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正在消失的北京早市,滿滿的都是回憶!

正在消失的北京早市,滿滿的都是回憶!

從80年代末開始,北京各城區興起了早市。

慢慢的逛早市也成了很多老北京人的一樂兒,尤其是已經退休的老年人和持家過日子的家庭主婦。

80年代末的北京早市

早市,天不亮開市,到了中午閉市。它的特點就是這個「早」字。

老人們起得早,正好借著逛早市鍛煉一下身體;碰見街坊熟人閑話幾句,近期的新聞熱點就此交流碰撞;買東西還要跟商販砍砍價、逗逗悶子,在三五毛錢的進退攻守中,讓腦力在一日之始達到巔峰。

早市上的蔬菜水果絕對比超市和菜市場的要新鮮和便宜,因為有些蔬菜是菜農或小販一大早現從地里採摘的。除此之外,在早市買東西你可以討價還價,還可以隨便挑揀,多買的話,小販還會多送一根蔥,一頭蒜,讓人心裡一暖。

一圈早市下來,既活動了身子骨,一家老小需要的蔬菜水果也備齊了。

最初,北京的早市都是露天的,多集中在市民居住的稠密區。攤販們也都沒有固定的攤位,大多是開著農用車後擋板往下一拉,就成了貨攤兒。

賣的東西一開始也只有蔬菜水果雜糧,隨著人流量的增多,慢慢開始有了魚類海鮮和一些鍋碗瓢盆的生活用品,再往後一些小吃攤,理髮攤,花鳥魚蟲攤也跑到早市上湊熱鬧。

那個時候,在早市兩塊錢就能買雙鞋,十塊錢就能買身衣服,是真便宜

跟超市裡賣的東西相比,早市上的小商品都是些低檔貨,有些商品還不乏假冒偽劣,但逛早市的人不會在意這些,因為它確實便宜,這也是早市的一大特色,那個年代,很多人的日子還是緊緊巴巴,不太富裕。

便宜帶來了人氣,人氣必然會帶來一個亂字。嘈雜的聲音對周圍的環境會形成干擾,沒有秩序的攤位也會出現占路的情況,早市散去後一地的垃圾也很讓人頭疼。所以,儘管人們喜歡逛早市,但誰都不願意早市開在自己家門口。

這幾年,北京大規模整頓市容市貌,許多不規範的農貿市場、早市被撤銷。市區內還正常運營的早市也是所剩無幾,這讓真正有需求的老百姓多少有些遺憾,畢竟早市是北京最有人情味兒的地方,那份熱鬧和人氣,能把人心捂暖

那麼,北京現存的早市還有那些呢?今兒大北妞就跟各位盤點盤點:

新民菜市場

現在的新民菜市場就是原來的新民早市,位於鼓樓外大街68號,算是當時北京第一批菜籃子工程的掛牌市場。也是北京的老牌市場了。

最初它是個露天市場,後來起了大棚,在六鋪炕,鼓樓橋,現在整個搬進了小樓,成了封閉式菜市場。年底的時候又進行了升級改造,每天早上6點就開門,營業到中午11點半

自從升級改造後,這裡增加了很多商戶,其中有一家華聯生活超市入駐了市場內,大大方便了周圍居民的購物。

新鮮的瓜果蔬菜雞鴨魚肉蛋調料副食,品種十分豐富,攤位梳理整治後,每個攤位售賣的品類都很有特色,即使沒帶現金,微信,支付寶也可以付款

因為其他菜市場關停的原因,每到周六周日的早上是新民菜市場人最多的時候,那真的是人山人海,人擠人比廟會人還多。

住在北京的市民,不論遠近,都愛來這裡買菜購物,如果您想不費腦子就能買到好東西,那就跟著常來的北京大媽一起買。早市裡幾十個、上百個菜攤,哪個攤兒菜好?北京大媽全知道!

工體早市

作為二環邊上最熱鬧最齊全的露天早市,沒被取締也真的是萬幸。工體早市每天早上天蒙蒙亮就開市了,中午12點——1點閉市,晚去一分鐘看門保安都不讓你進,有經驗的大爺大媽都是趕在閉市前十分鐘進去,因為那個時候菜價最便宜。

整個市場,也就四五排攤位,以經營蔬菜水果乾果炒貨居多,也有少量的餐具瓷器服裝鞋襪床上用品家居小配件布料等,價格比超市和周邊市場要低些

隨著大北京規劃,越來越多的菜市場都被搬遷出了市區,而工體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段,能有一個品種多,果蔬鮮,價格還親民的早市存在的確十分難得,很有城市的煙火氣

早市和超市不同,在這裡攤主們是允許試吃的,尤其是幾位主顧都在猶豫的時候,攤主會熱情地招呼試吃。往往是其中一位點頭說好,大家立馬掏錢,如果這位皺了眉頭,保准聚在旁邊的人一鬨而散,這波買賣就算黃了。

如果您就住在附近,沒事的時候可以去逛逛,算是一個有情懷接地氣的地方,早市的入口處就有賣花的,也不貴,春暖花開的季節,買點鮮花裝飾一下房間也是極好的。

看看圖上的字,就知道這位大爺很幽默

龍潭湖早市

在龍潭湖西門的北邊,馬路把角兒。早晨6:00開市,12:30左右就都收攤了

這個市場很大,有三個大廳,蔬菜水果、魚肉蛋奶、副食調料、轉爐瓜子、糕點鹹菜、麵條烙餅全都有,甚至還有個賣狗糧的攤位。

想吃點新鮮口味,來龍潭湖早市准錯不了,滿足你在自由購物空間難以割捨的情結。下面這三種蔬菜都認識吧。

這是四棱豆,也叫龍豆,一包幾塊錢,夠炒一盤的。

秋葵和蘆蒿,也是好菜,就看你會不會做了,大北妞平時很喜歡吃這兩個菜。

水產櫃檯是龍潭早市的一大特色,各種河魚、海魚都有,也有龍蝦、帝王蟹。

您看這鱸魚,活蹦亂跳,按大小分堆,一條15塊、18塊、20塊不等。

這個櫃檯一上午能賣出幾百條活魚,所以這的師傅練出了一手絕技,從撈魚到去鱗再去內臟,收拾好一條活魚只需要10秒鐘。

這賣魚的師傅怎麼看著有點眼熟?想必北京人都認識吧!

還有這位賣西紅柿的小胖子,大家更是熟的不得了,特別是一些老年觀眾甚是喜歡。紛紛掏出手機拍照,說要發到朋友圈。

這個肉攤可是有來歷,您看,還能代客加工灌肉腸。對了,逛早市還有一個竅門,趕中午收攤的時候去,很多攤位就甩賣了……

北京人對早市有一種獨有的情懷,一頭扎進早市,就像一頭扎進了生活。現在很多年輕人喜歡在網上購物,那是跟電腦打交道,而去早市找商販們買東西,是實實在在和人打交道

這就是北京的早市。中午太陽高了,早市也該散了......

買菜的滿載而歸,賣菜的收拾好攤子、算清了錢款。只一會兒,喧囂的市場、熱鬧的十字路口就恢復了原來的樣子:車來車往,卻失了幾許人氣。

- End -

來源北京早知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多爾袞英年早逝的真相是什麼?
一個歷史上根本不存在的容妃,為何成了扎在康熙心頭的刺?

TAG:富察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