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寶寶出現這些狀況,說明是營養不良,家長不及時糾正影響發育

寶寶出現這些狀況,說明是營養不良,家長不及時糾正影響發育

文|秘籍君

前兩天帶孩子去診所看病。前面坐著位奶奶,抱著個胖墩墩的寶寶,看樣子有兩歲多。醫生看看寶寶小手,又看看指甲和臉蛋,最後下了個診斷——「營養不良」。奶奶聽到尖聲叫起來「怎麼可能?我們可是頓頓吃肉的呀!」醫生很無奈「光吃肉就能保證營養全面嗎?不吃蔬菜也會缺營養!」

由此想到家長們在寶寶餵養中的誤區。很多家長以為,給寶寶常吃肉就是營養全面了,卻不知道,如果寶寶偏食挑食,也會缺乏其它營養,同樣為營養不良。如果發現不及時,就會耽誤生長發育。

寶寶出現以下狀況,說明是營養不良,家長不及時糾正影響發育。

方顱、胸骨突出,可能是維生素D缺乏症

曾經有個遠方親戚抱著8個月大的孩子來我家走親戚。那個孩子額頭方方的,腦袋兩側尖尖的,家裡老人都誇有福氣,因為戴帽子能撐起來,有官像。身為兒科醫生的表哥一言不發地走到寶寶跟前,解開寶寶衣服按了按肋骨,並隨口問了句「孩子補過維生素D沒?」親戚一臉茫然,「什麼是維生素D?」

後來聽表哥解釋才得知,寶寶出生二周後就需要補充維生素D。它不僅能促進鈣的吸收,也是預防佝僂病的重要措施。而親戚家的孩子出現方顱,同時肋骨呈串珠樣,已經有了佝僂症的初期癥狀,這顯然是維生素D沒有補充到位的表現。

維生素D可在藥店買到,一般為AD滴劑。如果寶寶出生後吃得晚就要及時補上。很多家長盲目追求給寶寶補鈣,卻忽視了補維生素D,鈣吸收不到位,實在是很可惜。

面色發黃、精神不振,可能是缺鐵性貧血

著名育兒專家崔玉濤醫生說過,胎兒在母體內帶的鐵含量,在出生6個月左右就會耗盡,這時家長就要注意給寶寶補鐵。如果寶寶是母乳餵養,寶媽也要保證從飲食中多補鐵,這樣才能確保寶寶體內鐵元素充足。給寶寶添加輔食後,也要按寶寶吸收情況及時添加動物肝臟泥,或者是添加含鐵強化劑的米粉。

一旦發現寶寶面色發黃同時精神不振,家長就要懷疑寶寶是否為缺鐵性貧血,並及時檢查,作出應對措施。

食欲不振、性情煩躁甚至有異食癖,可能是缺鋅

鋅也是寶寶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質。一旦寶寶缺鋅,就會出現食欲不振、偏食挑食嚴重、性情暴躁甚至喜歡摳牆皮、咬指甲等異食行為。同時缺鋅還會伴隨免疫力下降,動不動就感冒。家長可給孩子多吃些含鋅量高的食物,除了肉類之外,新鮮的水果蔬菜、海帶紫菜等海產品中都含鋅。查出缺鋅後,也可在醫生的指導下給寶寶喝專門的補鋅劑。

-----------------------

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母乳餵養、輔食添加、疫苗接種、疾病護理、成長發育,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除了原創漫畫文章,我們還會給您定期奉上實用育兒生活小常識,讓你用科學的方式輕鬆帶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秘籍 的精彩文章:

子不嫌母醜?媽媽別當真,產後以下方面越捨得,對寶寶越有利
夏季孕婦進產房,這樣穿更利於分娩,穿錯了尷尬又惹麻煩

TAG:育兒秘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