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告別夏天,迎來秋天第一絲涼意之際,在二十四節氣江南風物里感受「小確幸」

告別夏天,迎來秋天第一絲涼意之際,在二十四節氣江南風物里感受「小確幸」

「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緩酌樽中酒,容調膝上琴」……8月23日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處暑,告別夏天、迎來秋天第一絲涼意之際,「節氣中國 詩意江南——長寧二十四節氣非遺傳承創新系列活動」再度在長寧文化藝術中心舉辦節氣雅集。

處暑是中國傳統農曆24節氣中的第14個節氣,也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處暑降臨,意味著「處暑」,暑熱終結,被秋天的清涼蕭肅之氣取而代之。長寧二十四節氣之處暑雅集分為「節氣之美」人文講座和「匠心之韻」藝術體驗兩大板塊。這一季雅集中,以書寫江南二十四節氣著稱的浙江作家王寒來到上海,為市民講述節氣中的江南風物之美。青年版畫家王盈帶領人們以古樸的木刻水印之法,製作充滿創意、顏值不俗的節氣手帳。

活動現場,精心安排的節氣花道體驗讓參與者把夏天尾聲的鮮潤美好定格在小巧的花束里。現場以蓮子、荷葉、山藥熬制而成的「節氣美食」由內而外、在季節變遷時安撫身心。

「處暑這個節氣,是『秋風未至蟬先覺』,是白居易筆下的『池上秋又來,荷花關城子』……由夏轉秋,果實變得飽滿,蓮花結成蓮蓬,而這個節氣也是一年中最適合看雲起雲落的時候。」王寒眼中的處暑節氣,雖然處於「秋老虎」和颱風的雙重夾擊之下,卻依然充滿詩意。在她筆下,不僅有二十四番花信風,更有隨處可見的江南草木、美食、民俗、人文,點點滴滴,都是都市中難得遇見的節氣之美。

「從小在浙江長大,家住山下,我熟悉江南,因為生於斯長於斯。」王寒說,節氣是農耕時代的文化密碼,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到了江南,就形成了不同的風物和風俗。比如穀雨時節,南方摘茶,北方食椿,南方看橘花,北方賞牡丹。到了立夏,同樣在江南,不同的城市,也有不同的習俗。有的吃麥餅,有的要吃烏米飯或烏飯麻糍,有的要吃五色飯,還有的要吃「三新」——櫻桃、青梅與新麥。

王寒與二十四節氣結緣,始於江南草木,起初她每周去花市,趕赴一場又一場花展,隨後開始關注節氣的變化——不同的節氣,對應著不同植物的萌芽、開花與結實,不知不覺隨著二十四節氣走進古人傳統文化的深處:從一朵花開、一片葉落中,感受到時光的變化,以及深匿在節氣裡面的中國人生活的「儀式感」和「小確幸」。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一個節氣都是良辰美景:春要桃花釀酒,春水煎茶;夏要送別花神,荷葉消夏;秋要東籬把酒,暗香盈袖;冬要擂圓香,插梅花…… 二十四節氣如雜花生樹,枝枝節節里,有說不完的故事,道不完的溫情,它是豐富實用的,也是充滿詩情畫意的。」王寒娓娓道來,現場觀眾聽得入神、踴躍提問。

如何在二十四節氣的流轉中感受生活的小確幸?王寒為都市女性特別支招: 「對於節氣,女性的關注度可能會更高一些。現代社會的女人,既要在工作中拿得起,也要懂得生活的真諦,活得儘可能詩意、要有感知美的能力。一個愛生活的女人,會為春天的第一朵桃花喜悅,會在端午節時插兩枝艾蒲,能聽雨打芭蕉也知道白露為霜……愛美的、懂得感知美的女性,會給家庭、給孩子帶來更多幸福感。」

「節氣中國 詩意江南——二十四節氣非遺傳承創新系列活動」由長寧區文旅局創建並主辦,長寧文化藝術中心、上海平閣文化藝術承辦,貫穿全年的活動將在9月秋分節氣之際收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9部作品30餘場演出,上海文廣演藝集團推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展演」
回眸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光影之旅中,難忘那份精彩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