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25歲患癌姑娘:「江山給你們,朕玩夠了」,她參透儒釋道生死觀

25歲患癌姑娘:「江山給你們,朕玩夠了」,她參透儒釋道生死觀

吳思是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的的一名碩士畢業生,不幸的是,她年紀輕輕患上了子宮癌。在2019年7月5日下午,吳思離開了人世。吳思離世後,家人根據她的遺願,捐獻了她的眼角膜,並將遺體捐獻給了母校湘雅醫學院。

儘管,吳思走了,但是從她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驕傲而尊貴的生命,我們深深地被她對待死亡的態度所感動。雖然,她沒有太多的人生閱歷,她比很多人生命都要短暫,可是她真正的參透了生命。

對於生死,道家最看得開,道家追求的是自然之道,講究「無為」,所以對於生死,道家也認為應該順應自然規律,反對「悅生惡死」,提倡「生死齊一」。雖然,我們都想好好活著,避諱死亡,可生生死死是自然之道,是人類生命發展的規律,誰也改變不了。

吳思正是看透了這點,迎接所有安排,而無所怨恨和悲戚,從容淡定,這樣的生命,驕傲而尊貴。她在離世的前幾天,還和網友打趣,「告訴大家一個消息,我還活著」。在臨去世前,她想著要和一直陪她走過最後一程的網友提前道個別,而又不想網友們過度感傷,她的告別詞是這樣寫的:「江山給你們,朕玩夠了,拜拜。」

她以這樣一種樂觀的態度,面對死亡,看淡生死。網友淚目了,多麼希望她只是玩夠人間的江山,去到一個沒有病痛的地方玩耍了呀……。

在中國文化對待生死的態度中,儒家也最為鮮明,儒家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儒家經典《孝經》中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但是當生命和「仁」「義」要做出選擇的時候,「捨生取義」又是儒家堅決的態度。亞聖孟子說「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吳思,感恩父母,感謝父母給自己的生命,她要把自己的生命發揮最大的價值,她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獻了,把遺體也捐獻給了母校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成為一名「大體老師」,以這樣一種方式完成她未竟的醫學事業。這又是一種怎樣的「大義」。

佛家有雲「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吳思捐獻了她的眼角膜,兩個孩子因為吳思的眼角膜從黑暗中得以窺見光明。她以這樣的一種方式延續自己的生命,這又是何等的功德?

生而為人,我們都想好好地活著,避諱死亡,敬畏死亡。那麼,生死之於我們,究竟意味著什麼呢?吳思的死,吳思對待死亡的態度,就是最好的答案。

《老子》第七章說:「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私,故能長生。吳思,無私,她就是以這樣一種無私,使得她的生命以另外一種方式延續,也讓大家記住了她,一個燦爛的生命來過,溫暖過這個世界。

/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訊 的精彩文章:

天欲禍人,為什麼要先給他一點「福分」,讀懂這個,頓生畏懼之心
道教第一音樂大師,作品被帶入太空,讓宇宙傾聽人類和自然的對話

TAG:道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