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十年前肉是香的,菜是甜的,可為什麼我們就回不去了呢?

三十年前肉是香的,菜是甜的,可為什麼我們就回不去了呢?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那個時候祖國正處於剛剛發展起來,遍地都是機遇的時候。當時的生活還沒有現在這麼便利,也沒有這麼豐富多彩,但記憶中的菜肴卻是如今怎樣都無法忘懷的美味。

三十年前,肉是香的,隨意的一碗蒸扣肉,或者炸油渣,都是難得的美味,那香味似乎化為了實質,一同被我們咽下肚中。那時的菜也都帶著甘甜。還記得當初沿街叫賣的烤紅薯,只要幾毛錢就有一大個,捧在手上熱乎乎的,咬一口,滿嘴香甜。

還有農家自己種的小黃瓜,從藤上摘下來,隨便擦一擦就能咬,一口下去,甘甜飽滿。但為什麼我們現在我們如今吃的越來越好,菜品種類越來越多,卻怎麼樣都吃不回當初的那種味道了呢?這主要還是有3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就是跟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有關。人民生活的越來越好是件好事嗎?當然是,但是正是因為越過越好,人們也開始越來越不知道珍惜。當初吃口肉多難啊,我還記得有一次家裡做了豆腐肉沫跟西紅柿炒蛋,我開心的跟我媽說,像是在過年一樣。

如今肉已經成為了我們日常食物,別說最常見的豬肉,什麼魚肉牛肉、雞肉鴨肉,甚至一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食物,都成了我們如今桌上的一盤盤菜肴。只不過有些東西得到的容易了,反而人們開始不珍惜,如今中國光是一年,浪費的食物大概就有1700萬至1800萬噸。

第二則跟食材有關。以前我們吃的豬肉,都是用草料精細喂出來的,一頭豬至少要養一年。而如今呢?因為需求增大,供不應求,就只能在速度上提功夫,我們如今吃的豬肉,都是三四個月就能出圈的豬,全都是吃豬飼料長大的,看上去肥肥胖胖,可肉卻少了那種肉香味。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一隻農村養的土雞,價格要比超市或者菜市場賣的「肉雞」貴至少一倍,那味道是真的不一樣,那些土雞蛋也更貴,正是這個道理。肉是這樣,菜當然也是這樣,那些在溫室大棚中的反季節蔬菜水果,在味道上要如何跟隨著大自然時節合理生長的農作物相提並論呢?

第三點則跟我們吃進口的食物有關。現代人節奏太快,工作忙,學業重,已經越來越少有人願意耐心的做一頓飯了,基本上都是點外賣或者在外面吃。雖然這樣說有些貶低商家的意思,但是不得不說,在食材的新鮮度方面而言,外賣的食物肯定無法跟自己去買菜來做相媲美。

稍微良心一些的商家,也許只是食材沒那麼新鮮,但一些黑心商家會用什麼樣的食物做飯,你肯定不會想知道。至於為什麼吃不出來,看看我們如今的外賣味道多重啊,重油重鹽,都是醬汁,怎麼可能吃的出食物本身的味道的呢?

時代快速發展,帶給我們的好處顯而易見,但一些負面影響也不是沒有。如何堅守本心,好好沉澱下來,享受生活原有的樂趣,這是我們每個人如今都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漫談南明 的精彩文章:

二戰時,道士們在為了抗戰奔走,那麼佛門弟子又在做些什麼呢?
拿破崙曾說:中國是一頭沉睡的雄獅,其實後面還有一句,才是重點

TAG:漫談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