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同屬江南吳語區,蘇南浙北本是一體,為何在明朝被分屬兩省?

同屬江南吳語區,蘇南浙北本是一體,為何在明朝被分屬兩省?

江南,這是中國一個非常獨特的地理概念,因為宋朝之後,這裡長期是東亞漢地乃至世界最龐大的城市群及經濟中心,所以「江南」已經從單純的地理概念延伸到了人文等領域,「江南」到底是哪裡呢?按照不同的分類法,會涵蓋不同的區域,但是無論是狹義還是廣義的江南,其核心地區從來就沒有爭議:長江中下游地區,即現在的蘇南浙北地區。

蘇南浙北,即使是在今天也是中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區域,令人心嚮往之,而在人文上,這一片也比較相似:居民都屬於吳越民系,方言屬於吳語。這其實非常符合地緣邏輯,這一片是平原地區,在地緣上是一個整體,所以人文相親非常正常。

但是,有一點大家可將現在不太容易留意到:這裡現在是屬於兩個省的!

這就奇怪了,雖然說中國的行政區劃劃分要符合「犬牙相錯」的原則,以便中央集權,但一個地緣整體被硬生生分成兩半,這個還真的是少見,因為行政區劃劃分還有一個原則是「山川形便」,就是根據地理特徵(以及後來形成的人文特質)分隔行政區,這樣有利於地方發展,其實江浙最開始是符合這個邏輯的,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都是一個整體的,它被分家,只是從明朝開始的,那是怎麼回事呢?

先說說江浙地區古代的行政區劃吧。

大家都知道,中華文明的重心一開始是在黃河流域,南方整體的發展水平都不高,而劃定行政區劃的時候,人口是很重要的考量因素,所以看看秦漢時期的地區大家會發現一個特點:北方地區的州郡往往面積比較小,但南方的州郡面積很大,因為南方很多地方沒開發,所以很籠統劃分一大片就行。

秦朝是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王朝,這個時候江南地區的行政區劃是什麼呢?秦朝將原吳國和越國本部設立會稽郡;郡治在吳縣(今江蘇蘇州城區),轄春秋時長江以南的吳國、越國故地。

「定荊江南地,降越君,置會稽郡」——《史記.秦始皇本紀》

但是兩級行政區是不符合疆域遼闊的中國的實際國情的,所以後來漸漸往三級行政區靠,到了東漢末年,監察區「州」成了正式行政區劃,江浙當然是屬於揚州了,但這個時候有個小插曲,漢順帝永建四年(129年),陽羨人周嘉等人因會稽郡轄境廣大,屬縣偏遠,上書求分郡而治。於是分會稽郡錢塘江以西置吳郡,治所在吳縣(在今江蘇省蘇州市市區),屬揚州刺史部。

秦漢時期,蘇南浙北是屬於同一行政區,秦朝和西漢是會稽郡,而東漢末年後則屬於揚州刺史部。

漢末之後,先是三國亂世,後西晉不爭氣又導致了中國長期的南北對峙局面,由於北方大量流民南遷,南方經濟得到很大發展,蘇南浙北地區的「三吳」(會稽郡,吳郡,吳興郡(三國東吳烏程侯寶鼎元年(266年)分吳、丹陽兩郡置吳興郡))得到極大發展。

一直到隋朝才重新統一的中國,隋朝修了大運河,江浙太湖流域和中原聯繫越來越緊密,隋朝的行政區劃有了重大變革,鑒於從東漢末年開始的州郡縣三級制已經混亂不堪(長期分裂導致的結果,導致行政區一片混亂),隋朝另起爐灶,實行二級制(一開始廢除天下郡置,改為州縣二級制。隋煬帝楊廣繼位後不久將所有的州改為郡),從形式上恢復到了秦朝與西漢的架構,但是實際天下的郡數已經遠遠超過了秦時的36郡、48郡,達到了鼎盛時期的190郡,這當然不能滿足實際的統治需要。

所以隋煬帝也設立了九個監察州,蘇南浙北當然屬於揚州。

之後到了唐朝,唐朝採用了「道州縣」三級制(唐玄宗短暫改州為郡,後被恢復),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將天下按照山川形勢、交通便利分為十個道,江浙屬於江南道;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進一步分成了十五個道,江浙屬於江南東道。

唐朝後期混亂的時候,乾元元年(758年),拆江南東道為浙江東道、浙江西道和福建道,但浙東和浙西兩道,但這兩道的分離不長久,而是分分合合,因為它們聯繫太緊密了,所以一般都合稱為「兩浙」,唐末時期浙西錢鏐兼并了浙東,成了五代十國時期的吳越國!

但是,注意,這個時候「兩浙」合稱的「浙江」比今天的浙江大的多,它相當於今江蘇省長江以南及浙江省全境,也就是說,浙江省和江蘇南邊還是一體的!

到了宋代,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二月,吳越末代國主錢弘俶遵循祖訓(臣服中原),主動歸附宋朝,所以這一帶沒有受到兵災,北宋在在原吳越國地設立兩浙道(後改為路),並一改吳越稅賦繁多的遺留,兩浙因此得以安定。

北宋的「兩浙路」經濟相當發達,它是北宋人口最多的路,同時也是宋代的財賦重地,所謂「國家根本,仰給東南」,北宋兩浙有蘇州、常州、潤州、杭州、湖州、秀州、越州、明州、台州、婺州、衢州、睦州/嚴州、溫州和處州共十四州,「兩浙十四州」可謂是經濟重鎮。

兩浙十四州

它們一直沒分離,北宋熙寧七年(1074年),曾分為兩路,又合併,後又有一次拆分合併,但是到了南宋,因為疆域縮小,所以被徹底拆分為兩浙東路和兩浙西路,但這畢竟是不正常的現在,所以到了大一統的元朝,這裡便再次重新歸屬於江浙行省,元代的江浙仍是全國的稅賦重地,工商貿易都高度繁榮,江浙占糧食歲入三分之一,商稅也佔三分之一,租調更是有十分之七強。

而是,即使是拆分,其江南核心區,也就是蘇南浙北,也是屬於同一的行政區劃的,即兩浙西路(下轄臨安府(杭州)、平江府(蘇州)、鎮江府、湖州、常州、嚴州(現屬杭州)、秀州(嘉興)、江陰軍)。

所以,從秦朝到元朝,基本可以這麼說,江南核心的太湖流域(蘇南浙北)從來就屬於同一行政區,歷史超過千年。

那江浙是怎麼分離的呢?這其實是明朝才開始的事情。

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率領軍隊擊敗方國珍在今浙江內的武裝,佔領今浙江全部,設立浙江行中書省,後改為承宣布政使司,浙江省名也由此正式出現。

明太祖朱元璋是以南方為基地定鼎中原的,其定都金陵(元屬集慶路,明朝改成應天府,即現在的南京),按照慣例,首都附近是要有相當大的一片的直轄地區的,於是,中國史無前例的一個地區出現了——南直隸(一開始只稱直隸,後因明朝遷都北京,北部也有一個直隸,所以這裡稱為南直隸)。

首都是南京,朱元璋的老家又是淮西的鳳陽,為了增加自己的統治腹地,這個南直隸劃的特別大,朱元璋竟然將宋朝浙西路的蘇州府、松江府、湖州府、嘉興府地全都劃予南直隸;再把老家也划了過去,於是,一個跨越淮北,淮南和江南的「南直隸」出現了

強調一下,南直隸不是行政區劃,它是一個地區的籠統稱呼,南直隸的州府都是相互獨立的,並沒有一個統一的上級行政區管理,而是中央六部直管。

一個行政區同時跨越長江和淮河,這在中國歷史上幾乎是前所未有,因為長江和淮河本來都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剛設立的南直隸下轄16府加4個直隸州,太大了,因為浙江實在太小,於是洪武十四年(1381年),湖州府、嘉興府地復歸浙江。

浙江承宣布政使司

這下子,再往後600多年,浙江的疆域基本沒有太大變化,而蘇南地區則和浙北地區正式分家,之後再未回到一起。這帶來的影響至今還在,浙江還好,後來的南直隸在清朝演化成了江蘇、安徽兩省,江蘇成為同時具有中原,江淮,江南三大文化圈的省份,內部相當熱鬧,也多了一個「內鬥省」的雅號。

這個做法引起相當大的爭議,明末清初的學者顧炎武更是批評這幾乎屬於把人給腰斬,不過,其實這也是必然的,因為南宋之後,經濟重心南移,蘇南浙北成了全國膏腴之地,這一片要是連成一片,那對於中央集權是相當不穩固的,不過,這對於文化上確實有一定不利影響,因為傳統的吳地被分裂了,所以南京,鎮江等地出現了一定的淮化現象。

至此,木已成舟,蘇南浙北分離,已經500餘年。

參考文獻:

周振鶴《中國行政區劃通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史拾遺 的精彩文章:

美國中央情報局做件什麼傻事讓鄰國笑話了五十多年?
《水滸傳》中孫二娘開了「人肉包子店」,卻為何不殺三種人?

TAG:國史拾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