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龍樹菩薩為什麼被稱之為「八宗共祖」

龍樹菩薩為什麼被稱之為「八宗共祖」

龍樹菩薩是印度佛教中觀學說的開創者,吸收綜合了初期大乘佛教經典的相關理論,對佛教「性空」的觀念給以完整的論述,「緣起性空」思想成為大乘佛教的基礎。建立大乘體系,使大乘般若性空學說傳播到全印度。其著作被鳩摩羅什完整地介紹到中國來,公元3~4世紀,龍樹菩薩的佛學思想至中國,立即在中國佛教界引起了強烈的震動,成為中國佛教各宗派的基礎,此後俱舍宗、成實宗、律宗、三論宗、法相宗、華嚴宗、天台宗、真言宗,都把龍樹菩薩視作祖師。龍樹菩薩中觀系典籍翻譯及介紹於中土者,以鳩摩羅什法師為始,後有太虛大師的後人施護法師繼之。

三論宗以龍樹的《中論》、《十二門論》、《大智度論》和龍樹的弟子提婆的《百論》為依據建立自己的體系,而且中國三論的初祖羅什所傳的就是龍樹正統的中觀思想,所以三論宗自然以龍樹為開山祖師了。

受三論宗的啟發,智者大師創立天台宗,他上承慧思、慧文之學,而這兩人也是與《中論》、《大智度論》有關的,《摩訶止觀》中記載慧文時說:"文師用心,一依《釋論》。" 而智者大師在《觀心論》中也說自己是"歸命龍樹師。" 因而天台宗也以龍樹為自己的祖宗了。

因龍樹作了《十住毗婆沙論》,對《華嚴經》的《十住品》有注釋,所以華嚴宗人向印度方面尋師承,也就把龍樹看成是自己的祖先了。而且龍樹曾深入龍宮誦讀《華嚴經》,從中悟入無生法忍,並使它流傳於世,因此華嚴宗就把他看是自己的祖宗了。

法相宗是源於印度的瑜珈行派,而瑜珈行派是推崇龍樹的中觀思想的。瑜珈行派與後期的中觀學之間有著很深的分歧,但瑜珈行派的學者並不否認龍樹的思想和成就,他們只是認為龍樹的後繼者在論說空時有執著於空的傾向,的惡取空的傾向,認為這種思想傾向對佛教的發展很不利,所以就從萬法惟識的角度講關於宇宙萬有的種種認識。他們也認為自己的思想是源於龍樹的般若思想的,他們認為其重要理論三性思想(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是從龍樹的二諦理論發展而來的,是龍樹思想二諦思想的必然結果。他們又認為瑜珈就是般若,是得到大菩提的最勝方便,兩者是統一的。由於瑜珈行派與龍樹思想之間的淵源關係,所以從瑜珈行派發展而的法相宗也就自然尊龍樹為祖宗了。

龍樹作的《十住毗婆沙論》中有《易行品》一章,說凈土法門,道理簡單,較易實行,是一條快捷方式。因此凈土宗人就龍樹看成自己的祖宗,認為自己是義學以外的快捷方式法門,並把龍樹的話看成是調和凈土思想和義學的依據。

據說龍樹曾開鐵塔,向金剛薩埵菩薩(顯教里稱為普賢菩薩)請出密法,從而密法才開始在人間流傳的。因而龍樹理所當然的又成了密教的祖宗了。而且開元三大士之一的金剛智,說自己的老師是龍智,並說龍智是龍樹的弟子這樣龍樹與密教的關係就越來越近了。而在以密法為核心的藏傳佛教中,龍樹的中觀思想更是藏傳佛教中主導思想,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

在南朝,律宗大師僧把龍樹列為律宗的第三十四代宗師。僧在他的《薩婆多部記》中說:"大聖遷輝,歲紀綿邈,法僧不墮,其唯律乎!初集律藏,一軌共學,中代異執,五部各分。既分五部,則隨師傳習,唯薩婆多部遍行齊土。"這就是說律藏本來是大迦葉和阿難結集出來的,接下來分為五支,而只有薩婆多部,即說一切有部的律法傳入中土。而龍樹據說是在說一切有部出家的,,與大眾部的僧人多有接觸,,這樣僧也就把龍樹說為是律宗的祖宗之一了,把他列為第三十四代,把提婆列為第三十五代。

小乘俱舍宗和成實宗也都把龍樹視為自己的祖宗,這也是有原因的。俱舍宗是以世親的《俱舍論》為理論依據建立起來的,它講的五位七十法與法相宗講的五位百法是很相近的,因此在大乘佛教興起後,它就附屬於法相宗了,而法相宗與龍樹菩薩的思想是有一定關係的,是把龍樹視為祖宗的,所以俱舍宗自然也會把龍樹視為自己宗派的祖宗了。成實宗是以《成實論》為理論依據建立起來的,它是鳩摩羅什翻譯到中國來的,成實宗思想與大乘佛教的思想有著相近的地方,當時人們都認為它是大乘經典,後來吉藏等人把它判為小乘。成實宗與三論宗在發展過程中曾有過辯論,成實學者不敵三論學者,最後成實宗也就附屬於三論宗而傳播;而三論宗思想是直接從龍樹傳下來的,與龍樹有著大的淵源,由此成實宗也就自然會以龍樹為自己的祖宗了。

▍版權聲明:

本文為網路採集文章,由玉泉寺編校發布,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聲明。

版權歸創作人所有,我們尊重著作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如涉及版權爭議,請著作權人告知我方刪除,謝謝。

當陽玉泉寺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當陽玉泉寺

公眾號:dy-yuquanchansi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陽玉泉禪寺 的精彩文章:

法華玄義 |(257)遍為行體,諸行同異
修行,讓生活更美好!

TAG:當陽玉泉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