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長達22天,國產航母完成第七次試航返回大連,甲板上現神秘痕迹

長達22天,國產航母完成第七次試航返回大連,甲板上現神秘痕迹

據香港文匯報8月24日的報道,我國首艘國產航母23日中午完成第7次試航返回大連造船廠碼頭。本次試航持續長達22天,是自其下水以來耗時最長的一次。試航期間,國產航母不僅進行了艦載機起降試驗,並在飛行甲板上留下了新的輪胎印,還展開了被稱為「安德森迴旋」的最小半徑轉彎等測試。軍事專家認為,與前六次試航對航母某系統展開驗證試驗不同,第七次試航是整合多種任務,由海軍主導的整體驗收試驗,標誌著國產航母距正式交付更近一步。

在8月1日建軍節當天,國產航母出海進行了第7次海試,而此次海試的時間也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在此之前有消息稱,國產航母的海試時間應為4天,但是在此之後,國產航母便銷聲匿跡,徹底的消失在公眾的視野當中。直到本月17日,有消息曝出國產航母在海上進行高速旋轉實驗,也證實了國產航母的海試正在如期並順利的進行,同時也打破了一些有關國產航母發生故障的謠言,國人也因此為之一振。專家表示,首艘國產航母將要為未來我國的航母發展指明方向,服役前的一切準備工作必須要十分謹慎。

除此之外,中船重工董事長、航母工程總指揮胡問鳴近日在一個訪談節目中指出,國產航母相比「遼寧艦」,在性能上有很大的提升,最直接的表現就在於機庫面積的拓展和艦載機的搭載數量。胡問鳴表示,出於實際需要的考慮,目前已經實現至少搭載36架殲-15艦載機,遠超「遼寧艦」的24架,搭載量整整提高了50%。此外,國產航母通過採用新材料、新結構設計,將機庫兩側架構厚度減至8米,而機庫寬度增加4米,無形之中機庫面積將達5040平方米,相比「遼寧」艦增加27%,機庫內的殲-15裝載量將增加6架左右,總數也可以達到30架左右。

通過不斷的改進和測試,我國的航母發展方向實際上正漸漸脫離蘇俄的發展道路,向更加獨立和具有特色的方向前進。通過有限和有規劃的研發的建造,目前已經積累了雄厚的技術基礎,對我國未來的航母建造計劃影響深遠,在電磁彈射技術不斷成熟的條件下,我國產航母步入世界航母先進行列日月可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情堡 的精彩文章:

日本發布F35A墜毀報告,防衛相簽署結果,遇難家屬怒斥卑鄙
中方船隻抵近關島,美空降特種兵將1名船員帶走,船長卻接連道謝

TAG:軍情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