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方廣錩:再論閱覽古籍不應該戴手套

方廣錩:再論閱覽古籍不應該戴手套

關於閱覽紙質文物是否應該戴手套,沈津先生曾撰文對有的圖書館、博物館要求戴手套閱讀古籍文獻提出批評,我贊同沈津先生的意見,這些都是長期從事有關工作的專家在工作中養成的「專業素養」。將來有機會,我也會談談自己幾十年來考察敦煌遺書的經驗。總之,戴手套閱覽敦煌遺書原件,弊大於利。所以,無論在國內國外,無論到哪個單位,我考察敦煌遺書,工作時從來不戴手套。

極個別情況,出於某些特殊原因,偶爾也帶手套,那時就把手套的五個指頭統統剪掉。也就是說,依然是手指直接接觸敦煌遺書。不僅是我,真正的寫經研究者,包括日本的一流寫經研究者,沒有一個是戴著手套工作的。前此,某館邀請我鑒定館藏敦煌遺書。我去後,現場拿出手套。我說:鑒定敦煌遺書不能戴手套。並解釋了具體理由。該館有關人員請示領導後,允許不戴手套。

1990年以後,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編目由我主持,我們編目組全體成員,工作多年,從來不戴手套。自然,我們也不會要求前來查閱敦煌遺書的先生戴手套。我在國圖工作期間,不少先生前來考察敦煌遺書。如沙知先生來過,郝春文先生來過,榮新江先生自己來過,還陪同饒宗頤先生來過,日本的一些敦煌研究者也來過。閱覽時都不戴手套。

敦煌遺書為古代棄存,大部分殘破不全,不少遺書殘破嚴重。有些雖然已經修復,不少尚未修復。已經修復的,由於種種原因,也有的出現兩次損壞。因此,考察原件,必須小心翼翼,不能因為我們的考察工作而使遺書原件受損。

我的經驗,人手的皮膚最為敏感。卷子一上手,哪個地方有殘破,展開、收起時要小心,不用經過大腦,手下自有尺度。有些殘破較甚的卷子,需要一點一點慢慢分離相互勾牽著的殘紙,此時更需要敏感而細膩的手感來把握分寸。戴上手套,隔著一層布,哪怕再薄,畢竟隔著一層布。皮膚的感覺就會變得遲鈍。即使眼睛看到殘破處,心裡想著要小心,無奈手上沒有感覺,便會手不應心,很難準確做出分離勾牽殘紙的細微動作,搞不好就會對原卷造成傷害。

所以我說,為了敦煌遺書的安全,閱覽時不能戴手套。特別對那些未經修復的殘卷,或雖然修復但又二次殘破的遺書,絕對不能戴手套。

由於種種原因,即使是敦煌研究者,現在也很少有人閱覽敦煌遺書原件,何況社會上絕大部分人都不是敦煌研究者,所以一般人並不知道閱讀敦煌遺書應有的規範。

敦煌遺書的鑒定是一件十分嚴肅的事情。在敦煌遺書名氣日益高漲、市場價格不斷上漲、照相技術不斷翻新、印刷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敦煌遺書鑒定更是一件需要十分謹慎的事情。敦煌遺書鑒定,可以分為不同的流派。我主張,對紙張的鑒定,是鑒定敦煌遺書的第一要素。凡是就敦煌遺書鑒定與我打過交道的人都知道,我從來不依據照片鑒定敦煌遺書,必須看到原件。有關鑒定方法,這裡無法詳談。總之,除了其他種種要素,鑒定者還必須觸摸原件紙張,觀察其形態,把握其手感。如果帶上手套,則對敦煌遺書的準確鑒定就無從談起,自然,目錄的編纂也就同樣無從談起。

如上所述,為了保護與鑒定敦煌遺書,閱覽敦煌遺書時,一定不能戴手套。如果戴了手套,閱覽者有可能在閱讀時誤傷遺書,也無法真切得到有關敦煌遺書的真實知識,那就會誤導自己的研究。

不戴手套有無弊病呢?當然是有的。除了手汗問題,還有雙手必須乾淨。其實,這些問題都不難解決。閱覽以前洗手,保證手部乾淨。這不是難事。

至於手汗,手部畢竟不是人體最易出汗的部分。特別是手指,更不易出汗。閱覽敦煌遺書,一般都在恆溫閱覽室,這一條件也使手部也不易出汗。我自己鑒定敦煌遺書幾十年,從來沒有出現過手部出汗的情況。當然,人會有個體差異,那也簡單。比如我上篇文章提到的某館,在同意我裸手鑒定敦煌遺書的同時,拿來一些紙巾,要求我隨時注意擦掉手上可能出現的手汗。我自然答應,雖然最後並沒有用到——僅中途喝水,繼續開始工作前用紙巾擦了擦手,以防水杯上有肉眼看不見的污漬。手部容易出汗的先生,閱覽敦煌遺書之類的紙質善本時,的確應該自備一些手巾、手絹之類,並隨時注意自己手上是否有汗,隨有隨擦。其實,衹要心中真正把敦煌遺書當寶貝對待,有關諸如此類的問題都在不言中了。

總之,閱覽敦煌遺書戴手套,弊大於利。當然,我說的僅僅是敦煌遺書及以敦煌遺書為代表的紙質善本古籍。至於其他文物,各有各的情況,另當別論。據我所知,鑒定青銅器,如想上手,必須戴手套。這也是一種「專業素養」。

註:

原標題為:柴劍虹先生,請不要信口開河;對閱覽敦煌遺書戴手套問題的補充說明;標題為古籍公眾號編者所加,對原文有刪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歷史內參 的精彩文章:

當梵蒂岡遇到故宮:百年前《最後的晚餐》就有中國畫版
曹峰:清華簡《心是謂中》的心論與命論

TAG:中國歷史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