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野生動物委員會第一次投票決定保護長頸鹿作為瀕危物種

野生動物委員會第一次投票決定保護長頸鹿作為瀕危物種

近日據外媒報道,在日內瓦舉行的一次國際野生動物會議上,各國代表首次投票表決,將長頸鹿作為瀕危物種加以保護,這受到自然資源保護者的讚揚和撒哈拉以南地區一些非洲國家的抗議。世界野生動物會議上「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簽署方的投票為該措施可能在下周的全體會議上獲得批准鋪平了道路。

該計劃將規範長頸鹿的全球貿易,包括生皮、骨雕和肉類,但沒有全面禁止。它以106票贊成,21票反對,7票棄權獲得通過。

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表示,他們擔心乾旱、非法獵殺和長頸鹿身體器官交易等威脅,這些威脅已經引發了長頸鹿數量的下降。一位重要的非洲自然資源保護者表示,更多的保護措施可能有助於扭轉這一趨勢,因為此舉將有助於追蹤長頸鹿的數量。

非洲野生動物基金會的美娜·菲利普·穆魯蒂(Maina Philip Muruthi)說:「長頸鹿種群數量在過去的30年里經歷了超過40%的下降,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這意味著它們正走向滅絕。」

但並非所有非洲國家都參與其中。

坦尚尼亞自然資源和旅遊部野生動物主任莫魯斯·姆蘇哈(Maurus Msuha)說:「我們沒有理由支持這一決定,因為坦尚尼亞長頸鹿數量穩定且在不斷增加。超過50%的長頸鹿都生活在塞倫蓋蒂生態系統中,這一生態系統得到了很好的保護。所以我們沒必要這樣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cience科學探索 的精彩文章:

巨頭諾華承認基因療法獲FDA批准前已知曉申請中存在不準確數據
諾基亞貝爾實驗室新技術可能會令手機的電池續航時間延長一倍

TAG:Science科學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