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這個日本男人憑什麼賺走我們這麼多眼淚?

這個日本男人憑什麼賺走我們這麼多眼淚?

前段時間,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公布了主競賽片單,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執導的最新影片《真相》作為開幕片,備受各方媒體矚目。

該片講述法國女影星凱瑟琳(德納芙飾)在出版自己回憶錄的過程中,與女兒(比諾什飾)重逢,於是一場關乎母女愛恨情仇的「真相」被再度揭開。

人未近聲已至,這部片子拍的到底如何?8.28威尼斯電影節倒是不妨期待一下。

不過今天的主角並不是這部片子,而是影片背後的那個日本男人

——沒錯,正是是枝裕和

截至2019年,僅戛納電影節、奧斯卡電影節與威尼斯電影節這三大電影節,是枝裕和的電影作品就被提名了八次,獲獎四次。其中《小偷家族》更是贏得了2018年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金棕櫚大獎。

是枝裕和的迷人之處在於,他不僅能成就一部又一部經典的熒屏作品,還挖掘並成就了許多優秀的青年演員。

比如《幻之光》里的江角真紀子,初出茅廬便拿到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新人獎;

《無人知曉》中的柳樂優彌,甚至一躍打敗梁朝偉,成為戛納電影節上最年輕的影帝。

有人說是枝裕和的電影像催淚彈,明明是很平凡的小事,卻讓人感動地想要流淚。也有人說是枝裕和的作品更像是社會熔爐剪影,展現一種對社會問題的自省姿態。

如果你想對是枝裕和和他的電影世界有更多更深的了解,不妨來讀讀是枝裕和親筆寫就的自傳體隨筆——《拍電影時我在想的事》。

歷時八年,懷抱著「對待電影那般珍惜的態度」,是枝裕和回顧了自己三十餘載的電影創作生涯,詳實記載了每一部作品背後的緣起、創作靈感以及拍攝趣事。

是枝裕和在書中講到,一開始拍《幻之光》的時候,作為導演界的新人他算是真正的一窮二白。一共一億日元的預算,一半都是靠自己四處貸款借來的。

所以可想而知,如果這部電影遭遇滑鐵盧,那麼是枝的電影生涯可能就將止步於此了。

「最終我們等來了奇蹟,」《幻之光》大獲全勝,是枝裕和終於舒展了笑臉,「和煦的風開始吹起來了。」

然而,是枝裕和並沒有一直順利下去。

在拍攝紀錄片《地球ZIG ZAG》的時候,有一期講述香港餐飲,節目組派了一名擅長中華料理的學生到香港著名餐廳研修。

為了追求紀錄片本身的真實性和原生態感,是枝裕和並沒有按照原定的劇本「這名學生學成歸來」,反而保留了該學生被餐廳「辭退」的結局。

結果招致製片人大為不滿,28歲的是枝裕和也因此被踢出了攝製組。

「電視需要異端分子。」是枝裕和並沒有氣餒,而是理直氣壯地將這種「異端」一直延續了下去。

所以到底是什麼讓是枝裕和的電影如此打動人心?基於這部書來細細思考,原因大概有三。

其一,大量縝密而嚴謹的拍攝前期準備工作。俗語講,不打無準備之仗,這句話在是枝裕和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在拍攝《下一站,天國》的時候,為了拍攝好「記憶對個人來說意味著什麼」這一主題,是枝裕和真的提前拿著攝像機到街上採訪,認真聆聽每一位受訪者最重要的「人生記憶」,一共收集到了600份影像資料之多。

這些素人的採訪片段最後被整合放在了片尾花絮中,成為整部影片的絕佳之筆。

同樣,為了拍好《另一種教育——伊那小學春班記錄》,是枝裕和拿上用「銀行貸款買的錄像機」,前往伊那小學進行拍攝。

摒棄了一切商業化的採訪問題和呆板的採訪形式,是枝裕和選擇和孩子們打成一片。

「跟孩子們一起用餐,放學後與他們一起玩耍。」甚至這些孩子長大後,再見到是枝裕和,還說「當時我們都以為是枝先生不是來工作的。」

也正是因為這獨一份兒的努力,是枝裕和才拍到了孩子們天真而可愛的自然神態,最終交上了一份讓人相當滿意的答卷。

融入真情實感的影視腳本同樣是是枝裕和能夠打動人心的地方。

在當下快節奏的電影產業中,很少能有導演花上數十年的時間打磨一部好的作品劇本。幸運的是,是枝裕和就是這為數不多的導演中的一位。

早在1989,他就開始創作《無人知曉》的電影腳本。

「當時只有二十多歲的我,非常同情長子的遭遇,所以在劇本中加了大量的獨白……劇情上也刻意塑造地更戲劇化。」

然而,15年後,已步入四十而立階段的是枝卻決意重新改寫腳本,因為「站在成人視角看問題」,他對劇本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也對人性有了更複雜的考量。

是枝裕和對於劇本內容和質量的嚴苛程度可以說到了一個令人髮指的地步。

在拍攝《如父如子》的時候,與一開始對「良多」的角色設定不同,是枝裕和在仔細觀察了演員福山雅治的性格、舉止之後,不斷揣摩「如果是他,這個時候會說什麼。」,不斷地將人物立體化,最終呈現出了一個受過良好教育、有點冷漠高傲、性格中又帶著點天然遲鈍的社會精英形象。

因為演員和角色本身的距離感大大縮減,福山雅治的表演也讓人驚喜,將「一個父親一點點獲得父性的故事」完成地相當圓滿。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是枝裕和電影中處處可見的平凡卻細膩溫暖的生活細節。

並不是只有生離死別才讓人刻骨銘心,很多打動人心的電影往往都是來自於細小而不起眼的生活場景。

譬如午後被風吹起的風鈴,被咬掉一口的夏日冰激凌,傍晚夕陽映下的大片波斯菊田,晚間餐桌上一鍋燉的咕咕冒泡的壽喜鍋,還有煙火大會上噼啪作響的美麗花火……

如此種種生活圖景,雖然細小如斯,卻越品越覺得熨慰人心,煩躁而不安定的情緒也在觀影的片刻得到治癒。

是枝裕和從不刻意營造感動的氛圍,他總是以第三者的視角,平和而真實地講述著每一個動人的故事。

「愛是可以通過影像傳播的。」

是枝裕和在書的最後講,

「與我而言,電影不是產生於自我的內部,而是經由與世界的邂逅誕生的。」

溫柔細膩如他,不僅讓我們擁有了如此珍貴而細微的情感體驗,還贈予了我們如此多充斥著歡笑與淚水的金色夏天。

-完-

小通薦書

《是枝裕和:拍電影時我在想的事》

作者:是枝裕和

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得主是枝裕和

歷時8年寫下的首部自傳性隨筆集

書中不僅彙集了電影大師的哲思與靈光

更講述了一位導演腳踏實地的勵志旅程

是枝裕和打動世界的所有理由

都在這本書里

哪怕再過100年

這本書也一定是創作者的聖經

小通長期撩想兼職投稿的小夥伴

日本通丨517japan.com

轉載原創請聯繫我們,獲得授權

致力於做新鮮有趣的日本相關科普

給大家還原一個真實的日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日本通 的精彩文章:

小通pick你啦!丨30張天野喜孝藝術展門票送給你
《能看見海的車站》宮崎篇:伊比井站、小內海站

TAG:日本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