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以五句文,嘆上三德

以五句文,嘆上三德

以五句文,嘆上三德

(020)

四、嘆德,文有五句,嘆上三德。

《法華論》云:「初句總,後句別。」當知諸句皆嘆羅漢句耳。

「諸漏已盡,無復煩惱」,此兩句嘆上殺賊。

漏者,三漏也。

《成論》云:「失道故名漏。」律云:「痴人造業,開諸漏門。」毘曇云:「漏落生死。」論、律語異而同明漏義。

良由賊誑,失於理寶,貧窮孤露,造諸惡業,致生死苦。

亡法身,失慧命,喪重寶,皆是賊義,不應謂是不生義嘆德也。

煩惱者,即九十八使,流、扼、纏、蓋等,逼惱行人。煩惱是能潤,漏業是所潤,能所既盡,正是殺賊義,那得作不生嘆耶?

「逮得己利」一句,是嘆應供。三界因果皆名為他,智斷功德皆名己利,己利具足故成應供。

「盡諸有結,心得自在」兩句,是嘆不生。

諸有即二十五有,生處也;結即二十五有,生因也。因盡果亡,嘆不生明矣,不應作殺賊嘆也。

羅漢但應結盡,未應有盡。有盡者,因中說果,又盡在不久也。

「心得自在」者,定具足名心自在,慧具足名慧自在。慧自在未必心自在,心自在必慧自在。今言心自在,即是定、慧具足具解脫人。具解脫人生決定盡,驗知嘆不生德也。

若依《法華論》者,呼為上上起門,則是以後釋前也。論云:「以諸漏盡故名羅漢,以心得自在故名有結盡。」如是傳傳釋上也。

本跡者,不生不生名大涅槃,煩惱漏流,其源久竭,不復墮落二乘及凡夫地,即本不生;法身智斷,實相功德,名本己利;得王三昧,破二十五有,顯出我性,具八自在我,名本殺賊。

跡示二乘功德耳。

觀心者,中道正觀不漏落空、假二邊,二邊煩惱滅也。

能觀心性名為上定,衣珠秘藏是己之物,即己利也。

正觀中道,結賊則斷,無結故有亦斷。二邊不能縛心,故名自在。雖有煩惱如無煩惱,不斷煩惱而入涅槃,即其義也。

文章 | 智者大師

圖片 | 玉泉寺數據中心

當陽玉泉寺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當陽玉泉寺

公眾號:dy-yuquanchansi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陽玉泉禪寺 的精彩文章:

文殊菩薩的接引
農曆七月二十四恭迎龍樹菩薩聖誕

TAG:當陽玉泉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