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選水、選器、選水溫,這些喝茶時的講究,究竟有沒有道理?

選水、選器、選水溫,這些喝茶時的講究,究竟有沒有道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梁實秋在《喝茶》里寫,「我不善品茶,不通《茶經》,更不懂什麼茶道,從無兩腋之下習習生風的經驗。但是,數十年來,喝過不少茶……」

汪曾祺喝茶,也自嘲外行,從早到晚,坐杯沏茶。

喝茶時間久,但卻對泡茶沒什麼講究。

這樣的體驗,當然不止只求喝茶提神的作家獨有。

「喝茶就是為了解渴,大碗喝,痛快!」

「茶葉就是樹葉泡水,有什麼講究?」

茶友們如此留言,張揚的感嘆號和問號後邊,飛出一張張無所畏懼的臉。

文化窘境如此,來源已久。

翻譯家林少華院落一角的青苔,被他的大弟噴得焦黃,生機盎然的牽牛花,也被熏得蔫頭耷腦,問起來,便是「青苔有什麼用,牽牛花有什麼用,吃不能吃,看不好看!」

功用和文化,似乎成為了一件長久對立的事情。

然而,失去講究,失去文化,茶成為飲料,茶只講究功效。

這樣的茶,又怎麼能成為中華文化的名片之一?

喝茶品茶,應當是大有講究。

《2》

講究水質,激發茶性

張大復曾在《梅花草堂筆談》中,說到茶與水的關係:

「茶性必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古時候,需要問水尋源,即使繁瑣,人們依舊不肯放棄對水質的追求。

但如今,泡茶而不問水質的,卻大有人在。

有用自來水的,拿著水壺去廚房一接一煮,完事。

也有用過濾水的,裝好了濾水器,接出的清水常給人一種純凈的錯覺。

然而這些水,都不是白茶的良配。

自來水,調動的是水庫中儲存的水,需要經過自來水廠的二次處理,沉澱清澈,煮沸後,才能供給日常飲用。

自來水中的化學成分,是它們不適合用來泡茶的一大原因。

一杯茶湯的滋味,來自於茶葉中的水浸出物和清水的組合。

然而水浸出物遇上水質不一的水,並非一成不變。

它們與自來水中的化學物質,一旦相遇,二者結合,必然開始化學反應,合成新物質。

尤其是內物質豐厚的白茶,內質足以溶成一杯好茶,卻因為自來水的化學物質出現波折,水浸出物被自來水的物質剝奪,茶湯的滋味,便有所缺憾。

自來水的這些化學物質,即使經過過濾器,也依舊保留在水中。

過濾器過濾掉的,不過是水中的雜質,並不能改變自來水不適合泡茶的事實。

當然,有不問水質的茶友存在,自然也有追求好茶的茶友,從超市搬回不少礦泉水,精挑細選,用來泡茶。

然而,礦物質含量過高的礦泉水泡茶,和自來水泡茶有著同樣的弊端。

礦物離子會與茶葉的內物質發生反應,影響滋味。

因此,泡茶尋水,純凈水是如今最方便的選擇,不剝奪茶味,也不影響茶香,正是合適。

《3》

講究茶器,蘊香甘活

烹茶,伴生青瓷;點茶,將黑瓷推上茶器材質上選;隨著茶的發展,白瓷、紫砂,步步出現。

唐代陸羽的《茶經》問世後,將泡茶喝茶的器皿分為茶具和茶器。

茶器,自此跳脫而出,成為專指泡茶的器皿。

許次紓《茶疏》曾指出:「茶滋於水,水籍乎器,湯成於火,四者相須,缺一則廢。」

茶器和茶,相輔相成。

而茶類不同,茶器的選擇也有許多不同。

然而提起茶器,無論愛茶與否,很多人第一反應都是紫砂壺。

紫砂壺的名聲,實在大響,然而紫砂之於白茶,難以磨合,叢生哀怨。

紫砂壺的雙重氣孔結構,是茶壺蘊香的一大途徑,但白茶是一種高香的茶類,遇上「搶香」氣孔,泡出的茶湯,自然失去了原本的昂揚香氣。

另一方面,紫砂壺圓肚小嘴的器型,出水的速度極慢,碰上強調快出水的白茶,急死人不償命。

故而,對於白茶,最合適的茶器並非名聲在外的紫砂壺,而是簡單一套白瓷蓋碗。

白茶,是一種內質豐厚的茶類。是茶青豐厚的物質、也是簡單的製作工藝,給白茶留下豐厚的內質基礎。

好茶總是來之不易。

離不開好的產區,好的天氣土壤,好的白茶茶青,連採茶標準、制茶人的區別,都會影響一款好茶的誕生。

而白茶內質遇水而發,為了保留內質,白茶選擇白瓷蓋碗,也是必然。

唯有光滑細膩的白瓷釉質,不會吸收任何一點屬於白茶的香氣滋味。

而蓋碗上有蓋中有碗的器型,幫助攔截白茶馥郁的茶香,品茗聞香,成為品鑒一款好茶的重要途徑。

它可調節的開口,可以控制出水速度,不會出水緩慢,耽擱了一杯好茶的呈現。

釉質光滑的瓷器,是展示白茶全貌的上品。

《4》

講究水溫,保護茶香

《茶錄》涵蓋甚廣,對水溫自然也有特殊的講究。

「如蝦眼、蟹眼、魚眼連珠,皆為萌湯;直至涌沸如騰波鼓浪,水氣全消,方是純熟。」

對照白茶的沖泡,泡茶的溫度,確實有講究的道理。

白茶,尤其是優質白茶,積累了豐富的內物質。

這些內物質,包括了水浸出物和芳香醇類物質,前者成就茶湯,後者造就芬芳。

水浸出物,需要沸水引出。

縱觀茶葉的水浸出物,有鮮爽的茶氨酸,苦澀的茶多酚和咖啡鹼,清潤甘甜的茶多糖等等。

唯有沸水,茶湯才能完整融匯水浸出物。

茶湯清潤難得,茶香的馥郁,更需要沸水的幫助。

白茶中的芳香醇物質豐富,有低、中、高沸點的芳香醇類物質的區別。

沸水沖泡,首先引出高揚的茶香,這是高沸點的芳香醇物質的作用。

後續水溫稍稍下降,中低沸點的茶香陸續引出,帶著水汽的芬芳在蓋碗中迴環,被碗蓋所遮攔,留在碗蓋之上。

此時掀起蓋碗,便能將白茶的蓋香一品無遺。

然而,若是用溫水或者冷水泡茶,只能引出稀薄的低沸點茶香,高沸點的茶香難以析出,憋屈地困在茶葉之中。

品味溫水浸泡的茶湯,滋味單薄,茶香更是低幽,根本當不起白茶的美名。

如此泡茶,只是棄好茶的豐沛物質不顧,用冷水泡了一杯冷清的茶湯,內物質隨著茶葉去了垃圾桶,實是令人悵惘。

切記,白茶的鮮清甘活,離不開沸水。

《5》

講究手法,好茶自來

有茶友發來視頻,委屈地詢問:

「為什麼我泡出的茶沒那麼好喝?是不是不是好茶?」

觀看這沖泡視頻,手法磕磕碰碰,出水緩慢,是一杯白茶錯失香清甘活的最佳證明。

好茶,需要講究手法。

泡出好茶,沖泡的過程行雲流水,細心膽大。

白茶需要快出水,因為它的內質豐厚一觸即發,緩慢的出水,只會讓內物質過多過快地釋放。

茶湯苦澀,香氣外泄,一杯稠苦的濃茶罷了!

真正的白茶滋味,春白茶中應當有清鮮毫香,鮮筍的香氣飽滿,能嗅見草木汁液豐沛,悠悠纏繞鼻尖。

秋白茶應當是香氣多變,醇厚回甘,彷彿穀物一般成熟,草藥的香氣迷人。

然而手法不對,無論新茶老茶,無論秋茶春茶,只有苦澀當道。

白茶的沖泡手法中最重要的一環,便是快出水。

真正做到快,需要不斷地和蓋碗磨合練習,從注水到出水結束,整個過程不超過7~8秒。

出水時,用拇指和中指按住蓋碗的碗沿,食指搭在蓋鈕上,而非蓋鈕中央,否則蓋鈕的溫度容易燙傷手指,出水便慢。

其次,蓋碗和碗口分出一個合適的夾角,要滿足茶湯出水的速度,卻不能讓保證茶葉散落而出。

出水,需要小臂帶動端著蓋碗的手,向內翻轉,蓋碗完全翻轉,呈現底在上,蓋朝下的狀態,將茶湯徹底出盡。

勤加練習,便能將好白茶攔路虎——「快出水」一把拿下,成就一杯風味獨具的茶湯。

手法講究,好茶才會不遠千里而來。

《6》

老舍先生喝茶,「一天喝到晚」,解渴提神。

部分茶友喝茶,大杯悶泡到天黑,喝一個最普通的滋味。

然而,滿足了基本需求之外,喝一杯真正香清甘活的好茶,必須講究。

講究水質,才有醇和甘潤的茶湯;講究茶器,才有完整的白茶風貌。

講究水溫,才有茶香四溢;講究手法,才能營造一杯好茶,圓滿如意。

開門七件事,茶像是在末流。

然而開門七件事,唯有茶,佔據文化鰲頭,茶文化怎可拱手讓人?

疏香皓齒有餘味,更覺鶴心通杳冥。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陳茶事 的精彩文章:

老白茶餅的撬和取,是有技巧的,圖解撬老白茶餅的五大技巧!
紅茶只能冬天喝,夏天不能喝?看來你對紅茶,誤解太深了

TAG:小陳茶事 |