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從被唱衰到真香,共享充電寶是怎麼逆風翻盤的?

從被唱衰到真香,共享充電寶是怎麼逆風翻盤的?

flag 真的不能隨便立。

2 年前,當王思聰在朋友圈放出「共享充電寶能成我吃翔」的狠話時,很多都覺得王校長這局贏定了,彼時共享充電寶行業以 10 天融資 3 億、40 天融資 12 億的速度不斷刺激著資本市場的神經,但外界卻是一片唱衰的聲音,聚美優品 3 億元入股街電更是招來股東的質疑,偽需求、低頻、重資產、盈利模式不清晰,共享充電寶長得就像是跟風割韭菜隨時跑路的樣子。

總之,在那一輪共享經濟泡沫中,共享充電寶不能說是最不被看好的項目,但也絕對是速度被證偽走向滅亡的大熱門。

然而,9102 年了,等著退 ofo 押金的人還在排隊,摩拜買給了美團,途歌共享汽車資金鏈斷裂,滴滴和 Uber 依然巨額虧損,但餐館、商場里的共享充電寶櫃機依然亮著,雖然也有多家企業倒閉、退出,但項目本身經受住了考驗,幾家頭部企業先後宣布盈利,當初對此不屑一顧的人,現在靠共享充電寶續命後卻大呼「真香」了。

反正據說王思聰已經刪掉了朋友圈「立帖吃翔」的內容。

被群嘲的共享充電寶

共享充電寶的概念剛冒出來時,很多人是拒絕的:人手一個充電寶,公交、飛機、高鐵都有 USB 充電口的時代,還用租充電寶?因此共享充電寶被扣上了偽需求的帽子。

投資人說「當前人們出門連錢包都不想帶,更別說帶充電寶」,也到遭到反駁,認為手機電量不足且找不到充電設備只是偶發情況,說明共享充電寶少數的剛需還是低頻需求,更何況手機快沒電了還要開著定位滿大街找共享充電寶櫃機、掃碼、付款,邏輯矛盾,操作反人類,陷入死循環。

高瞻遠矚者則指出,不僅共享充電寶是偽需求,連充電寶也是夕陽產業,因為隨著電池技術的進步,手機的續航只會更強,N 天一充不是問題,不再有電量不足之虞,發展共享充電寶實乃 49 年入國軍。

消費者不接受,商家也不買賬,從早期的報道中可以看出,商家們對共享充電寶的抗拒主要在於為此承擔了設備管理、充電等成本和風險,甚至還要承受消費者因充電被收費而對商家產生的不滿。

共享充電寶被質疑最多的還是押金的收取,這也彼時共享經濟最大的弊病。上線初期,共享充電寶的押金多在 100 元左右,甚至允許消費者放棄押金直接買下充電寶,所以也有觀點認為共享充電寶做的不是租賃生意,而是廠商銷售充電寶的新模式,賭的就是消費者忘了或懶得歸還,成本幾十元的充電寶賣 100 塊,這波不虧。

幾番論證下來,共享充電寶早早被判了死刑,2017 年上半年,樂電宣布停止運營、Hi 電暴力裁員、河馬充電、小寶充電等多家企業也被曝出資金鏈斷裂已進入清算階段,這些負面消息似乎也在驗證人們的判斷,共享充電寶的寒冬比另一個明星賽道共享單車來得還早一些。

當初有多不看好,現在就有多香

「別說了,我向所有共享充電寶公司道歉,真香!」網友小何在商場里找到共享充電寶解了燃眉之急後發了這樣一條微博,這也代表了不少人的態度,以前叫人家牛夫人,現在叫人家小甜甜。

那些沒有倒閉的共享充電寶企業現在過得怎麼樣了?經過一輪洗牌後,共享充電寶市場目前公認呈街電、來電、小電、怪獸充電的「三電一獸」格局,根據艾媒諮詢的報告,街電、小電和怪獸充電三家已實現盈利,來電也自稱是行業首家實現盈虧平衡的企業,街電則宣布 2018 年首度實現年度盈利。共享充電寶集體漲價的消息一出,很多人才恍然發現原來這些企業在悶聲發大財。

說好的偽需求?說好的低頻呢?共享經濟項目那麼多,為什麼活下來的是共享充電寶?

人們最初認為共享充電寶是偽需求,是認為對於有電量焦慮的人來說,隨身攜帶充電寶才是最有安全感的方式。然而,網路上隨處可見的「真香」評價告訴我們,低頻只是相對個體而言,大千世界,永遠有人手機沒電,永遠有人不帶充電寶,而嘗到甜頭之後,不帶充電寶的可能性高,反正到處都有櫃機,幹嘛還要自己背一個呢?畢竟漏接一個電話就錯過幾個億所以不能指望臨時找共享充電寶的人實在不多。偽需求?急需充電的時候就成了剛需。

Trustdata 前不久發布的《2019 年中國共享充電行業發展分析簡報》稱共享充電全年用戶規模達到了 1.5 億人次,蘋果用戶平均每月使用 2.1 次,Android 用戶為 1.7 次;而艾媒諮詢的報道則稱 2019 年中國的共享充電寶的用戶規模將達到 3.05 億人次。

至於念叨了多年的電池技術,其發展速度顯然沒有跟上手機硬體的更新換代,至今多數智能手機還是少不了一天一充,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研究部主任周波對鳳凰網表示新一代電池技術 10 年內商業化落地的可能性不大,手機廠商們也只能在電池容量和快充上做文章,但好不容易延長了 1 小時續航,很快又被 SoC、屏幕、大型應用給壓榨得所剩無幾,電池技術還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5G 時代已經到來。

圖片來自:Phone Arena

如果說短期內有什麼技術上的挑戰,大概是消費者對快充的需求越來越大,共享充電寶企業可能要考慮是否進行硬體升級。

而共享充電寶上線初期介紹的商業模式,也正在成為現實。根據早期的公開報道和我們從一些代工廠了解到的信息,每台共享充電寶成本在 50-70 元之間(根據訂購數量和容量不同,價格會有浮動),可循環充電 300-500 次,成本比起動輒三位數甚至四位數的共享單車無疑要低很多,櫃機的價格根據介面不同從幾百到上千元不等,2017 年「騰訊科技」曾測算每台櫃機的利潤為 1020~1380 元/月,3-4 個月可回本,若依照現在普遍的 2 元/小時的收費標準和更低的成本,回本周期可能更短。

賺錢的不止是共享充電寶企業,放置了櫃機的商家也跟著吃肉。目前商戶並不需要為櫃機支付任何費用並可獲得營業收入 50% 左右的分成,流量大的商戶分成比例還會相應提高,維護所需要的電費也並不高,各共享充電寶企業鋪設點位時,甚至要支付數額不菲的「入場費」。

此外,共享充電寶在投放和擴張上也不像共享單車那樣激進,沒有出現生產過剩或佔用公共資源的情況。不過,共享充電寶行業最明智、最正確的決定,無疑是引入信用卡的免押金模式,既讓將信將疑的消費者放下戒心,也將押金可能引發的問題扼殺在萌芽之中。對比大量共享單車、共享汽車等企業後期出現押金無法退還、總部排隊退押金等鬧劇,沒有打押金主意的共享充電寶起碼從這點來看是想好好做生意的,也算是共享單車讓後來者少走了一些彎路。

走出國門的共享充電寶

在國內市場經受住考驗後,共享充電寶已經悄然走出國門,去年 10 月,名為「ChargeSPOT」的櫃機開始出現在日本東京一些商場中,這是一個成立於香港的共享充電寶品牌,創始人章小健來自廣東汕尾,日本是該公司出海的第二站。

ChargeSPOT 在日本採取了國內共享充電寶企業少見的宣傳方式:電視廣告 INS 網紅。今年 8 月,ChargeSPOT 在當地電視台投放了一則廣告,至於代言人,還有誰比皮卡丘更合適?

在喜劇演員 Yabatan 畫風浮誇的 Instagram 推廣視頻下,有不明真相的國外網友驚嘆「日本真是個非常發達的國家」,結果被其他網友告知「中國兩年前就有了」。

在日本,ChargeSPOT 的收費為第一小時 150 日元(約合人民幣 10 元),但 48 小時也只需要 300 日元(約合人民幣 20 元),在香港則為 5 港元/小時、15 港元/日,押金為 99 港元。ChargeSPOT 還打出了「全球首個國際移動電源租借服務」的名號,理論上你可以在香港借,到日本歸還,官網顯示未來還將進入泰國和馬來西亞。

共享充電寶成功了嗎?

同樣盈利模式簡單清晰、更符合用戶剛需的共享單車,原本也是一門不錯生意,只可惜在資本的揠苗助長下成了一地雞毛。共享充電寶最初被批得一無是處?,在用戶的警惕和資本相對理智的情況下反而能夠以較為合理的節奏發展,但存活至今,乃至實現盈利,也不能就此斷定它就一定是好生意,近來集體漲價的消息也反映了各共享充電寶企業除了收取租金外,並無其他有效變現渠道,一開始規劃中提到的線下商圈引流、廣告投放等並未能真正落地,更像是畫給投資人的大餅。

如果增收的方式除了加價別無他法,不免讓人擔心共享充電寶的可持續發展,畢竟不可能無限制漲價,一旦價格超出用戶可承受範圍,恐怕真的會倒逼用戶自備充電寶,把為數不多的剛需變成非剛需。

王思聰的賭局輸了嗎?現在下結論為時過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范兒 的精彩文章:

索尼 VS 小鳥,真無線降噪耳機哪家強?
適馬一口氣發布四款新品,全球最小的全畫幅無反相機要來了

TAG:愛范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