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黛玉香消玉殞,寶釵喜嫁賈寶玉,是不是曹雪芹的本意?

黛玉香消玉殞,寶釵喜嫁賈寶玉,是不是曹雪芹的本意?

文/麗華心語

有人邀請我回答,紅樓夢中為何曹雪芹讓林黛玉先死後薛寶釵嫁寶玉?我很感興趣,於是,才有了這篇文章,這是120回《紅樓夢》後四十回的內容,第九十八回【苦絳珠,病神瑛淚灑相思地一節】。每次讀這一節,都是邊讀邊禁不住淚濕雙眸。賈府在黛玉死前,就定下來娶寶釵的,只是瞞住寶玉和黛玉兩人。而寶玉一直以為自己娶的是黛玉,黛玉也是偶然知道寶玉要娶的是寶釵,黛玉怎麼不傷心欲絕?

在《紅樓夢》里這兩件事,差不多是同時發生的。黛玉這邊,紫鵑眼看林黛玉不行了,就要離開這個世界了,身邊連一個能夠料理林黛玉身後之事的人都沒有。紫鵑正著急時,林之孝家的居然跑來傳話,說:"剛才二奶奶和老太太商量了,那邊用紫鵑姑娘使喚使喚呢。",讀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人間最悲慘的場景莫過於此,黛玉病入膏肓的時候,那邊居然會進行著寶玉和寶釵的婚禮,這一情景違背了人之常情,不是親身經歷看著就悲憤,這是《紅樓夢》里最大的悲劇。還是黛玉先死,那麼,紅樓夢中為何曹雪芹讓林黛玉先死後薛寶釵嫁寶玉?麗華心語認為:

一、寶、黛愛情悲劇不可避免

黛玉的前世是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絳珠草,寶玉的前世是赤霞宮神瑛侍者。絳珠草,因為前世欠了神瑛侍者無數的眼淚,於是絳珠仙子下世為人,是想把一生所有的眼淚還給神瑛侍者,報答前世的甘露之惠。黛玉活著只為還淚,當她的淚還完的時候,淚盡而亡。再次品讀,我驚覺發現僅這一個章回,就已將全書故事娓娓到來,真可謂是上乘文獻綜述之典範。

對於寶玉,則只是經歷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過程中的一部分。所以,寶黛愛情的悲劇終結,才真正展開賈府由盛到衰的的高潮。薛寶釵為了金玉良緣卻落得寶玉出家,實際上寶玉還是踐約他與黛玉"你死了我當和尚去"誓言。

王國維認為:《紅樓夢》中的寶、黛愛情悲劇不可避免,因為寶黛身處賈母、王夫人、王熙鳳、襲人等"地位"、"關係"之中,或者說是一種"合力"致使"金玉以之合,木石以之離"這種悲劇,人人隨時都可能遭遇和經常迫不得已地在製造,因而是"悲劇中之悲劇"。所以說,《紅樓夢》寫的是人類的痛苦,除寶、黛玉遭遇愛情悲劇外,"凡此書中之人有與生活之欲相關係者,無不與苦痛相終始"(孟彥弘、干春松編《王國維學術精典集》上卷)。黛玉死後,紫鵑就再看不到一丁點的希望和任何的指望,也看破紅塵中的紛擾和世俗的恩怨情仇,最終紫鵑決定遁入空門。

二、黛玉之悲一出場就埋下伏筆

林黛玉一出場我們就看到,曹雪芹打破了傳統小說描寫女子必然用的"沉魚落雁,閉月羞花"詞語,描寫黛玉是"一對似蹙非蹙俏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寶釵"面若銀盆,眼如水杏",人物性格突出,為以後的人生命運做了鋪墊。林黛玉一進賈府的時候,賈母就問了,問她識字沒有,現在吃什麼葯?黛玉也回答說:"說現在還是吃的人蔘養榮丸"。

從前八十回看,用了很多筆墨寫林黛玉的弱不禁風,她承受的肉體病痛包括:嚴重的失眠、氣弱血虧、畏寒怕冷、體力不支、每歲春分秋分必犯咳疾等。第三十二回有一段心理活動:"況近日每覺神思恍惚,病已漸成,醫者更雲氣弱血虧,恐致勞怯之症。你我雖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縱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書中還多次提到黛玉的病,梳理這些文字可以看出,隨著時間的推移,黛玉的病是逐漸加重的,這些都為後來曹雪芹讓林黛玉先死埋下伏筆。

三、黛玉淚盡而亡,寶釵悲劇成必然

黛玉最終淚盡而亡,寶釵一生都在努力追求,可是她似乎一直都是求而不得。她想進宮,可是選秀不成;她真心想讓寶玉讀書,走仕途經濟寶玉不聽她的;她愛過寶玉,卻始終得不到他的心,最後即使得到了他的人,也是一具空殼。他對她毫無感情可言,這一現實,對於寶釵這樣一位冰雪聰明的女子來說,苦不堪言,何來不是悲劇?

記得文學大師王爾德說過一句經典名言"人生只有兩種悲劇,一是沒有得到想要的東西,另一是得到了想要的東西。"前面半句話好理解,沒有得到的永遠是最好的,這可能是人性使然,正因為得不到才會覺得愈加得美好,這是人之所以會痛苦的根源之一。但對後半句話就覺得很是讓人費解了,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應該是幸福和快樂啊,為什麼還是悲劇呢?

仔細想想,也並非沒有道理。看看寶釵的最後結局就清楚了,沒有得到時總認為是最好的,總想得到。現在得到了,卻發現物已人非,與自己當初想像的大相徑庭。何其悲慘啊,這不是更加讓人痛苦的事情嗎?最後大觀園裡的青春已經散場,只有她一個人面對那些蒼涼的場面。相比較而言,活著寶釵的更加痛苦和悲劇。

總之,曹雪芹這樣的寫,全面的、多角度的給我們展現出當時封建社會女人的悲劇;寶黛釵三人個性的悲劇;家庭權力鬥爭的悲劇;最後徹底葬送了寶玉與黛玉的愛情,把黛玉逼上絕路,把寶釵逼成棄婦,把寶玉逼得出家,演繹出一場大悲劇。曹雪芹藝術成就之高,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作者簡介】張麗華,女,筆名麗華心語。天津市人,曾從事政府研究室工作;現為天津市紅樓夢研究會會員;散文隨筆曾發表在《天津日報》《渤海早報》《名鎮世界》等報刊。有200多篇文章被各大網路平台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控 的精彩文章:

李白不考科舉卻想通過撈偏門當高官,怎奈缺乏政治才能不受待見
赤腳的不怕穿鞋的,看王亞樵怎麼收拾上海三大亨

TAG:文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