那個地方那麼講。你若一定執著那個,那就是不通嘛!

弟子:可是要上人這樣的智慧才有辦法。

上人:好像我問那個禪宗裡頭說:「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在橋上過,橋流水不流。」這什麼意思?我講過,你們都聽過?這沒有什麼啊!當然空手才能把鋤頭嘛,你手裡若拿著東西,怎麼能把鋤頭呢!這一般人一看,說:空手怎麼把鋤頭呢?就不懂,轉不過來這個彎。禪宗就是這樣的。

弟子:因為禪師們講的話,一向古古怪怪的。其實他講得不古怪了,很合邏輯的時候,也搞不清他講什麼。

上人:這個是對當時的機宜,你拿這來講,就照葫蘆畫瓢描一描,那又走樣了。那就是那個禪師故意這麼說,教你不懂,不知他葫蘆里賣的什麼葯。

弟子:那要對當事人的機,旁邊不是當機的人。

上人:所以後人拿著它做公案來講,這個都是在那兒說食數寶呢!

弟子:就好比說當時那個人快開悟了,那禪師打他一棒,他就開悟了,那以後人就隨便打,也打不出開悟?

上人:一打,他就發脾氣了。你用功用到了,磕著、碰著都開悟的;你不到的時候,你想開悟,那開不了的。愈想愈不開悟,因為只是妄想嘛,你不認識妄想,還順著這個人心想想想… …,想,想到什麼時候也想不到的。

──上人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二日補述至此

魔境現前,汝能諳識,心垢洗除,不落邪見。陰魔銷滅,天魔摧碎,大力鬼神褫魄逃逝,魑魅魍魎無復出生。直至菩提,無諸少乏。下劣增進,於大涅槃心不迷悶。若諸末世愚鈍眾生,未識禪那,不知說法,樂修三昧。汝恐同邪,一心勸令,持我佛頂陀羅尼咒。若未能誦,寫於禪堂,或帶身上,一切諸魔所不能動。

魔境現前,汝能諳識:這個魔的境界現到你前面,你能認識這個境界,知道這是魔或者是佛。心垢洗除:這個境界有的是外魔,有的是內魔。外魔容易降伏,內魔很難降伏了;因為你起了邪知邪見,這不容易解除。所以你外魔認識了,你自己心裡邊這個心垢也要洗除。

什麼叫心垢呢?心裡頭的垢,最要緊的就是這個貪慾,講來講去還是這一個貪慾;這個貪慾,也就是淫慾。你要是淫慾心沒有了,心垢洗除了,就不落邪見;如果淫慾心不洗除的話,你就很多的毛病都來了。這些個毛病都是由這種的貪慾生出來的,所以種種的問題,種種的煩惱、無明都生出來了;生出,就落邪見了。不落邪見:所以你如果把這個毛病洗除了,那邪見也沒有了。

陰魔銷滅,天魔摧碎:以前所講的五陰魔銷滅了,你有了真正的智慧,不落邪見,那個天魔也摧碎了,把天魔的膽都嚇落了。大力鬼神褫魄逃逝:乃至這個大力鬼神,他雖然力大,不是嗎?他可以把須彌山用手一推都推崩了。可是你的正知正見現前,你有這楞嚴大定,那大力鬼神也就跑了,你把他那個魄也都給喪了。他一見到你呀,亡魂喪膽的,結果就那麼恐懼逃跑了。魑魅魍魎無復出生:這個魑魅魍魎都是妖怪之類的,再也不會出生了,再也沒有了。

直至菩提,無諸少乏:一直就到佛的境界上,沒有一點的困難,沒有一點的問題,沒有一點的麻煩。下劣增進,於大涅槃心不迷悶:就是那種下劣的根性,也會向前增進去到這個地方,在大涅槃這個妙果上,心不會再像以前那種的迷悶了。

若諸末世愚鈍眾生:假設這個世界在末法的時候,這個愚鈍眾生,你教他學好,你怎麼樣教他,他還往那個壞的路上走;你不教他學壞,但是他自己就向那個壞的路上走。學好,好像登天那麼難;學不好,就好像下山那麼容易。為什麼?就是習氣太重了,貪慾太多了,這一種的舊習氣、舊毛病、舊業障、宿世的冤孽債太多了,所以你想往上走,它就往下拉你。

學好就像登天那麼難,學不好就像下山那麼容易,為什麼?眾生就是沒有智慧,就是愚鈍。愚鈍的眾生,未識禪那,不知說法:他不知道修道這種重要性,不知道靜慮是這樣子的需要,他也不知道說法。樂修三昧:雖然他不曉說法,不知道怎麼修行用功打坐,不知道靜慮,可是他樂修三昧,他歡喜修定;歡喜修定必須要明白道、明白法。

汝恐同邪:你如果恐怕這種人入到邪知邪見去的話,一心勸令,持我佛頂陀羅尼咒:那你沒有旁的辦法,你就勸他,勸令什麼呢?勸令他誦持〈佛頂陀羅尼咒〉,也就是〈楞嚴咒〉,你就勸他念〈楞嚴咒〉。

若未能誦:假設這個〈楞嚴咒〉,他念來念去也背不出,總要拿著本子來念。你就教他寫於禪堂,或帶身上:寫到他坐禪的房子裡邊,或者帶到身上。怎麼呢?因為經典所在之處皆為有佛,何況這個咒呢?這個咒在什麼地方,這個地方就有金剛藏菩薩和他的眷屬及一切的護法善神。一切諸魔,所不能動:你若帶到身上,這一切的諸魔,他都沒有法子你。

【編按】以下節自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補述

至於說著魔的人,若能念〈楞嚴咒〉,魔會不會走?你能念〈楞嚴咒〉,什麼魔都會走的,但是要專一其心來念;你若專一其心念,不打旁的妄想,沒有什麼貪心,什麼魔都會遠避的。只怕你一邊念咒,還一邊打妄想,這殺生的念也不斷,偷盜的念也不斷,邪淫的念也不斷,打妄語也不停止,喝酒呢,更是心裡總想著喝酒;這樣子,你就念什麼咒也都不會靈的。

──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補述至此

汝當恭欽,十方如來究竟修進,最後垂範。

釋迦牟尼佛悲心切切,殷勤咐囑,告訴阿難說,汝當恭欽:對於楞嚴妙定——耳根圓通反聞聞自性這個法門,和〈楞嚴神咒〉這個〈佛頂陀羅尼〉總一切法、持無量義的法門,你應該恭敬而欽奉。十方如來究竟修進:這是十方如來的心,這就是十方如來的性,也就是十方如來的母親,這是最究竟、最徹底、最微妙的一個修進法門。

最後垂範:也是十方如來最後的垂範,最後所開示的最要緊的法門。「垂範」,這是最要緊的一個模範,最要緊的一種法則,最要緊的一種開示,令你得佛知見的這條道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法明 的精彩文章:

佛說:修行人應該學學烏龜的這個法
333.他有三個眼睛、八隻胳臂

TAG:正法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