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茶的耐泡程度,與什麼因素有關?綠茶白茶普洱茶岩茶,誰更耐泡?

茶的耐泡程度,與什麼因素有關?綠茶白茶普洱茶岩茶,誰更耐泡?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耐泡這一指標,對茶葉品質而言,重要嗎?

當然是重要的。

一款茶是否耐泡,直接影響我們對這款茶的看法,甚至有的茶友還會將茶葉的耐泡,作為衡量品質的一項指標。

茶耐泡=好。

雖然這一等式,並不是百分百成立,但也體現出人們對耐泡這一指標的態度——耐泡的茶,容易獲得認可。

曾有個朋友吐露心聲:「招待客人,我還是喜歡泡岩茶、普洱茶、老白茶。」

這,難道有什麼講究嗎?

「耐泡啊!要是泡的綠茶,泡個三五次就要換茶,頻率實在太高了,麻煩。像普洱茶,之前你送的布朗山茶,就很不錯,泡個十五次,沒問題,直接能把對方喝趴下,事情談完,茶還能泡。」

綠茶與普洱茶,似乎成了最鮮明的對比。

如果是平時待客,的確耐泡的茶會更受歡迎。否則要頻繁更換茶葉,未免顯得有些手忙腳亂。

但關於耐泡度,卻爭議不斷。

耐泡度好的茶,是否就能直接拍板,說它是一款優質好茶?

關於茶品質和耐泡度之間的糾葛,這篇文章帶你看清。

《2》

六大茶類,哪些茶是耐泡型?

單純從使用蓋碗泡茶來看,白茶、普洱茶、岩茶,可被奉為耐泡型的代表。

白茶,根據年份可以劃分為新茶、老茶。隨著年份的變老,茶葉的耐泡性節節攀升,一泡三年的老壽眉餅(如2016年的秋壽眉餅),它可以沖泡至少10次。等到茶葉泡了稍微淡一些後,還能改用煮茶壺煮茶。煮茶法,還能煮上2-3壺茶。

若是一個人喝茶,喝上半天沒有問題。

耐泡度好的茶,總是會讓人多幾分好感度。

新白茶,同樣擁有極好的耐泡度,縱使是看起來比較嬌嫩的芽頭白毫銀針,耐泡程度也沒有想像中的遜色。

一泡5克的白毫銀針,用沸水沖泡,快出水為基調,可以沖泡十次以上。

誰說嫩芽都不耐泡?

全因沒遇上品質好的高山白毫銀針!

另一耐泡的「代言人」,是用大葉種為原料製作的普洱茶,尤其是百年古樹老茶,更是頻頻刷新茶客對耐泡度的看法。

前不久親自到老班章村購買的老班章茶,就刷新了茶葉的沖泡記錄。

一泡茶,甚至有了「一個人喝不完」的感覺。哪怕是三五好友一起喝茶,也覺得這泡茶「喝不到盡頭」。

至於武夷岩茶,絲毫不比普洱茶遜色,像是慧苑老叢水仙這類茶,沖泡13次也都是正常水平發揮。耐泡度極好的茶,總會讓人生出「買了就是賺到」的念頭。

與白茶、普洱茶、岩茶相比,綠茶、黃茶就顯得不耐泡些,沖泡三五次,味道迅速下降,各方面指標,都大不如前。

不耐泡的茶,自然會讓人心裡覺得有些吃虧,彷彿做了虧本買賣,從而容易產生偏見,不再願意買不耐泡的茶。

但是,我們真的單從耐泡程度上,就能簡單粗暴判斷茶葉的品質優劣嘛?

不行!要是只從耐泡度判斷茶葉品質,容易馬失前蹄。

《3》

一款茶的耐泡程度,與什麼因素有關?

內在因素:茶葉本身物質高低。

外在因素:產區環境、製作工藝、倉儲條件、沖泡方式。

影響耐泡度的變數,還不少。

其中決定茶葉耐泡度的最主要因素,是茶葉中內在物質的多與少。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款茶里,它的內在營養物質,是50克。那麼經過正確的方法沖泡後,這50克的內在物質逐步釋放。

另一款茶,它的內在物質,是100克,使用相同的沖泡方式,第二款茶的耐泡度,就要比第一款茶要好,因為它的物質含量更高。

但茶葉的耐泡度,又會受外在因素影響,比如茶葉種植的環境。

典型代表,有高山白茶、平地白茶,還有正岩茶和非正岩茶,這兩類茶,都體現了山場環境對內在物質積累的影響。

以高山白茶與平地白茶為例。

高山白茶,它所處的生長環境條件好,從溫度到光照,再到水質、土壤以及空氣質量,都適合茶葉的生長,並且在這些優質的環境下,白茶中的有機物積累量會升高,從而積累下更多的營養物質。

這些物質,通過工藝的陳化後,會轉變為豐富的花香物質,以及清甜、醇厚、順滑的茶湯。入口後,會覺得茶湯鮮爽、好喝,順口。

反觀平地白茶,它的生長條件就沒有高山好,溫光水氣土,都不是最佳水平,故而平地白茶很難像高山白茶一樣,積累下豐厚的物質,也很難陳化出令人驚艷的口感。

但是,一款茶葉的耐泡度,又充滿不確定性。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不同火功的岩茶。

來自同一片山場的岩茶,它的內在物質相差無幾,但是它的耐沖泡程度,還會受火功影響。

在相同的沖泡條件下,輕焙火的岩茶,通常會比高焙火的岩茶,少泡幾次。

按照耐泡才是好茶的邏輯,這些少泡幾次的輕火岩茶,豈不是比火功較高的茶,品質差?

當然不是!

少掉的沖泡次數,並不意味著茶就一定差。只是因為輕焙火的岩茶,它的內在物質還沒有徹底醇化,物質釋放速度較快一些。

但是輕火岩茶,未必就比較高火功的茶。它會比較高火功岩茶,擁有更豐富的花香,湯感會更清新。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少若干次的沖泡次數,換來獨一無二的風味,是輕火茶的魅力。

當然,我們還要注意對比茶葉的沖泡方式。

如被大多數人認定為不耐泡的綠茶,它的沖泡方法與岩茶、普洱茶不同。

綠茶的沖泡方法,用的是玻璃杯泡法。

200毫升的水,搭配2-3克的投茶量,加入適量的,溫度適中的水(通常是85℃),讓茶與水充分接觸、交融後,再喝茶。

因為茶和水比較長時間的接觸,茶葉中物質釋放速度會比較快,通常就顯得綠茶不耐泡,續水2-3次後,滋味消失大半。但更改沖泡方式,它的耐泡度又會重新恢復。

比如改用蓋碗沖泡,出水速度快,茶葉中物質釋放的速度得到有效控制,茶葉就顯得耐泡一些。

綜上所述,光是憑藉耐泡度就斷定茶葉品質的好壞,顯然行不通。

不同茶類之間,也沒辦法從耐泡度上判斷茶的優劣。並不能說耐泡的普洱茶,就一定比綠茶品質更好。

甚至有的人還喝不慣普洱茶那稍顯濃烈的味道,還會覺得茶湯太苦,不如綠茶小清新。是以,單純以耐泡度判斷品質,太過偏頗。

《4》

耐泡度,會影響我們對一款茶葉的看法,有人會覺得茶葉一定要耐泡,才是好茶。

但這卻不會影響判斷茶葉品質的硬性指標。

衡量茶葉品質,有它自己的標準——香氣、滋味。

茶好與否,還是要從香氣、滋味等方面入手。

香氣豐富、持久,香型清晰,滋味豐富,層次感強,不苦不澀,擁有鮮明的個性特徵,這才是好茶該有的姿態。

一昧地根據茶葉的耐泡度判斷品質,對茶葉而言,是不公平的。對我們自己來說,也容易有失偏頗,讓我們喪失對好茶的衡量標準。

茶的優劣,耐泡度一項說了不算!

綠茶、白茶、普洱茶、岩茶,哪種茶最耐泡?

很遺憾,難以選出準確答案。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陳茶事 的精彩文章:

白茶拋荒了就是荒野茶?細數人們對荒野白茶的四大誤解,別蒙了
秋壽眉和樹葉差別不大?秋白茶,究竟藏了多少誤解?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