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葉利欽與他的「伯樂」戈爾巴喬夫為何決裂?兩人之爭結果如何?

葉利欽與他的「伯樂」戈爾巴喬夫為何決裂?兩人之爭結果如何?

1985年3月10日,第7任蘇共總書記契爾年科因病去世。在這一年,實行幹部終身制的蘇聯也愈發顯露出難以克服的弊端:內部體制僵化、新老幹部交替近乎停滯、幫派政治、特權政治橫行。

蘇聯已經沒有了70年代與美國相抗衡不落下風的超級大國風采,蘇聯的種種弊端,使得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面臨生死存亡的局面,而感受到的這一點的,絕不僅僅是基層的普通蘇聯民眾,哪怕是蘇聯高層,也體會了這一點。

排除陰謀論,戈爾巴喬夫的上台,其實就是蘇共中央領導們試圖挽救蘇聯的一個舉措。因為在1982年勃列日涅夫去世之後,他的繼任者安德羅波夫和契爾年科擔任蘇共總書記不到兩年的時間就相繼去世,當時的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部都超過了70歲,如此高齡,根本沒有足夠的精力有效地保證蘇聯的平穩運行,更遑論發展。

在這種情況之下,年僅54歲,與葉利欽同年的戈爾巴喬夫被選為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成為蘇聯新一代領導人,也成為蘇聯近幾十年最年輕的領導人。

而這時候,葉利欽已經擔任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委第一書記已經10年之久。不過此時,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是沒有矛盾的,葉利欽在回憶錄中也說到,他當時是支持戈爾巴喬夫當選蘇共中央書記的。

而年輕有銳氣的戈爾巴喬夫在上台之後也不負眾望,決意改變蘇聯老人政治的現狀。入主克里姆林宮後,戈爾巴喬夫開始對蘇聯最高領導層進行大換血,葉利欽作為第一梯隊的人選,被調入了莫斯科。

因為,當時的葉利欽以銳意改革、行動力強著稱。因此,戈爾巴喬夫將葉利欽安排到莫斯科市,就是希望這個具有強烈挑戰性格、同時雷厲風行的幹部能夠改變首都僵化、停滯、落後的面貌。

在這種情況之下,在戈爾巴喬夫的提攜之下,葉利欽開始了自己在蘇聯政壇的平步青雲之路:1985年開始,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葉利欽就連升三級,他接連擔任蘇共中央書記、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蘇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的職務。也就是說,葉利欽能夠在蘇聯政壇飛黃騰達,戈爾巴喬夫的提攜至關重要。

然而,當接連被提拔的葉利欽成為蘇聯政治明星的同時,他激進的改革措施和對蘇聯過去成就的攻擊,使得他在黨內遭遇了大量的反對。他過於激進和粗暴的改革,也使得葉利欽遭遇越來越嚴重的困境。

按照常理,身處困境,葉利欽應該積極靠攏戈爾巴喬夫,做好與總書記的關係,從而獲得蘇聯最高領導層的支持,以擺脫困境。然而,性格剛硬,甚至已經到了頑固地步的葉利欽,卻並沒有低頭的任何打算,他甚至開始跟戈爾巴喬夫公開對立。

在1987年9月10日,蘇聯召開的紀念十月革命70周年的會議中,葉利欽在發言中,卻對戈爾巴喬夫的報告幾乎全部推翻,他所提出的修改意見竟高達20多條, 戈爾巴喬夫對蘇聯過去70年社會主義歷史的評價、對黨和國家未來發展的設想和政策等一系列重大原則問題,葉利欽全部提出了批評和反對意見。

如此激烈的意見,令蘇共中央領導層瞠目結舌,戈爾巴喬夫也被氣得還沒等葉利欽發言完畢就中斷了會議,離席而去。葉利欽如此行徑,自然惹的戈爾巴喬夫大怒。

即便如此,葉利欽依然不買戈爾巴喬夫的帳,他給戈爾巴喬夫寫了一封名為辭職、其實是指控的辭職信,最終,忍無可忍的戈爾巴喬夫召開會議,並先後免去了葉利欽莫斯科第一書記、蘇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等職務。

葉利欽在蘇聯政壇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因此徹底決裂,兩個人勢同水火。

按道理,得罪了以戈爾巴喬夫為首的蘇共中央,「政治棄兒」葉利欽完全不可能東山再起。但是,葉利欽事件爆發之時,恰恰處於一個極為關鍵的時刻,當時已經是20世紀80年代末,此時東歐開始巨變,蘇聯國內政治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葉利欽雖然被攆出了中央,但是,他開始在國內國際形勢的巨大變化中看到了自己東山再起的希望,葉利欽早已經敏銳地判斷到:戈爾巴喬夫中間道路的改革,最終將走向死胡同。

因此,他果斷地丟棄了「共產黨人」的面貌,開始以西方式民主派的政治領袖的身份出現在蘇聯。同時,在過去工作中葉利欽塑造的「反官僚、反特權」的良好形象,也得到了基層群眾的好感。

在這種情況之下,葉利欽開始重返政治舞台。並在1991年成為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第一任總統,並最終造成了蘇聯解體。葉利欽也最終得以入主克里姆林宮,成為俄羅斯第1任總統。

而與此同時,曾經的蘇聯最高領導人戈爾巴喬夫也黯然下台,戈爾巴喬夫與葉利欽之爭,最終以葉利欽的入主克里姆林宮的全面勝利宣告結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鳶飛九天 的精彩文章:

都是朱元璋一起長大的發小,且戰功赫赫,為何兩人命運截然不同?
古代的一品大員,正一品和從一品有什麼區別?

TAG:鳶飛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