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開國皇帝和開國功臣,相愛相殺的故事

開國皇帝和開國功臣,相愛相殺的故事

開國皇帝為啥喜歡殺開國功臣,這事兒仔細想想,大約只有一個原因,兩個字:利益。

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道: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天下很多事躲不過名利二字。

能開疆拓土的開國皇帝,往往都是比較強悍的存在,不但皇帝強悍,他手下的大臣也都不是省油的燈,能稱為開國功臣的人,業務能力都很出眾。

這些大臣是和陛下一起從落魄走向牛叉,很多人見過開國皇帝落魄時的模樣。

有些大臣明面上對皇帝恭敬,私下裡心裡會腹誹,當初你還不是和我一樣,你餓肚子的時候還是我分給你半個窩頭,讓你不至於餓死。

這有點像焦大,焦大喝醉了往往會回憶自己和老太爺受苦受難的光輝歲月,功臣們和皇帝也是這樣。

因為功臣和皇帝一起扛過槍,一塊兒在一個戰壕里滾過,彼此都知根知底,所以有些大臣對皇帝尊敬不起來:你在我面前牛啥,你是什麼樣人別人不知道我還不知道。

所以有的功臣在心底還以為坐在金鑾殿上的萬歲爺,還是當年前和自己一起喝酒吹牛的阿三。

但是皇帝的由於位置的變化心態早已不同,他急於和過去的自己做切割。

這個過程中,有的大臣由於和皇帝的相處模式沒有調整而遭殃。大臣知道太多過去皇帝的私密事,有時還不忘津津樂道的揭皇帝的傷疤:你可是喝過我的珍珠翡翠白玉湯的哦~

皇帝不整你整誰?

小說《雍正皇帝》中,參與雍正奪嫡的很多雍親王府的親信,在雍正當上皇帝後,都莫名其妙的消失了,李衛原來也在雍親王府協助胤禛奪嫡,後來由於和丫鬟偷情,被外放了縣令,躲過了雍正皇帝後對自己過去黑歷史的清洗。

小說中有一段描寫李衛的心理活動,說他不敢去想自己過去在雍親王府的夥伴高坎兒等人的下場。

對著這些人的下場小說里倒是提過一筆:

十三爺問鄔思道:那坎兒他們……

鄔思道意味深長的說:他們不該知道的東西太多了。

在電視劇中,對高坎兒的死還進行了一個合理的解釋,說他勾結八爺云云,但是小說中他的死沒有太多解釋,只有鄔思道解釋了一句:他們,不該知道的東西太多了。

被秘密處決的不止高坎兒一個人,是一幫曾經為四爺奪嫡辦私密差事的人。

他們死在四爺成為雍正皇帝的那個晚上。

與天子交,共患難易,共享樂難。

這大約是功臣被殺的一個原因。

皇帝殺大臣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大臣的功勞太大,賞無可賞,那就只有殺了。

朱元璋殺李善長,殺胡惟庸大多是因為這種原因。

丞相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

對於胡惟庸李善長,朱元璋自問還是能夠控制的,但是他年紀逐漸老邁,自己最期待的兒子朱標又先他而去,朱元璋很擔心和自己打天下的這些驕兵悍將,自己的孫子朱允炆能控制嗎?

朱元璋很沒信心。

老朱是個行動派,對於自己覺得不保險,不安全的因素,他都本著預防為主的原則,先下手為強清掃乾淨。

所以李善長案胡惟庸案,往往都是牽連萬人的大案,朱元璋是個負責任的清潔工,給自己孫子打掃屋子時格外賣力,把大明王朝這間大屋,里里外外的不安全因素都提前清掃乾淨,修理平整,讓朱允炆能夠安心入住。

和朱元璋一樣出身底層的劉邦當年奪韓信的權,征討英布彭越也都是為了給後人掃清障礙,征英布彭越時,劉邦都六十,在那個年代妥妥的老人了,他不在新建成的宮殿里享受生活,還要勞師遠征,因為這些異姓王權利太大了,他不放心。

這和朱元璋殺李善長鬍惟庸藍玉等人的原因幾乎一樣。

如果劉邦多活幾年,和他一起打天下的老哥們未必都能善終。

劉邦臨死前,甚至派陳平和周勃去殺樊噲,樊噲是劉邦的連襟,在鴻門宴時,曾經闖轅門救劉邦,項羽給他個生豬肘子說:現在豬肉這麼貴,你們沛公未必捨得讓您們吃豬肉啊。

樊噲說:我死都不怕,還在乎喝酒吃肉。

然後端起杯來大口喝酒,揮劍斬下一塊豬肉,大口咀嚼,吃的那個香,連項羽都忍不住豎起大拇指,誇了一句:壯士。

樊噲和項羽據理力爭,說:

且沛公先人定咸陽,暴師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聽小人之言,與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

這話如果別人說,項羽未必會聽,但是樊噲這種莽直的漢子說出來,項羽反而聽到耳中去了。

因為他看到樊噲這種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漢子,打心裡就喜歡。

所以司馬遷在史記中說:是日微樊噲奔入營譙讓項羽,沛公幾殆。

如果不是樊噲闖營大約劉邦當天都無法從鴻門宴中脫身,那真的是危險到千鈞一髮。

樊噲對劉邦有救命之恩。

但是劉邦還是想殺他,只因為劉邦聽了一句謠言,說樊噲計劃要殺戚夫人和趙王如意。

樊噲是劉邦的連襟,娶了呂后的妹妹,劉邦有一陣想廢了劉盈立趙如意為皇位繼承人,後來被呂后張良等人阻止了,所以他相信樊噲是會說出殺趙如意這話的。

他派陳平周勃去取了樊噲的軍權,然後就地把樊噲斬首示眾,但是陳平這人智計多端,他們多了個心眼,樊噲畢竟是劉邦最親信的大臣之一,他一時頭腦發熱說要殺樊噲,如果自己和周勃貿然殺了樊噲,劉邦反悔了咋辦,自己難免成為替罪羊。

於是他們迂迴了一下,沒有把樊噲就地正法,而是把他繩捆索綁押往京城讓劉邦發落。

這個小心思救了陳平周勃兩家人的性命。

他們押解樊噲回來的路上就聽說劉邦掛了,呂后掌握了大漢江山的政權。

樊噲這次是死不成了。

連樊噲這樣的近臣都差點被殺,如果劉邦多活幾年,大約豐沛的老哥們,會有不少遭殃的吧。

殺功臣,幾乎成了開國皇帝繞不過去的坎。

當然也有不殺的。

歷史上也有不殺功臣的皇帝,最著名的是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用杯酒釋兵權方法,輕鬆解除了石守信武將集團對自己的威脅,他算沒殺功臣的典範,但是趙大的結局怎樣呢?

死的不明不白。

趙匡胤的兄弟趙光義其實也算是幫助他建立大宋的功臣之一,因為趙光義是趙匡胤的弟弟,獲得的權利很大,比胡惟庸李善長的權利還要大。

而且,趙匡胤對這位弟弟防範最少,畢竟是自家人。這使得趙光義逐漸做大,擁有了自己的班底,甚至隱隱能和趙匡胤分庭抗禮。

後來的斧聲燭影,幾乎是一種必然。

當趙光義權利大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時,他大約很想再往前走一步,一人之下畢竟頭上還有一人,他不想當一人之下他要當天下一人,因為他看到這目標離自己很近,只有一把玉斧子的距離。

開國皇帝和開國功臣有的就是這樣互相防範,相愛相殺。

大他們之間大約就兩種結局,不聽話的大臣被打壓處理乾淨,最乾淨的就是朱元璋的大明。或者如趙大這樣,自己死的不明不白,自己的兒子們,也都不明不白的死了,趙光義登基數年時間,大哥趙匡胤家有繼承權的倆兒子都在幾年時間先後去世,趙匡胤幾乎等於被滅門。

而且趙光義對功臣的處理比他大哥要狠厲決絕的多,比如,他編造金匱之盟,說趙匡胤兄弟仨的老媽有規定,江山兄弟三輪流坐,坐完之後再讓趙匡胤的兒子坐。

而趙匡胤的兒子們早早的死了,沒了繼承權,趙家老三趙廷美被趙光義生生逼死,大約趙光義在心裡對弟弟說:你還想著金匱之盟嗎?想挺美啊,那只是障眼法,你卻當真了。

趙德昭趙德芳趙廷美一死合法的繼承人只有趙光義的兒子們了。

趙光義也是高手。

趙匡胤是少數對功臣寬宏大量的開國皇帝,但是下場凄涼。

難怪民間傳說都說趙匡胤是赤須火龍降世,被趙光義害死後氣沒地方出,一靈不滅投到了北國化身成北國四太子金兀朮,來找趙光義的後代報仇。

有時看著煊赫威武的皇帝,其實也不過是孤家寡人。

==========================

文:薛白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薛白袍 的精彩文章:

我看武俠那些年,我看古龍
諸葛亮臨死最後一計,讓自己萬劫不復,是怎麼回事

TAG:薛白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