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家居 > 別再一味追求紅木傢具!歸本溯源,說說什麼是真正的中式家裝

別再一味追求紅木傢具!歸本溯源,說說什麼是真正的中式家裝

一提到中式室內裝修,你首先會想到什麼?四角宮燈的吊頂燈具?鋪滿整個電視牆的花鳥魚蟲工筆畫?還是最經典的大件成套醬紫色雕花紅木傢具?

既然對所謂的「中式」有所嫌棄,那麼什麼又是好的符合新時代的家裝風格呢?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國人一直沒有停止對屬於自己的家裝風格的探索。

在混沌中摸索的那些年

在我們這一代人小時候,所有人的家都是差不多的樣子。市場上能購買到的傢具樣式比較統一,家裝以實用性為主。許多傢具甚至是自己打的,幾乎沒有什麼個性化的裝飾。

人們的家裡刷著跟學校、辦公室差不多的綠色牆裙,使用高低櫃、暖水瓶、蕾絲防塵蓋……當時,你能買到或者見到的家基本都是這個樣子。

在混沌中尋找

大約到了十幾年前,祖國經濟發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我們的家裝風格好像進入了混合風。一下子,人們家中的差異性開始增大,歐式、中式、地中海式、田園……各種風格興起,甚至是混搭風也非常受歡迎。總之,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咱們裝不出。其實這個狀態正是我們開始有了室內設計意識的表現。

在這個階段,大家都在嘗試摸清楚什麼才是自己喜歡的風格,家開始重新彰顯主人的意識,到底想讓自己的家看起來更氣派些,還是更古樸深沉些。

但不可否認,我們迷失在了信息的洪流中,暫時喪失了判斷自我位置方向。

如今對中式家裝風格的描述其實可以用管中窺豹來形容,中式一詞在家裝領域,其實遠不是雲紋、雕花、實木傢具這些元素羅列所能概括的。這些元素所能堆積出來的,看似古風濃郁,實則老氣橫秋、刻板壓抑。

東方韻味的生活智慧

其實中式風格並不是對一類元素的描述,而是一種空間布局理念,是祖先們探索出來的富含東方韻味的一種生活智慧。

《月曼清游圖》——閑亭對弈

文人的參與

中國古代建築「天人合一」觀念的形成與中國古代文人的一種人生觀與美學思想有很大關聯。

在怎樣建造自己理想家園領域,有幾位精於此道的生活達人不得不提,如南北朝生活家陶淵明自己的「世外桃源」:「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依據描述,他的家屬於山野式住所,往往建於自然山水之間,重在體驗自然之樂趣,宅園結合,園雖不大,居於其中,卻也優哉游哉,得自然之趣。

另一位愛好建築自己理想住宅的大佬是唐代的白居易。他的「廬山草堂」,建築雖不大「三間兩柱,二屋四牖」,用料也極質樸「木,斫而已,不加丹。牆,圬而已,不加白。階用石,冪窗用紙、竹簾、緯,率稱是焉」。但居於其中,卻超越世塵的意趣: 「樂天既來為主,仰觀山,俯聽泉,旁睨竹樹雲石,自辰及酉,應接不暇。俄而物誘氣隨,外適內和。一宿體寧,再宿心恬,三宿後頹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這種審美趣味得益於中國古人對自然萬物一體、同構同源同律的看法。如莊子的「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 《莊子·天下》)。如此,自然的極小要素,便包容著宇宙天地之意境與規律。

我們很難想像,只懂得栽花蒔草、 造橋蓋屋,卻沒有深厚文化功底的人,能設計建造出成功的園林建築。因此,「名人出名園」 、 「文人造文人園」就是一種必然。

這時的中國古代住宅反映的空間特徵,才是如今中式家裝的根脈所在,隱含著中國文人對居住的理想。

空間分隔的智慧

中式古典園林建築空間的營建,其實無定式,但也絕非隨手拈來都成格局。使虛與實、內與外、遠與近都得到調和。

由於古人的房屋空間較大,採用吊梁屋頂,層高大,室內顯得空蕩肅穆,人們居住的舒適度就會收到一定的影響。

這個原則放到室內則體現在小空間的分隔處理上,正如《易經》里對八卦的描述:「 近取諸身, 遠取諸物」 ,在一個大的空間中,分隔成一些似通非通的小空間 ,增加自身居住的舒適性。博古架,屏風等分隔空間的物件也應運而生,是一種屬於我們自己特有的審美趣味。

真正的內核

中國古代住宅所反映的生活方式與空間特徵,是中國當代住宅的根脈所在,隱含著中國人的居住理想。雖然中國古代住宅的「天人合一」思想基礎與當今社會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但其所具有的 「融入自然」的獨特意趣與空間分隔法,蘊含了極大的文化價值。對當代人也仍然具有獨特的吸引力,對當代住宅設計仍然具有可貴的參考意義。

家應該有自己的樣子

十幾年後的今天,隨著人們的生活進一步提升,教育的進步,新一代的成長,互聯網的發展,讓人們看到了更多的信息,自然的對家,產生了更多的思考和追求。

我們輕易的可以搜集到什麼是北歐風、日式、中式怎麼做更適合現代使用,在這個基礎上,我們要求自己的家更貼近自己的精神世界和人格趨向。

東家匠人璞素商品圖

我們甚至可以駕馭多種風格元素的家居,進行梳理整合,讓他們變成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這個時期的我們,出遊次數增多,體驗的自然也更多,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世界的一部分揉進了自己的身體里,也將世界帶回了自己的家。

人們不斷地積累搜集自己的喜好,合理的梳理整合所獲取的東西,物隨心動,家也在不斷的發生著微妙的變化,此時的家變成了一面鏡子,映照出了主人的過往和現在,個性與習慣。

脫離了風格的控制,掌控各種喜好元素,將其融合統一,變得合理及美觀。不被元素控制,而是自己掌控節奏,不模仿,不雷同,而是真正把家變成自己的樣子。

這也與前人對於家裝的理念逐漸趨同,不斷找尋自己,向理想靠攏,構建屬於自己理想的家。

其實真正的繼承不應當被具體材質元素所限,應當在了解其形成過程及演變的過程之後,探究掌握最核心的哲學智慧,讓「中式」這個概念活起來,容納更多新鮮的血液,逐漸發展出我們自己時代的「新中式」。

分享木知識,傳遞木文化!

中木商網公眾號「木材」一直在努力!

支持請點關注木材隨時隨地做木材生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木商網 的精彩文章:

選擇傢具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去考慮?
不是所有的楠木都叫金絲楠,判斷金絲楠的標準是什麼?

TAG:中木商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